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技术 融合 创新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12-20 10:27:34 浏览次数: 【字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将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

  在12月14日举办的全市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展示交流活动中,来自龙岗第一小学、昌州小学、海棠小学的老师们用一节精彩的展示课,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了“1+1>2”的教学效果。

ad776808803d4d2d9ca73a41bf152178.jpg

技术支撑

夯实融合保障促均衡

  教师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精准对接学情,赋能传统课堂教学?

  在昌州小学分会场,该校语文教师杨旭在《田忌赛马》一课中,利用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导学本”“教师提问”“作业提交”等功能,既将课程资源、文件精准推送给学生,又能从学生的反馈数据中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在音乐和安全两个学科的课例展示活动中,授课教师同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运用电子白板、手机投屏、平板教学资源等互动化工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力和参与度,打造出更加精彩、高效的课堂。

  技术支撑,突破了信息的“壁障”。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保障。

  我区于2002年率先建成了重庆郊县教育系统的第一个“校校通”城域网,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通过“裸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有线无线实现了全覆盖。2012年,投入资金1.08亿元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全区所有学校实现了“裸光纤”1000兆网络带宽连接,所有村小均接入宽带网络。

  近年来,投入近1.5亿元为全区所有中小学配备了各类信息化教室。建成中小幼交互式触摸一体机“班班通”2130套,村小“班班通”配备交互式触摸一体机达100%;建成移动学习课学堂75间、互动智慧课堂36间、常态化录播教室50间、精品录播教室22间、创客教室5间,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融合突破

足不出户共享优质资源

  在海棠小学分会场,由该校教师邹易岐执教的科学学科《热传导》一课的展示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海棠小学学生和潼南区潼洲小学的学生共上一堂课。

  课堂上,两校学生利用联体设备合作学习,一起讨论、完善实验方案,训练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这样的联体课堂突破了时空界限,通过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此外,海棠小学教师蒲玲、吴晓晓、陈苏岚还分别进行了英语、美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线下课例展示。授课教师精心设计、精彩教学,海棠学子积极互动、大胆探究,课堂精彩纷呈。

  “我们通过搭建平台,让城乡教师足不出户即可共享优质资源的愿望变成现实。”区教委副主任唐帮勇告诉记者,我区统筹推进,以平台建设聚合优质资源,四大平台让全区教育更加智慧,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大平台分别为——

  智慧教育资源云平台。该平台前端汇聚了全国k12阶段全学科、多版本教学资源100万余条,师生能方便、快捷获得教与学所需的教育资源;后端还可按学段、年级和不同时间周期生成以区、学区、学校、年级、班级和个人的应用数据报告,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全面详实的数据汇总、分析和决策。

  智慧教育电视平台。采取互联网+电视端结合的方式,由区教师进修校挑选本地学科名师,组建直播组、出题组、审核组,汇聚全区区级优质课、市级与国家级获奖的教学视频、课件、教学设计等内容,通过电视端大屏幕快速覆盖到全区各村镇、各校及各个适龄学生家庭。目前已推送初中数学和初中英语名师课例30余节。

  教育直播平台。以“互联网+教育”为核心理念,依托重庆广电的网络能力和技

  术实力,开辟了智慧教育直播平台。

  目前直播次数达100余次。

  “私有云资源库”教研平台。针对农村教师量大、质弱、专业发展渠道单一和传统支教、顶岗培训、互派学习的局限性,我区建立了区、学区、学校三级管理的网上教研平台。教师能够通过平台建立名师在线、专家答疑、集体备课、学科互动、视频研讨等方式开展各类网上研讨交流活动,加强了城乡学校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有效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全区中小学通过网络视频教研参与互动的教师达6000余名、开展视频互动教研达29328次。

创新提升

让教育信息化惠及更多师生

  “孩子们,怎么才能准确地知道面包的中心温度呢?”

  在龙岗第一小学分会场的劳动教育课程《智慧烘焙》课堂上,授课教师陈红兰正在教孩子们认识传感器,并引导他们借助传感器,监测烘烤面包的时间和温度,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工具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懂得技术赋能的道理。

  在该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运动传接球组合及游戏(水平三)》的展示课上,授课教师代大余用平板电脑随时捕捉着孩子们传接球练习时的精彩瞬间,并通过运动手环和显示大屏实时关注着孩子们运动时的心率和强度。

  “借助微课、学习平板、可穿戴设备,我们将信息化手段有机融入体育课堂,较好地实现了‘学练赛评’的新要求。”代大余介绍,该课通过大数据呈现以及师生平板互动的方式,将体育学科知识、技能学习可视化,让评价数据化、教学精准化,切实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运用和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近年来,我区针对教师教学中和应用技术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了“校级领导管理信息化培训、教研人员教学信息化、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应用、技术人员设备维护”等系列培训。每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方式,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来我区做专题培训,组织优秀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市外的学校去参观学习。近年来,全区完成各级各类教师近2轮的全员培训,做到培训全覆盖、受益面达100%。

  建是基础,用才是关键。为强化应用,我区倡导以课堂应用为主,通过打造联体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智慧课堂、移动学习课堂、在线课堂等“六大课堂”为突破引领,推动城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真正变革。

  自2002年以来,我区承担和参与了9个国家级和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2次承办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现场会,取得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多次得到教育部和中央电教馆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2年,我区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2018年4月,我区作为“区域案例”列为“首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单位”;

  创新开发的“城乡联体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互动”教研模式,入选了教育部全国十大教育信息技术推广模式;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经验推向全国;

  截至2021年,20所学校成功创建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校;

  建区以来,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竞赛活动,获国家级奖项298人次,获市级奖项1649人次;

  ……

  区教委副主任唐帮勇表示,下一步,我区将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活动等,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缩减,推动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师生享受到教育信息化成果。

专家点评

  当天,三个分会场活动结束后,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正高级教师饶英代表专家进行了点评。

  饶英认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有三个标志:一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营造信息化氛围;二是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改变;三是使课堂教学的结构发生变革。大足在这三个方面都基本达到了标准。

  饶英表示,现代信息技术是辅助学科教学的手段、工具和平台,要将其融入进学科教学中,需要考虑教学的内容、对象、资源、方法、过程、评价,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助推课堂教学更有深度,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本报记者陈龙曹栋文/图


终审:陈咏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