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专题>唤醒历史记忆 再创新的辉煌>详细内容

古道幽幽 步履不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09 10:40:22 浏览次数: 【字体:

航拍下的悬岩寺

航拍下的悬岩寺 

  古龙镇位于我区东端,距城区38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1%。该镇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带,最高点是巴岳山单斜山岭上的观音岩,海拔750米。
  当地民间传言,明朝宣宗朱瞻基路过此地,发现此处山脉环绕犹如巨龙卧躺,山中有18个大龙(溶洞)洞有泉水涌出,供百姓生产生活。宣宗叹曰“泉水,上古恩赐;山,朕的化身,”故命此地为“古龙”。
  古龙与铜梁相邻,是小川东道的重要途经地,也是古道在大足境内的尾声。
  据光绪《大足县志》记载,小川东道古龙境内有五条道入境,有三条道出境通往铜梁,简称“五进三出”。
  古龙镇相关人士整理得出,横穿该镇境内的五条通往重庆的大石板路为:万古长生桥经槽内兴隆场一大垭口—西泉一重庆;鲁家桥经石马塆一狮子垭一西泉一重庆;沙河桥经青峰沟一狮子垭一西泉一重庆;雍溪丁家桥经土地垭一狮子垭一西泉一重庆;雍溪二道桥经玉峡口一龙神口一西泉一重庆。
  其中,经“玉峡口—龙神口—西泉”这一条古道保存最为完整。而从龙洞口至山顶与铜梁交界的龙神口,全长约1公里的石板路,则是这条古道中最具特色的段落。
  9月25日,细雨薄雾,在古龙镇大林村主任王坤举的带领下,记者一行重走了小川东古道古龙段。

铜梁双碾林场内的古道

铜梁双碾林场内的古道


  潺潺清泉一路随
  据光绪《大足县志》记载:自迎旭(东门)门起,经弥陀场、扎营坳、大堡场、万古场、雍溪玉峡口、古龙黄沙槽、龙洞口至铜梁,翻越巴岳山赴重庆。经大足、安岳、简阳、内江至成都的捷径,往来挑担经商运物者多经此路线。
  在王坤举的带领下,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了龙洞口。
  龙洞口位于大林村和铜梁土桥镇新田村的交界处。沿小路进山,龙洞口右边是大林村,左边是新田村。
  龙洞口与邻近的土地庙一左一右,形成了一个进山口,当地人也称此处为“龙洞门”。
  古道上的寺庙很多,此处的土地庙并无独特之处,但龙洞口却值得停留。
  高高的山坡在此处戛然而止,几十公分高的洞内缓缓流出清澈的泉水。
  “我们小时候经常来这里耍,以前这个洞口高哟,几十年过去了,洞都变矮了。”王坤举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说,洞里流出来的泉水,常年不枯,清澈见底,过去附近的村民都来此处打水。
  据说,龙洞口流出的水用石头隔为几段,前段供过往行人饮用,中间供牲畜饮用,末端是清洗。

龙洞口

龙洞口

  施茶坪品好茶
  细雨薄雾,踏上湿滑的石板路,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离别的愁绪。
  从龙洞口进山,石路呈20°倾斜缓缓向上延伸,微微细雨浸润着青苔,加上松软的泥土,每一步前行都得小心翼翼。
  缓慢前行10多分钟,便来到了施茶坪。上山的路在这里廓然开朗,左侧空旷的草坪便是曾经的施茶坪。这是本地人煮好茶水,为过往行人提供茶饮的地方。
  据说,此处也叫望郎亭,当地妇女估算着家人回来的时间,三三两两相约到此,一边做着针线,一边唱着小调,等待家人归来。民歌《望郎》就是这里唱出来的,只用了三个音符就是一首歌。如今,当地一些村民还会哼唱几句。
  提到施茶坪,就不得不说到古龙的茶。北宋时期,巴岳山即产名茶,因地处涪江以南,故名“水南茶”。明永乐年间,“水南茶”被定为贡茶。
  现在,古龙茶叶正利用富硒富锶含量丰富,做好规划,打造小特精茶产业。

