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专题>两学一做>详细内容

英雄故里的“小解说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09 10:35:34 浏览次数: 【字体:
空闲时间,陈黎会给队员们进行指导李星雨正在解说“后备”解说员们来到宝顶石刻景区学习解说技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我叫刘畅,来自国梁小学四年级二班,欢迎参观饶国梁纪念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饶国梁的半身铜像。饶国梁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前不久,西禅小学和天宝小学的党员到国梁参观饶国梁纪念馆,来自国梁小学的6名“小解说员”为他们进行了现场解说。  6名小解说员身着民国时期的学生装,朴素而庄严。生动流畅的语言,恰当的感情融入,配以适宜的肢体动作,近1个小时的解说,令人印象深刻。  去年10月以来,这支由国梁小学学生组成的解说队伍已经为来自各地的4000多名参观者进行了现场讲解。创新方式 爱国教育的新尝试  爱国主义精神是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它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基本要求。  作为饶国梁的家乡,国梁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饶国梁,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中英勇就义,是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29年,为了纪念饶国梁,国民政府修建了饶国梁纪念馆。该纪念馆位于国梁镇街村。  近年来,国梁镇深挖革命文化,在宣传国梁革命历史,助推大足文化名区建设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也一直备受重视。饶国梁纪念馆作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更是各级干部固根守魂和“两学一做”的圣地。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国梁小学可谓亮点突出,该校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成了学校一大特色。2013年,国梁小学将爱国主义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校本教材——《国梁,我可爱的家乡》,在学校五六年级的学生中,每周开展两节校本课程,让他们对家乡和革命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2017年,为了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革命文化,传播饶氏兄妹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国梁小学与饶国梁纪念馆联系,提出了“组建一支学生解说队伍”的想法。  “学生们之前一直是通过课本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将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和传承下去。”国梁小学校长张平说:“这项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口才、表达能力等。”  很快,这一创新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得到了国梁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年4月,国梁小学校长助理陈黎和同事们便着手创建解说队伍。精心打磨 解说词出炉  既然是给别人解说,说什么,怎么说,是摆在陈黎面前的首要问题,也是她眼中最重要的问题。  “之前有一份关于饶国梁纪念馆的解说词,但是内容不是很全面,而学校的校本教材也没有针对纪念馆的详细介绍。”于是,陈黎决定利用这次机会,编写一份详尽的解说词。  首先,她通过实地考察,对饶国梁纪念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该馆占地700平方米,是一处中西合璧二层砖木结构楼房。馆内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复制品,全面详实地介绍了饶国梁参加辛亥革命到广州起义的全过程,同时还展出了饶国梁胞妹饶国模在重庆化龙桥创办大有农场、无偿提供房屋和土地以建立八路军办事处的事迹。  然而,如何将纪念馆内展出的物品与解说词相结合,给听者一次完整的参观体验,这是摆在陈黎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为此,陈黎多次来到纪念馆,对馆内陈列的物品进行仔细查看,并梳理这些物品的具体名称及相关介绍,将其纳入解说词中。  除了参考之前的解说词和学校的校本教材外,为了使解说词更加准确,张平还先后多次到区委党史研究室和重庆红岩联线,对初步编写的解说词进行反复修改。其间,他还尽可能地翻阅相关资料,力求解说词生动明了。  一再地校对和确认之后,去年6月,一份崭新的解说词出炉。而这份解说词也因为全面、详细的特点,被官方采纳。  “纪念馆包括门前、堂屋和展厅,一共11个讲解点,我们最后确定的这份解说词,就是根据这些讲解点设置了11个章节,每一个讲解点涵盖了所有陈列物品的介绍,有些内容还进行了延伸和补充。”陈黎说。组建队伍 讲好英雄故事  确定了解说词,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招募、培训解说员。陈黎从学校高年级的学生中挑选出6个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正式组成了“英雄国梁小解说”队伍。  6名队员中,李星雨、樊杰、刘畅、彭中丽是女生,赵仁富、胡康是男生。  经过前后4个月的筹备,2017年10月,小解说员们迎来了首次亮相的机会。解说结束后,反响十分热烈。而这一次解说经历也让队员们信心备增,对解说的兴趣更加浓厚。  12岁的樊杰是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她负责饶国梁纪念馆堂屋和第一展厅的解说工作。  樊杰家住国梁镇边桥村,爸妈都在家以务农为生。担任解说员之前,樊杰坦言:“我知道饶国梁是一名革命烈士,国梁镇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但关于他的英雄事迹却知道得很少。”  