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专题>重走小川东道漫记>详细内容

永昌烟云收藏战争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09 10:41:23 浏览次数: 【字体:

  到龙岗山去一睹永昌古寨的尊容是我们这次重走小川东道的重要期盼。因为一年前龙岗街道的一位领导同志非常自豪的告诉我:“龙岗是当年昌普渝合的政治中心,军事屏障与精神堡垒,是大足母城文化的所在地”。
  这次,我们是诚心的,因为我们去了两次,第一次我们一行数十人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看到的是满目荆棘和悬崖峭壁,没路可走,连带路的村民都无法进入;第二次,村民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整理出来一条小路,我们和几位专家在龙岗街道一位同志陪同下去到了说是当年的寨子坡。断壁残垣的寨墙寨门扑进我们的眼帘之后,嫌不过瘾,我们信马由缰地在山上转起来,在这片曾经是金戈铁马的土地上,使所有伙计不由自主唱起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歌来……
  同行的专家给大伙讲了许多关于永昌古寨的事,专家还特别强调永昌古寨还包含了北山石刻。
  大足地区从晚唐历两蜀到两宋,一直是战乱其外,桃园其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之区,前后有三百年左右的安定局面,正是这样的局面才造就了两蜀两宋大足石刻的勃兴。这长期的安定局面,其起始和延续都和永昌寨的积极作用分不开。
  据嘉庆《大足县志》载“永昌寨,按韦君靖碑言,景福壬子岁于西北维龙岗山筑永昌寨”
  大足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成为昌州治所。州城南临赤水(亦称大足川瀨溪河),北倚龙岗。龙岗山四周陡削,环围深谷高壑,顶部处处作二至三级阶梯形,略具台地形制,正如碑文所云“上掩霄霭,下抗郊原,矗似长云,萃如断岸,岩现重叠,磴道崎岖”,而有“一夫荷戈,万人莫上”之势。
  大台地一、二、三级陡坎多为一、二十米,在二、三级阶地上馒头形的山头与锐角形的山峰相间,形成层峦叠幛的多变形势。这大台地唐时泛称龙岗山,宋时称北山、寨山。嘉庆《大足县志》则分别称为龙岗山、营山、北塔山和北山四部分。所称之龙岗山位于台地西北部,上面有今人称呼的郭家坡、轿顶山、王家坡、桐子坡、马脑壳、牛角冲、千秋寺坡、猪脑壳寨子坡,无名寨子坡等山头。所称之营山位于台地中南部,上面有青龙嘴、自虎岭、观音坡、佛耳岩等山头。所称之北塔山即北塔所在地,处台地中部偏东,上面有前后两坡。所称之北山位于东部,包括狮子坡和皂桷岩(含营盘坡、石厂坡,官山坡等山坡)。千秋寺海拔549米,为大台地最高点,官山坡482米,于诸坡中最低。台地东部隶原城东乡(棠香办事处),西部属原城西乡(龙岗办事处)。台地上水源至今丰富,古时森林茂密。张澍诗《白塔寺前老松》有“寺外苍松百尺高”句,周家湾腹底向有白鹤林至解放后方衰。
  大足地处古巴蜀的结合部,于唐时为东西川的交接地带,居成渝两大古城重镇之间。成渝干线东大路经由县南一角,而由蓉至渝的小川东道则经乐至、安岳西来穿越而过。昌州城西往成都310公里,东去渝州160公里,北距东川治所梓州约300公里。这样的地域方位于整个盆地为堂奥腹心,于东西川治署则为僻壤“边陲”,因兼有腹地之便并“边陲”之利;为腹地而较易聚集人力物力,进连接巴蜀,退可阻遏成渝;作“边陲”则“山高皇帝远”,而有自我发展的机会。藩镇势力至此为强弩之末,三川之间的历次战事都基本没有波及,流民逃户纷纷来归,从而成为乱世中少见的一叶偏安之地。
  晚唐乾符年间,蝗旱相继,战乱频仍,赋役繁重,民不聊生。黄巢起义席卷中原,唐僖宗仓惶奔蜀,三川随之鼎沸,“兵戈四起”,波及昌州。昌元县令韦君靖,“堵兹遐僻”,乘乱而起,在这里“合置义兵,招安户口,抑强抚弱,务织劝农,足兵足食,以煞去煞”,建立起一支相当雄厚的武装力量,并以此保境安民,迭次参与三川之间的重大战事,为维护李唐统治立下殊功,接连受到朝廷的奖掖升迁,被拜为昌州刺史并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接着,他在大足北山建造永昌寨并开凿佛像。乾宁二年(895年)静南军一百多名节级将校在北山石窟佛湾立碑记述韦君靖这位枭雄的功德,这就是今北山佛湾第2号摩崖《韦君靖碑》。
