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山的古民居

梁家山古民居
惜字阁村的梁家山是一个林木苍翠的地方,据说以前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姓梁,后来才加入了其他姓氏的居民。
梁家山有四个大院子,全是青瓦作顶、雕花门窗,二尺多高的门坎,尽显古朴沧桑。其中两个大院随着时事变迁,住了外姓人,分别改称为严家院子和杨家院子。
这四大古民居坐北朝南,院子分正房、耳房、两边厢房,形成三合院,中间是青石板的大地坝,用来晾晒谷物,尽显川东的农耕特色。
这四座民居的古老均有古匾为证,分别为“铨曹重器”“佐铺通报”“宝錾流光”和“坤维正气”。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坤维正气”,这块匾如今还立在惜字阁六组保存最完好的院子里,落款是大清光绪十一年,四川布政使易奉钦命准给梁府蒙老太太建坊。
光绪九年左右,大足地区出现瘟疫,并夹杂着大天干,一时间人心惶惶。瘟疫主要发生在城里,人们为了保命,纷纷去乡下投亲靠友,而乡下人为了活命,怕被传染,大都采取拒绝态度,唯有这梁家山的蒙氏梁老太太,说服丈夫梁亨国,在梁家大院子腾了半个院子,不论亲疏、贫富,一律接待,收留了一百多名避难者。
而从头年的秋天起,天降滂沱,几场大雨之后就是连续不断的小雨,造成谷子生秧,几乎绝收,人们整个冬天就把所剩的粮食吃光了。紧接着又是大天干,到了春天,雨一直下不来,不能耕种,人们又熬不住饥饿,最后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谷种都吃了。所以到天开始下雨的时候,不仅梁家山,许多地方都没有了谷种,连“旱谷”都点不了。
梁家的蒙氏老太太又动员丈夫,卖了20亩良田,凑了100两银子,雇请了20个身强力壮的庄稼汉子,由她丈夫带队,远赴成都买谷种。
一帮人一路晓行夜宿,在成都买好谷种回来,走到离县城三十里的七星庵却被土匪抢了。老太太听丈夫说完后,马上吩咐两个儿子绑了一副滑杆,由兄弟俩连夜抬到了七星庵。并只身一人上山走进土匪山寨,与土匪头子一番交涉,要回了18挑谷子。
蒙氏老太太把谷子运回梁家山,立刻让有田的农民来领谷种,还让他们发誓饿死不吃谷种。18挑谷子,不仅满足了整个梁家山、玉河沟、戴家沟,甚至东关场、弥陀场和龙水一部分土地。第二年风调雨顺,庄稼大丰收。
蒙氏老太太“接人避瘟”和“义送谷种”的事迹感动了乡亲们,也感动了官府,事迹一级一级地反映上去,最后传到了京城。光绪帝看后欣然命笔,题下了“坤维正气”四个字,命四川布政使亲送到梁家山。文字由记者黄小倩实习生胡昭月整理除署名外图片由棠香街道办事处提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