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专题>网络中国节>清明>详细内容

【网评】让清明节更“清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04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又见一年春草绿,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节素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其基本主题。人们通过整修坟墓、踏青植树、挂烧纸钱等形式告慰逝者,寄托哀思愁绪。今年清明节,适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为了避免大量人员流动和聚集活动,需要大家过一个“清明”的清明节。

以往清明祭扫名堂不少,风气也越扫越浊,使得祭扫变了“味”。如:有的人请大仙巫婆为祖宗祈阴德、为子孙求荫庇,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有的人借口坟地周围树木影响风水,乱伐树木;有的人烧“纸钱”、放鞭炮,因此引起火灾……种种如此,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败坏了社会风气,实在是得不偿失。明祭祀原本就是一种内心的认知,文化的传承,精神上的感念,理应多一份理性、达观。现在,各地的清明祭祀越来越“物质化”,这是不应该提倡的。虽然烧纸点香花的钱并不是很多,却背离了现代文明与传统礼仪。应该扭转观念,让清明节变得更加的“清明”。

让清明节回归“文化味儿”。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需要做好引领,比如,推出一些统一活动,在清明节举办公祭,通过参与公祭或了解公祭信息,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庄重感;借助与清明节有关的集体活动,如,制作美食、风筝比赛、诗文征集等,让公众在慎思追远的同时,更能学到知识、享受快乐、陶冶情操。开展网上为英烈献花以及组织网友去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祭奠等活动。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要在清明前推出全面排除隐患,保证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便利、文明、和谐的清明节,打造一个清清明明的新氛围。

让清明节在文明中创新。由于疫情影响,暂停清明现场祭扫活动,引导居民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表达对故人的感恩和敬仰,以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此倡议无论是针对疫情当前还是以后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网上祭祀、生态祭祀的人数目前尚不多,需要进一步宣传引导。相关地区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发放倡议书,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扩面宣传文明云祭祀,让居民认识到祭祀的本质在于用心去缅怀亲人,引导居民主动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缅怀先辈、追念故人,以文明祭扫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清明节的精神意义远大于物质形式,让文明和文化照进又一年清明节的现实,这正是过一个“景清日明”的节日目的所在。我们要重视传承的重要性,把握传承的主动权。认清并践行实质而非形式的孝,不断向文明环保前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