  韦君靖于大顺元年(890年)任昌州刺史并静南军节度使。其时东川先后发生的韩秀升,杨师立等数起战事已平,西川陈敬瑄与王建之间的争战也以陈敬瑄的失败而告终。但西川王建、东川顾彦晖、兴元杨守亮、凤翔李茂贞之间的兼并争夺继起,碑言“江涛未息、云阵犹横”,所指即此。韦君靖乃“有功不伐,谨守臣节",患于唐室,不屑于藩镇争夺之人。他曾奉朝命出兵参与讨伐陈敬瑄的战事,于王建有功,本系顾燕彦晖兄顾彦朗(前任东川节度使)故属,于顾氏有旧,此时介于其间,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处境微妙。正是这样的背景和心态,促使韦君清建造永昌寨,以求保存实力,静观待变。而昌州所在,在当时的东西川是为“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之地。这也正好成了韦君靖自重自立的有利条件。由于永昌寨的建造是处于这种从长从远的战略考虑,故此有较长期和周密的打算,建造相当讲究。碑言所谓“思大易习坎之义,征王公设险之文”,“良工削墨,心匠设规”,即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和要求。再加上实力的雄厚,拥有四州的人力,财力;时日的充裕,前后修建了三年多时间。
  其实,透过永昌烟云,我更看到的是韦君靖为了和平收藏战争的最高境界。
  为了镇寨,韦君靖按唐时州城西北建造毗沙门天王像的规制,在寨内建造了大足石刻中的第一尊大型造像“毗沙门天王”造像,并刻造千手观音像等,从此开启了“大足石刻时代”。
  关于收藏战争,龙岗山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北山营盘山旁的菩萨岩下,至今还一泓清泉,张家大院的村民现在还用竹筒子把水接到院中作饮用水,有人说比农夫山泉还要甜。这一小水凼,宛如碗型,深约30厘米,直径约50厘米,终年盛满泉水一碗而不涸,故名一碗水。
  龙岗山上曾经是一个远古王国的国都所在。安岳和大足是古代巴国和蜀国的交接地带,庄駹(及其后裔)取得巴蜀、黔中郡后回楚国报功,恰遇秦军灭楚,道路受阻,因而返回在巴蜀交会之处,就是今天营盘山周围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这个独立王国从楚威王时期算起到秦灭汉兴(公元前206年),存在的时间约有一百多年。
  当时,庄駹想在这里建立王国,与土著人发生了战争,双方都死伤了许多人。庄駹为了保住自己的族人,与土著人进行了和谈,土著人看到自己继续打下去,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也希望止戈,但又放不下面子。于是就在庄駹面前放了满满的一碗水,说:“如果您能端住它绕营盘坡走三圈,而不使碗中的水溅出一滴,我们就同意你们住在这里,并永远和睦相处了。”
  庄駹听后什么也没说,端起那碗水就绕嘴营盘坡走去,谁也没去记过了多少时候,庄駹终于又回到了原点,而那碗水依旧是,满满的,他换来了和平。后来他夫人问他,营盘坡这么多坑坑洼洼的陡坎,你怎么就掌握这么好而不使水溅出一滴呢?你有什么法宝吗?”庄駹回答说:“因为我端的不是一碗水,而是我们族人的生命,追求和平就是我的法宝。”说来也奇怪,庄駹把这碗水放在地上,一直留到现在,这是一碗象征和平之水,生命之水,所以它的脚下有一个村庄取名为和平村。
  有专家研究,永昌寨就是在这个古王国寨子上修建的。
  在龙岗街道还有一个叫“老家观音岩”的地方,还有一条通向四川内江的千年古驿道,有文化厚重的千年写字崖,有香火旺盛的千年宝林寺。观音岩村十二社庙儿坡山头有20多棵成百上千年的梨树林,全村有1500多亩世代沿袭种植的桃李园,一棵千年梨树,年产梨子5000斤,每一株都独具沧桑感。据说,民国12年(1923年),身负重伤的刘伯承经过观音岩村时,还受到千年梨树主人廖贵林的帮助,成功躲过敌人的追击。
  (未完待续)(西窗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