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专题>网络中国节>元宵>详细内容

古韵风 汉服缘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0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蒋李和妻子(受访者供图)尹绯鸢(受访者供图)胡志欣(受访者供图)汉服社举行元宵节活动(受访者供图)    薄衣轻纱,姿态曼妙,一位位身着汉服的演员“仙气十足”,这往往是古装电视剧里的场景,而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偶有遇见,头戴发髻的汉服爱好者们穿梭在城市楼宇间,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来到现代。近日,记者采访到我区汉服社的成员,听他们讲述了各自结缘汉服的故事。  尹绯鸢:  拥有两百多套汉服的“社长”  身穿汉元素花臂大衣、白色圆领袍,脖子上围了一条莫高窟琉璃净土花样的丝巾,2月25日,和往常一样,尹绯鸢“混搭”着现代元素,就这样穿着汉服出门了。在大街上,经常会有人不时回过头来看她,或褒或贬地互相言语,她却依然大大方方地继续走着。  “我从来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毕竟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在没妨碍其他人的情况下,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行。”今年28岁的尹绯鸢说。  结缘汉服,还得从她儿时说起。  “小时候我和父母一起参加别人的宴请,经常在酒席上看到一位身穿汉服的阿姨,没想到现实生活中还有人穿古装,觉得太好看了。”尹绯鸢说,那位阿姨举止优雅,姿态端庄,让她印象深刻。  此后,尹绯鸢便渐渐对“汉服”有了兴趣,不仅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和图片,还萌生出自己做一套汉服的想法。2006年,刚读初中的尹绯鸢在网上找到汉服制作版型的经验帖后,便立马购买布料亲自裁剪、缝纫,在妈妈的帮助下,她手工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汉服:交领长袄和褶裙。  从那以后,只要看到喜欢的汉服款式,她都会尝试着亲手制作,对于工序过于复杂的款式,她就通过网店购买。“前后算下来怎么也有两百多套汉服了,还有好几大盒搭配饰品,我家里的衣柜都快装不下了。”尹绯鸢说,前段时间仅出售闲置的二手汉服就“回收”了三万多元。  在学校,她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袍”(汉服爱好者对朋友的称呼),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汉服文化。大学毕业后,尹绯鸢回到了家乡大足工作,并于2016年3月13日成立了汉服社团,目前已经有177个成员,其中,80%以上是“00后”和“90”后。  每逢花朝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尹绯鸢都会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在社团的微信群和qq群里发起活动邀请。除了法定节假日有活动,大足本地节日也不落下,目前,她和副社长正在筹备宝顶香会节的相关活动。  荷花山庄、惜字阁、石刻景区等有古风建筑的地方就是汉服社成员们的日常打卡点,图书馆、科技馆、电影院等现代元素浓厚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常去之处,大家总会穿着各式各样的汉服聚在一起,或闲聊漫步,或表演古典舞,或学习传统礼仪……  “‘以传统文化为骨,以服饰文化为翼’是汉服社创办之初的理念,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和礼仪精神的精髓。”尹绯鸢说,“希望通过我们这群汉服爱好者的努力,汉服文化能在大足得以传承和新生。”  蒋李:  从婚礼主持到汉服社“男同袍”  “汉服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主要有‘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开)、‘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对于汉服的基本结构和形制类型,副社长蒋李如数家珍。  今年36岁的蒋李在渝大水务公司上班,兼职婚礼主持。谈到何时“迷”上汉服,成为汉服社为数不多的“男同袍”时,蒋李坦言,最初是因为经常看古装剧,觉得演员穿的衣服很好看,后来是因为参加了传统婚俗文化培训,对汉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真正喜欢上汉服。  