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专题>唤醒历史记忆 再创新的辉煌>详细内容

重走小川东道之万古——万古场的古道印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09 10:40:21 浏览次数: 【字体:

万古老街,古道穿境而过

万古老街,古道穿境而过

长生桥

长生桥

古道牛槽子段现貌

古道牛槽子段现貌

万古特色手工品

万古特色手工品

  万古镇,原名万古场,清代宣统元年改场为镇,镇名取万古长存之意。
  万古镇位于我区东部,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鲤鱼灯舞”之乡,也是全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战场——大足高新区所在地。
  这里是记者重走小川东道的第十站。
  小川东道从金山镇磨盘村过境万古镇,全长9.2公里,起于大雄社区5组的“袁家铁炉”,途经老米市街、正街、黎家岩、长生桥、雷家院子,翻过玉清村12组的“牛槽子”进入铜梁,人们可由此到达重庆。

古道边上的高等学堂
  9月18日,在万古镇文化站站长李绍强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出发前往金山镇磨盘村与万古镇大雄社区的交界处——“袁家铁炉”。然而,这里除了一条宽敞的公路以外,并没有发现古道的遗迹。
  “民国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大铜公路建成通车后,古道就不复存在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公路就是在古道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李绍强介绍。据公路周边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父辈们时常跟他们讲,旧时家门前有一条石板道,过往客商、马匹络绎不绝,沿着此路往西走,可到四川,往东走,可至重庆。
  顺着大铜公路往万古境内驱车前行,沿途可见高新区的数家企业。“这里过去叫古香斋,是万古最早的学校,也就是大足三小的前身。”在一处叫“科博中心”的地方,李绍强停下来介绍道,清道光七年(1827年),大足知县狄廷飏捐银并向社会募捐,置乡学13斋。同治十三年(1874年)知县王德嘉,增设七斋,万古设古香斋。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大足县5所高等学堂并为上乡、下乡两所,上乡设在县城,下乡高等学堂设在万古镇。万古、石马、回龙、国梁、雍溪等地学生均在此就读。红军高级将领唐赤英、中共地下党员张列、川军抗日中将王元虎曾是这里的学生。
  如今,古香斋虽已被现代建筑所替代,但它培育的一批又一批大足学子的历史却从不曾被抹去。

繁荣一时的万古老街
    驾车朝东北方向继续行驶,绕过万古中心幼儿园,记者一行来到了石兴南街,当地人称“打铁街”。“这里曾是徐氏小五金世家、王氏小五金世家的生产作坊,两家在当时都是响当当的品牌。”李绍强介绍。
  王氏小五金以生产农具和日用器具为主,他们家生产的“万古牌”菜刀在上世纪70年代还出口到国外,远销东南亚。徐氏小五金世家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万古开业打铁,最初也是以生产餐具、土钉为主。民国十三年(1924年),徐氏开始制造火药枪、毛瑟枪,1925年开始生产夹板枪、汉阳造步枪及其子弹,平均日产1支步枪和数百发子弹,成了真正的兵工厂,抗战时期还生产十字镐、螺丝等供应抗日前线。
  穿过“打铁街”,记者一行右拐来到了“老米市街”,相比较而言,这段老街的生活味儿更浓。
  这里曾有远近闻名的“王大帽儿头”餐馆,因为老板为人忠厚老实,童叟无欺,量足称够,行走于小川东道上的过往客商多在此用餐。这里也有“肖金成”茶馆,曾是路人歇脚喝茶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有艺人说书、川剧座唱等表演。这里还有香甜美味的“黄家”泡粑,相传1945年,杨家骆组织大足石刻考察团途经万古用午餐时,听了当时的镇长张列(中共地下党员)介绍了万古泡粑,亲自品尝后赞不绝口。如今,“黄家”泡粑已经成为受人喜爱的当地特色美食。
  从“老米市街”左转右拐即可来到万古老街的最末端——石香街。
  “曾经近600米长的万古老街,现在就仅剩下石香街这段宽约6米、长约200米的‘尾巴’了。”李绍强说。尽管大多数原住民都搬离了老街,但这里仍保存了较为完整的老式建筑。
  如今,冠如巨伞的黄葛树、古朴的街景风貌、风化的房屋基脚石……无不诉说着老街记忆。

拱顶雕龙的长生桥
  在石香街尽头的左边有一条水泥硬化路,沿着这条宽不过6米的道路往下走,经过黎家岩,就能看到位于玉清村1组的长生桥。
  这是一座有着三个拱形桥洞的石桥,桥面有明显的翻修痕迹。在桥的两侧,每个桥洞的拱顶都有立体的石雕装饰。记者走进仔细一看,发现靠近河流上游的一侧雕刻有约1米高的龙头,另一侧则雕刻有同等高度的龙尾。
  由于石头风化严重,现保存较为完好的仅剩下2个龙头和1个龙尾,且都长满了厚厚的苔藓。
  “长生桥建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这座桥彻底改变了当时万古交通不利的状况。”李绍强说,那时候大足境内主要的民间大路新增了三条,其中一条就经过万古。
  据光绪《大足县志》记载,这条民间大路自迎旭门(东门)起,经弥陀场、扎营坳、大堡场、万古场至黄沙漕(牛槽子),到达铜梁界,翻越巴岳山赴重庆,是大足至重庆的捷径,至东门起到重庆新桥共101公里,比走国梁线路近20公里,往来挑担经商运物者多经此线,这条线在大足境内长70里。

连接边界的“牛槽子”
  据当地老百姓介绍,从长生桥一直往前走约3公里,便可到达古龙镇白石村,旧时人们可以由此路通往重庆。
  但熟悉路线的人们通常会选择另一条更省时的“捷径”,即沿着长生桥龙头所指方向的河岸一直走,途经雷家院子,翻过“七宝山”上(当地人对巴岳山万古段旧称)的“牛槽子”,就可到达铜梁边界,由此也可前往重庆。
  在雷家院子附近,记者一行找到一段约300米长的石板古道,路面由不规则的长石块铺成,大部分被掩埋在土里,露出的石块表面被磨得光滑发亮,沿途有一口古井。据说,从古道上路过的人们口渴了就直接饮用这井水,微甜解渴。
  “再往前走一段平路,就要爬‘牛槽子’了。”李绍强指了指前方的巴岳山说道。
  在前往“牛槽子”的路上,记者一行看到巴岳山下有家烧制土陶罐的窑罐厂,听老板戴文财介绍,他们家祖辈烧陶,长辈们告诉他,家族的制陶工艺颇受称赞,以前古道上许多来往客商都会顺带一些陶罐回家。
  从窑罐厂附近的一条机耕道上山,步行约半个小时山路,可看到一条掩藏在竹林深处的石板路,这就是小川东道在万古境内留下的最后一段遗迹——“牛槽子”,石板路的末端便是大足万古与铜梁围龙的交界处。
  这段约400米长、1.2米宽的古道像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静静地卧在山间,任凭青苔长满湿滑的路面,落叶掩盖昔日的容颜,每一阶条状石块中间的凹槽都是古道承载的历史印记。

本报记者黄小倩/文 黄舒/图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