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场地生态 植入文化内涵 大足城市空间上演“变形记”
昨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大足区结合地块现状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改造提升,通过因地制宜、因景造景打造各具特色的“海棠春天”“佛都大道”“同德”等口袋公园,总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市民生活的常态,城市建设更加有“颜值”和“温度”。
盛夏时节,充满韵味的“海棠春天”口袋公园建成投用后,为大足城区原覃家院子改造片区群众新增了一处休闲场所。
据悉,位于老城工农路龙岗中学西侧覃家院子的“海棠春天”口袋公园,以“水竹林八景”为主题,同时融入和谐、友善、孝道等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及建设,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为进一步提升公园品质,大足区园林所还依托公园地域、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文化植入工作。墙壁上装饰有栩栩如生的四个生活小影像:儿童放鞭炮,表现儿童天真烂漫的童趣;刻苦学习,表现对生活的努力;玩游戏,表现对生活的热爱;言传身教,表现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这些影像的展示,有效丰富了公园文化的内涵。
“同德”口袋公园项目作为今年建设城市公园项目的内容之一,位于龙棠大道与圣迹北路交界西北地块,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同德”寓意大足人民同心同德,为同一个心愿、同一目标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奋斗,与同心公园主题相生相成,也与大足的福、寿、孝、廉、善、礼和文化等口袋公园相得益彰,使得大足文化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
见绿、见美、见民生。今年以来,大足区深入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坚持把“小、精、特”口袋公园建设作为城市绿化提档升级的“突破口”,充分整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采取植绿增绿、拓展空间形态等多种举措,加快建设看得见、用得上、惠民生的“口袋公园”。大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建设口袋公园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并结合大足区域特色,尊重场地生态,植入文化内涵,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兼具游憩娱乐、运动健身、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为市民提供方便可达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记者 谭显全 侯小梅 文/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