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发布“三品一标”三年行动指南: 引领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昨日,记者从大足区农业农村委获悉,大足区出台《农业生产“三品一标”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快农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切实推动全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加快现代农业“七化”发展,强化标准引领,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品牌打造,聚焦“稻+”、大足黑山羊、大足冬菜“一主两辅”主导产业,依托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养殖、中药材3个产业培育专班,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目标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助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建设目标为:到2027年,全区特色农业产业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检测体系持续完善,品种、品质、品牌实现齐升。标准化方面,制定标准15项以上,创建畜禽、水产等“三品一标”养殖示范场30个以上,“稻+”“三品一标”基地2万亩,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等特经类“三品一标”基地5万亩。品种方面,大足黑山羊“高繁”“快大”新品系培育取得显著成效,粮油、现代中药材、大足冬菜、水产等优质品种推广率达到80%以上,建成大足区地方优势特色农业品种种质资源库。品质方面,“三品一标”基地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全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数量达到70个以上。品牌方面,建成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三品一标”品牌体系,累计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0个、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6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个,“三品一标”品牌使用授权和动态管理机制全面形成。
《行动计划》注重标准化生产,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农业高效生产。大足黑山羊方面,围绕品种选择、饲养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出栏(售)品质等5个方面,在行业标准《畜禽品种(配套系)大足黑山羊》基础上,鼓励企业执行更为严格的企业标准。粮油方面,围绕粮油品种、土壤条件、病虫害防治、灌溉与水资源、收获与储存等5个方面,严格执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绿色食品稻米》、《绿色食品油菜籽》等行业标准。稻渔方面,围绕苗种来源、种养环境、生产管理、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等5个方面,严格执行《渔业水质标准》、《饲料卫生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大足冬菜及特经类产品方面,围绕土壤及水质条件、品种选择、投入品使用、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农事记录及产品追溯、产品形态等6个方面,严格执行《大足冬菜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绿色食品柑橘类水果》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同时,开展“三品一标”基地创建。选取基础条件好、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严格按照相应生产标准,开展区级“三品一标”标准化基地试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农业产业标准化生产。到2027年,成功创建大足黑山羊“三品一标”基地15个以上、粮油“三品一标”基地6个以上、稻渔“三品一标”基地10个以上、大足冬菜“三品一标”基地3个以上、果蔬及中药材“三品一标”基地20个以上、茶叶“三品一标”基地2个以上。
《行动计划》注重加速推进品种培优。联合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大足冬菜、大足白芷提纯复壮,提高品种优良率、纯正度。壮大大足黑山羊种公羊总数达500只以上,并按照每年不低于20%的数量持续开展后备优秀种公羊筛选;规模养殖场全面实施人工授精替代自然交配。在中敖镇、珠溪镇等区域新建果蔬种苗繁育中心2个,年供应优质种苗100万株以上。争创国家大足黑山羊核心育种场,在腾达牧业、瑞丰农业国家级大足黑山羊保种场开展“高繁”“快大”两个新品系培育,到2027年至少有1个品系通过专家认证并发布。联合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围绕大足冬菜、大足白芷、大足佛手、茶叶等地方特色农业开展种质资源优异性状挖掘和新品种选育,建立种质资源库。整镇整村推进“三品一标”“稻+”示范基地创建,推动水稻荃优1606、油菜嘉油999等优质粮油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调优“稻+”结构,在稻虾基础上,引进、扩繁中华鳖“珠水1号”、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等水产良种;加快推进市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提升保种、育种、扩繁能力。建设以中敖、三驱、铁山、高升、季家、龙石等镇为核心的500平方公里大足黑山羊产业生态涵养区。在珠溪、龙岗、中敖、宝兴等镇街建设大足冬菜“三品一标”基地0.5万亩以上。打造以中敖、季家、三驱、铁山等镇为核心的水果“三品一标”基地0.7万亩以上,以三驱、国梁、回龙、珠溪等镇为核心的蔬菜“三品一标”基地0.5万亩以上,以铁山、金山、智凤、玉龙等镇街为核心的中药材“三品一标”基地1万亩以上,以古龙、玉龙等镇为核心的巴岳山茶叶“三品一标”基地0.2万亩以上。
《行动计划》注重推进品质提升,促进产品绿色发展。治理酸化耕地8万亩,确保治理区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土壤pH提升0.5个单位,作物产量提升10%。加快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三新技术推广,在“稻+”、蔬菜、水果、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施用自制堆肥、有机肥、高效叶面肥等新型肥料,推广使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在水稻、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集成创新开展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用药、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全面推广杀虫灯、粘虫板、生物农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农作物增收提质。加大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支持力度,采购胶体金速测设备,针对性开展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每个镇街完成年检测农兽药残留项目180个。加强区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力度,提升农产品农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能力,力争检测参数扩展到100个以上,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达到地市级水平,在渝西地区领先;围绕农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强化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严厉处置违法违规行为。
《行动计划》明确了农业品牌打造,提高产销一体化能力。打造一批“稻+”、大足黑山羊、大足冬菜、道地中药材产业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做强一批玉龙山粉丝、古龙茶叶、富葛实业等企业品牌,支持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等国家级品牌,市级巴味渝珍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大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企业参与农产品品牌创意设计,融入区域文化和健康养生等元素,彰显产品特征。推动大足冬虾、大足白芷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对“三品一标”区域公用品牌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营销,制定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大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动态授权机制。积极组织区级品牌农业企业参加西部农交会、农博会、茶博会等展示推介活动。鼓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品牌农产品营销方式,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对接、专卖店等营销模式,积极入驻淘宝、天猫、京东等各类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推动生产与消费无缝连接。支持农特产品进入“大足好礼”专卖店。依托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推介,构筑品牌农产品宣传网络,不断扩大品牌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方面,《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智凤街道、铁山镇、宝兴镇、珠溪镇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助力惟德药业、邓鼎计等企业升规。推动大足黑山羊分割车间、精深产品加工场全面建成投产,支持大足冬菜、葛根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发富葛香茶、富葛代餐粉、佛手精油、中药保健茶、中药保健酒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打造以大足白芷、佛手、葛根为代表的药食同源产业链,实施“爆品”培育计划,打造“大足黑山羊药膳汤”“咏熹老鸭汤”“笛女酒”“富葛鲜片”“蜂蜜柠檬水”等一批农业“爆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焦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产业、特色种养殖业三大重点领域,做好用地规划、环保测评等服务工作,积极招引企业来足投资,实现招商引资额15亿元。
同时,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增设及优化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加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企业培育,鼓励物流供应链企业与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加工销售企业等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农产品产销一体化。
记者 陈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