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专题>唤醒历史记忆 再创新的辉煌>详细内容

濒临失传的手工艺品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09 10:40:07 浏览次数: 【字体:

 

 

 


  

  中敖是小川东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旧时沿古道南来北往的商旅络绎不绝。极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促使中敖形成了手工业制作中心。精制的油纸伞、竹篦子、棕丝刷以及算盘、水烟袋等手工艺品通过南来北往的商人销往全国各地,市井一派繁荣景象。然而,随着古道的没落和时代的变迁,这些手工艺品在当地已经很难找到,且大部分与其相关的传统技艺也正面临失传的境地。 (根据《中敖镇志》整理)
油纸伞
  中敖的油纸伞用楠竹做伞架,用观音竹做伞撑杆,用木车货做伞把,再用柿子制成柿子油浸泡皮纸,后用弯铜夹子将皮纸一张一张地揭起来,裱糊粘贴在伞架上阴干或晒干。然后给伞纸着色、绘画。
  有的商户为了贏得市场,还在伞纸上绘画出《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著作中的人物像,并配上诗词,最后把熬制的桐油涂抹在裱糊于伞架上的着色皮纸上,用柔软的细麻团在两面轻柔伞纸,阴干或晒干。因此,油纸伞柔软绵实,经久耐用。
竹篦子
  以前卫生条件差,生活方式落后,人们容易生头虱,篦子是用来篦除头虱和头屑的,同时也起按摩头皮的作用。中敖的竹篦子生产工序多达100道,以下为简要工序:首先将楠竹或斑竹篾条蒸煮黄透,阴干后,用“上匀刀”拉成宽窄一致的篾条,再用“下匀刀”拉成厚薄一致的篾条,接着用卡刀将篾条卡成长短一致的篦子篾片。然后,用棉线将篦子篾条一片一片地扎在两条细蔑丝扭成的夹缝中,按一定的长短尺寸扎成篦子胚子,使用排夹合拢,两面中缝用竹块作梁,两头用牛骨片作档,再用牛胶水加面粉制作成的粘胶糊粘合、压紧、固定、烤干。最后用锉刀锉齿,打磨光滑,为了美观大方,就在两面梁子上雕刻人物故事、山水花草,并注明商号。
棕丝刷
  中敖地处丘陵地带,山多、竹多、棕树多。因此,从事棕丝刷生产的小手工业者比比皆是。当地农民就地取材,居民市场购料,锯竹开板,钻眼刮皮,剥棕抽丝、穿线扎刷。家家户户洗衣得用棕丝刷,因此销量极大。旧时扎刷多用棕丝绞成的棕丝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原料的丰富,今又采用麻线、铅丝、尼龙线穿扎刷子。如今,本地人不仅生产棕丝刷,还生产猪毛刷、尼龙刷,品种不仅包括民用的洗鞋洗衣的刷子,还包括工厂清刷机器油腻的各种刷子。
“车货”产品
  中敖曾有“车货之乡”的美誉,所谓的“车货”产品主要是指木碗、莫奈何(一种木制玩具,也可用来捣花椒等作料)、算盘、水烟袋、芋儿売和纱管(纺纱绕线器具)等木制产品。
  市井繁荣的时候,中敖的“车货”生产户曾经达到上百家,其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巧妙复杂。特别是车货产品“莫奈何”,它的擂把能塞进底座空孔里自由旋转,但却没法取出来,很适合捣碎小颗粒的作料,因此得名“莫奈何”(意为“没办法”)。清朝宣统年间,车工技术高明的当地人龙桂林还发明了木车货听诊器:用木料制成圆锥形小盖筒,接上软管子即可,当时远销云贵川陕等地。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