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村赛出好日子
编者按:
2月8日20:00,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记住乡愁》栏目播出反映大足黑山羊的纪录片《太平村——羊村赛出好日子》,引起广泛关注。现本报对纪录片脚本内容进行转载,以飨读者。
羊村跑满“黑疙瘩”
重庆大足区东南面,有座“羊村”。“羊村”本名太平村,之所以有此称呼,是因为这里家家户户养羊。
走进村子里,可以听到山羊“咩咩”的叫声与羊倌儿的吆喝声相互唱和,形成一曲悠扬的山地牧歌。
航拍下的太平村。
太平村的羊与别处不同,它们通体黑色、身体壮硕,被当地人称作“黑疙瘩”。并且这些“黑疙瘩”不是养在羊圈里,而是奔跑游走于山间。
这种天然散养的黑山羊,在市场上格外受欢迎,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60多块钱一斤,一头成年羊的“身价”就可以达到数千元。
靠着养殖黑山羊,太平村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从“黑疙瘩”到“黑宝贝”
不过在2003年以前,黑山羊却还是无人问津的状态。
那是2000年的冬天,村民郑应成因为孩子等学费念书,精挑细选了七头黑山羊去城里卖,想着城里羊肉价格高些,可以多卖些钱。
但没想到,黑羊没市场,没人认,只卖到了七毛钱一斤。
“黑羊不吃香,贱卖养家难。”一句话道出了黑山羊当时的行情。
直到2003年,时任西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的张家骅来到这里后,从专业角度给了黑山羊以认可。
常见的山羊都是一胎一、二个羔,但黑山羊却是两羔保底,三、四羔常见,这样高繁殖性能的基因宝库特别珍贵。
得益于优越的繁殖性能,太平村人的
黑山羊养殖事业,迎来了转机。
2003年底,太平村建成了国家级黑山羊保种场,通过标准化的育种和繁殖,使得村里羊羔的年产量从以前的零星、上百增加到数千只,极大提高了养殖规模。
有了响亮的名字和集体的品牌,黑山羊的价格从此一路走高。靠着养羊,太平村人盖起了小洋楼,铺了新道路,生活越过越滋润。
至此,这些养在大山深处的“黑疙瘩”,成为了太平村人致富的“黑宝贝”。
“借羊还羊”奔小康
由于黑山羊名气渐涨,养殖户们都想增加数量,但大规模羊群饲养,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为此,一大批农技专家来到村里,从各个方面对村民进行了指导。
散养在田间的黑山羊。
为了帮助村中的困难家庭降低养羊的门槛,他们还想出了“借羊还羊”办法。
将育龄期的母羊免费送到村民家中,并且提供后续配种服务,三年之内母羊生下的小羊羔,都归村民,到期只需归还同等体重的母羊即可。
这样的政策扶持,使得太平村的黑山羊产业规模短短几年就翻了几番,甚至辐射带动周边村庄,整个大足黑山羊存栏种羊从2003年的4000多只,提高到2020年的15.3万只,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
靠着“借羊还羊”,大家都奔上了小康路。
“云养羊”探索新路子
现如今,返乡养羊的“新农人”越来越多。他们不止步于传统的养殖与销售模式,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网络创新销售。
村民唐亮就琢磨出了一种“云养羊”的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足月的小羊羔可以先在网上找到领养人,领养人预付一定数额的定金以后,可以为他相中的小羊羔挂上名牌。
随后再由村民代养半年,小羊长大后按实际体重补齐差价,就可以送货上门了。
尽管村里人对于这种模式还有些陌生,但看到年轻人敢想敢做,大家也纷纷点赞支持。
这些返乡归来的年轻人,用自己活络的思想更新着太平村人的理念,也带来了村庄发展的新活力。大家都期待着,太平村未来名“羊”天下。
来源:《记住乡愁》微信公众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