因此,能加入这个解说队伍,成为一名“小解说员”,樊杰觉得无比自豪:“能对家乡,对家乡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整整一个月的集训,从熟记解说词开始,到融入自己的理解、感情,甚至适当的解说动作,樊杰利用课后的一切空闲时间,反复练习,到展厅进行排演,请爸爸妈妈当听众,请老师同学提意见。  即使准备充分,但当第一次面对真正的参观者时,樊杰还是出现了紧张、忘词的状况。  “第一次是给国梁政府的叔叔阿姨讲,几十个人,讲着讲着,脑袋里就一片空白了。”后来,在大家的积极鼓励下,樊杰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实战”解说。  这样紧张的情况大概持续了四五次后,樊杰的自信心明显增强,现场解说的状态一次比一次好。  如今,经过数十场的解说锻炼,和樊杰一样,其他5名小解说员都愈发地自信,解说起来愈发地游刃有余。  10岁的刘畅目前是6名解说员里年龄最小的。年龄最小,个头也最小,但她却是打头阵的先锋。市民参观纪念馆,她负责纪念馆外围广场和饶国梁半身铜像的解说。  “饶国梁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88年6月13日,饶国梁出生在大足县云路场饶家祠堂的一个耕读之家……”刘畅的解说干净利落、感情丰富。  当说到烈士牺牲时,她眼神里掠过一丝淡淡的哀伤。而解说到“烈士大义凛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名垂世代的影响力”时,她稚嫩的脸庞却写满了坚定。  刘畅说,第一次到纪念馆是她8岁的时候,在外面闲逛了一圈便离开了。这栋两层欧式结构的木楼里藏着怎样的故事,烈士饶国梁有着怎样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直到她成为解说员后,才第一次深入地了解到。  “我年龄最小,感觉压力也最大。”刘畅说,为了干好解说员的工作,她找小伙伴、父母当听众,通过这样的练习,既提高了她的解说水平,也让革命故事和精神得到传播。  “我们的解说就是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饶国梁的革命事迹,让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得到弘扬和传播。”12岁的李星雨是这支特殊的解说队伍的队长。  李星雨有着丰富的演讲经历,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都是她主持。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气的解说风格,以及严格的自我要求,李星雨用优秀的表现给队员们树立了榜样。阶梯式培养 传承革命精神  “哇,这个大姐姐讲得真好,要是哪天我能像她一样讲得这么流畅、生动就好了。”前不久,国梁小学组织小小解说员们到宝顶石刻景区参观,借机向专业解说员“偷师”。小解说员们学得认真,听得仔细,而现场解说员的专业素养,也让他们赞叹不已。  这群小解说员总共有14人,是该校三四年级的学生,也是第二批小解说员。  “因为第一批小解说员是五六年级的学生,解说队伍即将面临一次‘换血’,他们毕业了,谁来讲解?”于是,陈黎和学校领导商量,在学校再选择一些学生进行培养,最终,选定三四年级的14名学生,对他们进行解说培训,此次参观宝顶石刻,也是培训课程之一。  陈黎说,从去年10月至今,小解说员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带去近200场讲解,反响十分热烈。她回忆,在一次讲解活动中,有对老年夫妇感触颇深,对孩子们的解说大加赞赏。他们告诉陈黎,这是第三次来参观饶国梁纪念馆,之前也有听过解说,但是这次的到来,孩子们的解说和对革命精神的传承让他们印象深刻、倍感骄傲。  “和大人的讲解相比,孩子们的解说或许在语音、语速等方面没有那么专业,但是他们都特别认真,天真、质朴的语言,让参观者更能感受到革命精神的执着与坚定,也让我们看到革命精神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传承,使得解说更有感染力。”陈黎说。  而在参与解说的这段时间,孩子们身上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除了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外,他们在语言表达、胆量等方面得到锻炼,自信心也得到提升。“队伍中有一个同学变化很大,之前她比较害羞,对解说也不是很自信,我就一直鼓励她。经过多场解说的锻炼,她现在的讲解很自如,并且性格比之前更开朗了。”陈黎开心地说。  如今,国梁小学已经将“小解说员”纳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学校将采取阶梯式的培养方式,从较低的年级中选出学生进行培训,孩子们不仅仅是学习革命历史,还要讲述英雄故事,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链接饶国梁纪念馆建设的基本概况  饶国梁纪念馆始建于1929年,为中西合璧仿欧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是当年国民政府为纪念、缅怀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饶国梁而建。  纪念馆总体朝向为坐东北朝西南,本着庄重、朴素、永久的精神,突出建筑特点,彰显纪念馆气质,体现文化传承力和生命力。以中轴线对称构成纪念馆形态,建筑风格按照传统古典建筑设计,屋面深灰色砖瓦,形成古朴与庄重的建筑格调,融标志性、观赏性、纪念性于一体,使整个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被列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大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足区理想信念教学点,已于2017年申报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我区投资300余万元,将纪念馆内居住的8户居民搬迁安置,饶国梁纪念馆修缮布展,陈列展览采用大量仿古花格对展墙进行装饰,使整个陈列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文化气息。展览由基本陈列、书法作品陈列、实物场景展示及多媒体展示4大部分组成。2011年10月9日开馆后,由重庆红岩联线管理,于2016年10月移交大足区委党史研究室管理,参观者逐年递增,2017年接待参观者近万名。 本报记者毛双张玮通讯员石臻亮文/图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