  一鼓作气直达歇气坪
  离开施茶坪,古道的坡度明显增加,经过雨水的冲刷,一级级石梯清晰可见。有的宽,有的窄,有的高,有的矮,错落有致,目之所及全是石梯。细长的石路一直延伸至山
  中,仿佛一位苗条婀娜的少女。
  越往上走,坡越陡,树木竹子也越来越多,大约百余步,来叉路口,路口右边也有一条类似的石板路向竹林里延伸。
  “土桥的人多从龙洞口上山,而古龙的人大多从这条路上山。”王坤举说,两条路在此汇合,最终成了一条路。
  据说,叉路口是过去提供滑竿轿夫等服务的地方。
  从叉路口向上30步,就到了歇气坪。
  当地村民介绍,歇气坪是过往行人走到半山腰休息的地方,也是大家和歌的地方。山下的歌声时有时无,在此休息的行人有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对唱起来。
  此外,古龙土质粘性强,村民们也喜欢将烧制的瓦罐挑到此处叫卖。
  施茶坪走来不过几分钟路程,但路越来越陡,人不免有些气喘,在歇气坪正好休整一下,因为接下来的几百级阶梯才是真正的考验。

歇气坪

歇气坪

  龙神口前五百梯
  在歇气坪休整完毕,迎接大家的将是通往龙神口的500梯石梯。而这500梯,也是这条古道中景色最美,最具特色的一段。
  歇气坪往上,石梯渐渐变窄,左右两边的植被也越来越多,风一吹,豆大的雨点,从树上齐刷刷地往下掉。长满青苔的石梯,落叶、枯枝,人迹罕至的竹林,越走,越能领略古道独特的美。
  100梯,200梯,300梯……石路向上、向右蜿蜒,一路行,一路景,微雨,飘飞的竹叶,空气里全是绿色的味道,沁人心脾。
  爬至第473梯石阶时,右边崖壁下有一水凼,形似水井模样,旁边有一小碗,可供路人饮用。
  此处名曰“一碗水”,但得此名并非因这清澈的水凼,而是崖壁上被杂草掩盖的“秘密”。
  崖壁一直有水往下流,汇聚到底,全流进了水凼。而在崖壁上,还有一个小水坑,拨开杂草,便能清晰看到,小水坑如碗大小,常年保持一碗水的状态,“一碗水”的名字因此而来。
  舀一碗水喝,透心凉,正好解乏。
  再向上,70级石阶,就到了悬岩寺。此处便是龙神口的位置,海拔550米。
  龙神口位于巴岳山环之间,山泉拥抱,景色奇特,地形形似龙的嘴巴,且有龙头龙尾,因此称为龙神口。这里也是客商们经古道从国梁、雍溪、平滩下重庆的必经之路。
  悬岩寺背靠大山,被茂密的植被所包围。悬岩寺大门,恰好位于龙神口的最高处。站在此处,四周美景,一览无遗。
  从歇气坪行至此处,人早已累得气喘吁吁,恰好可以在悬岩寺休息片刻。
  此地海拔550米,雾气越来越浓,风一吹,还真有几分寒意。

  林场里古道隐没
  离开悬岩寺,石路向竹林深处延伸,由此进入铜梁双碾林场。
  接下来依然是上坡路,但石板时有时无。曲径幽静,空中弥漫着淡淡的松木香。走走停停,分心观景,很容易滑倒。
  “这里是土桥镇石庄村了。”在王坤举的带领下,大家走过一段平坦的土路,便抵达了山顶。举目远眺,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
  继续前行,山路弯弯曲曲,经过附近村民的打扫,古道变得开阔整洁了许多。由于植被茂密,空中俯瞰,这一段的古道在山间若隐若现。
  约莫10分钟路程,古道在双碾林场的防火检查站划上了句号。本报记者张玮/文 黄舒/图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