2008年,蒋李开始接触婚礼主持这份工作,那时承接的多是西式婚礼的主持和策划,后来他意识到西式婚礼的市场已经饱和,自己也急需“充电”学习新知识。2015年,在朋友的介绍下,蒋李自费去北京参加了一周的传统婚俗文化培训。“汉服文化如此博大精深,让我大开眼界。”他感叹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传统汉服婚礼,从婚礼服饰、礼仪仪程、现场布置都希望做得更有特色。”蒋李介绍,现代人复原传统汉民族婚礼,大致分为以先秦两汉为代表的周制婚礼、以魏晋唐为代表的唐制婚礼和以宋明时期为代表的明制婚礼。  “朴素而不暗淡”是蒋李对汉服的初印象。2016年,他网购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汉服:圆领袍。“普通的汉服售价几百元,一套做工精良、选材优质的汉服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工期长达半年至一年。汉服爱好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购买。”蒋李说。  不仅为自己制备汉服,蒋李还为妻子定制汉服,只要外出旅游,夫妻俩都会穿着古风古韵的“情侣装”打卡目的地。2017年,蒋李加入了大足汉服社,凭借丰富的活动策划和仪式主持的经验,加上对汉服的广泛研究,他参与了多场社团活动的前期准备。  “汉服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人的生活起居顺应四时、十二月之序。深衣(汉服形制的一种)宽大的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呈矩以应方,代表‘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中缝和腰间大带象征着人道正直与权衡规矩……”蒋李说,“好看”是他喜欢汉服的首要原因,深入了解蕴含其中的文化之后,就更能感受到它的优雅大气。  胡志欣:  汉服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第一次穿汉服上街的时候,好多人都回过头来看我,感觉很不好意思,快速地逛了一圈就回来了。”回忆起最初穿汉服的经历,胡志欣的脸颊微微泛红,腼腆地笑着说,“后来,我穿习惯了,也不会去在意别人的眼光了,况且这本来就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服饰,并不是什么奇装异服。”  23岁的胡志欣在大足一家茶庄工作,由于公司没有严格要求着装,她可以穿自己喜欢的汉服去上班。宋制对襟襦裙、绣花弓鞋、发带‍‍发簪‍‍是胡志欣的日常“装备”,家里有近20套不同类型的汉服交替着穿。  “现代人穿汉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胡志欣说,最初,家里人不太同意她平时穿汉服外出,一些年纪偏大的长辈认为穿这些“黑白袍子”不吉利,甚至会把交领的汉服误认为是“寿衣”,后来经过多次解释,他们才勉强接受。  胡志欣介绍,所谓“交领”,指的是左右衣领相交以裹缚身体。汉服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交领右衽,即衣服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反之称为左衽。“左衽和右衽不可乱穿,交领右衽,是生者穿的衣服,交领左衽则是逝者穿的衣服,也就是寿衣。这也是很多人容易弄错的地方。”她说。  五年前,胡志欣并不知道“汉服”是什么,她只认为“古装”就是“汉服”。后来经过查询相关资料才知道并非如此。多数“古装”用于摄影、拍戏,是被艺术化了的服饰,而“汉服”则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汉民族传统服饰。  随着对汉服越来越多的了解,胡志欣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类服饰。2014年,她花了300多元置办了自己的第一套汉服:曲裾;20岁生日的时候,她又花了800多元购买了一套做工精致的明制袄裙作为自己的“成人礼”……  “我喜欢穿汉服的感觉,好像有种让自己的神态举止自发地变得含蓄内敛、端庄稳重的‘魔力’。”胡志欣说,汉服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年前加入汉服社以来,她结识了很多“同袍”,每次活动她都会按时出席,大家在一起聚会聊天,偶尔还会录制活动视频发“抖音”。  汉服无论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还是音乐舞蹈、品茗茶道等各方面,都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茶庄,经常会有客人来品茶,身着汉服的胡志欣就会在大家面前“露一手”:熟练地洁具、洗茶、冲泡、分汤,煮一壶好茶与客人分享,大家也会很享受这种轻松的氛围。记者黄小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