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专题>重走小川东道漫记>详细内容

神龙古道听花开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09 10:41:25 浏览次数: 【字体: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割燕麦,割一把,满坡撒。割一合,喂麻雀。割一升,喂鸭青,鸭青生个簸簸蛋,打到锅头团团转。
  公一碗,婆一碗,两个幺姑舔锅铲。
  这是一首大足人耳熟能详的儿
  歌,细品起来,很有些味道:歌里有工
  商业态,农牧业态;歌里有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歌里有亲情孝心,还暗含了灵动交通……我真没有想到它采自古龙,时间是1985年。收集者叫兰兴佑,21岁,演唱者叫李绍英,19岁,两个小姑娘。古龙的小川东古道啊,人还没出发,似乎就走进了一个听得到花开的地方。
  古龙镇,治东端38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宋属巴川双腊乡,清属福元里,清后有兴隆场。小川东道遗迹有古黄沙槽、龙神古道、玉峡口等。
  去的那天,运气不错,天气晴朗。我们的车在大林村村委会不远的一条支路上大约2000米的地方停下开始徒步前行,这段路左边是大足区地界,右边是铜梁区地界,走到龙洞门又回到大足境内,再翻越前面的巴岳山进入铜梁,这是小川东古道至重庆最短的路径。当时,我们就把它叫为穿越之旅。
  我们看见的龙洞门实际没有门,是由左边土地庙和右边龙洞口形成一个进山门,当地人称为龙洞门。龙洞口内有水吐出,水里有五彩十色的灯光,让人联想到富丽堂皇的龙宫。
  当地人告诉我们古龙来历也与龙洞有关——明朝宣宗朱瞻基曾路过此地,发现此处山脉环绕犹如巨龙卧躺,山中18个大龙(溶)洞有泉水涌出,宣宗赞叹道:“泉水,上古恩赐;山,朕的化身。”故命此地为“古龙”。
  旁边的土地庙实在太普通,不太引人注意,没想到经当地人一讲,我们倒觉得很有趣。 (下转2版)(上接1版)
  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关于土地爷,文字记载的最早为《搜神记》,中国是多神崇拜,各地传说不一样,但都强调一点,是保护地方平安的神。最直接的对联是“土地当门坐,保佑全家人”。
  据考究,南宋之前土地庙里只供奉着土地公公,而南宋之后,土地庙中则配有土地婆。这跟汉族民间传说的一个故事有关。传说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时,问他有什么愿望与抱负。土地公回答希望世上的人个个都变得有钱,人人过得快乐。土地婆却坚决反对,她认为世间的人应该有富有贫,才能分工合作发挥社会功能。土地公说:“那么,贫穷的人不是太可怜了吗?”土地婆反驳道:“如果大家都变成有钱人,以后我们女儿出嫁,谁来帮忙抬轿子呢?”一句话说得土地公哑口无言……细想起来土地婆的观点符合人类发展,就拿眼前的古道来说,不长途跋涉,负重前行,就有衣穿饭吃吗?所以土地庙常有对联称:“公做事公平,婆苦口婆心”。
  是啊,当年先人们踏上这条石板路,离别的愁绪和生活的期盼也都从这里开始。从这里远行的人,都要求神灵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万事大顺……思绪还来不及展开,一阵由远及近的山歌钻进了耳鼓——
  “哥有心来妹有情,哪怕山高水又深。山高也有人行路,水深也有摆渡人。”
  原来我们已经到了施茶坪。走这条道的大多是下力人,本地人在这里煮好茶水,为过往行人免费提供喝茶的场所,也有一些人把自己带来的物品留下一些,以示感谢,体现了一种乐善好施的古朴民风。施茶的主人翁是一群妇女。
  本地有些妇女估计自己男人回来时间差不多了,就三三两两的约到这里,一边做着针线,一边唱着小调,等待丈夫的归来。所以当地人把这叫望郎亭。
  “施茶坪”加“望郎亭”两个名字让我们享受了双重待遇:
  第一,我们看到茶艺表演,喝到了纯正的古龙茶。北宋时期(960—1126),巴岳山即产名茶,为蜀茶四大珍品之一,因地处涪江以南,故名“水南茶”。巴岳“水南茶”便与广汉“赵坡”、峨眉“白芽”、雅安“蒙顶”并称蜀茶四大珍品而香飘八方。明永乐年间“水南茶”被定为贡茶。由第五代蜀王蜀定王朱由垓献给了永乐皇帝。现在的古龙茶还含硒和锶,杨尚昆主席来大足还品尝过古龙茶,赞不绝口之后也带了点回北京。
  当地人介绍,古龙人从琴棋书画诗酒茶,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历史上的官绅、文人商贾到今天的普通百姓都有喝茶的习惯。在接人待物时也还遵行传统中国茶道的“和、静、孝、廉”的茶道精神。
  我对“静”有特别的感受: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味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第二,我们听了一次民间艺术家清唱的《望郎》民歌,原汁原味,歌词朴素风趣,儿化音强,彰显了大足人幽默泼辣的性格,那歌词是——
  正月里,是新年,我望我郞来拜年。
  望郎望得脚杆耙,望郎望得脚杆软。
  七月里,七月半,我留我郎吃早饭。
  隔壁小伙偷眼看,关你舅子啥相干。
  十月里,雪风天,青布小衣套蓝衫。
  我郎爱的素打扮,我郎越看越新鲜。
  腊月里,三十天,大红灯笼挂堂前。
  火炮放起震天响,我望我郎一对年。
  民歌《望郞》就是从古龙这里唱出来的,流传于大足区边缘绵延数十公里的西山一带,在遍布其间的数百个小煤窑、造纸作坊的工人和农民中传唱。这是一首著名的“平腔神歌”,三个音符为骨干就成了一首曲子,后被选入上海音乐学院教材。五十年代还

参加了全国民间歌舞调选一路唱到了北京。李丹阳等著名歌唱家都因为唱过这首歌,得到了极大的福报。
  离开的时候,联想到山下面的土地庙功能,感受得到我们小川东古道上的先人亲情文化,家庭观念极为丰富。
  一路走上去,一直到“一碗水”,看见好多石头上还刻有民歌,什么时候刻的说不清楚。记得到歇气坪,这是一处过去商旅休息,担子客以及滑竿轿夫揽生意的好地方,部分擦肩而过的村民们仍在哼一些本地小调。
  最后一站是“悬崖寺”,这是大足出界的地方,它先前的功能是为行人提供住宿、祈祷、休整服务。发展到后来,它另一个功能占了首位,就是信息交流和文化服务。这里和尚识字,吸引了文人墨客就为南来北往的人代写家信之类,还有交换文化产品。那岩石上“家书抵万金”五个大字,永远讲不完小川东古道上的故事……而这段穿越之旅,让我耳边始终响着花开的歌声。
  (未完待续)(西窗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