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照样行医7年,累计接诊3.5万人次、参加义诊100余次…… 李秋甫:用“拐杖”走出生命守护
为敬老院的老人义诊。
查看病人恢复情况。
接诊病人。
7月3日一大早,大足区国梁镇卫生院中医馆医生李秋甫门前排起了长队。因为是赶场天,不到8点,李秋甫拄着双拐趔趔趄趄来到诊室,刚坐下,病人便围了上来。
“不要着急,叔叔,心情要放松,慢性病要慢慢调理!”把脉、问诊、开药,一上午,李秋甫就没起过身,唯一的一次是在10点半,抽空到二楼住院部查房……
这样忙碌的场景不止赶场天,几乎每天都是如此。从2018年入职以来,凭借扎实的医疗技术,亲切热心的接诊服务,“拄拐医生”李秋甫在当地收获了很高的口碑。今年,李秋甫还获评第一季度“大足好人”。
“我曾经也是一名四处求医的病人,病人的感受太理解了。现在作为一名医生,希望尽我所能去帮助病人。”李秋甫说。
身患截瘫不忘学医梦想
李秋甫今年32岁,重庆黔江人。很小的时候,他便立志当一名医生。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关于医疗方面的新闻,觉得当医生很帅!”李秋甫从小成绩优异,立志学医后,学习更加刻苦。
初中的时候,李秋甫每天都会早起跑步。也是从那时起,他的下肢开始出现无力的症状,以为是运动后带来的疲惫感,他没在意,直到进入高中。
“我高中的学校在一个山坡上,好几次在去学校的路上,双腿不听使唤,这才发现不对劲。”李秋甫回忆。
于是,父母带他去了医院。
那一天,李秋甫被确诊患截瘫,情况不容乐观。不忍告诉他实情,家人“骗”他说“可以治好”。
回到学校,双腿的情况没有好转,李秋甫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一头扎进书本的他,只想努力学习,报考心心念念的医学专业。
时间在书页的翻转中流逝。转眼间,高考结束,再次走出教室,李秋甫竟发现自己的两条腿完全不受控制,更别说独立行走了。
李秋甫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并不像父母说的那样乐观。“世界性难题”“完全性损伤”等网络上关于截瘫的字眼深深刺痛李秋甫的心。
惊恐、痛苦、挣扎,负面情绪犹如一场暴风骤雨将李秋甫裹挟。那一阵,在父母的陪伴下,李秋甫四处求医,结果却一无所获。无奈之下,他最终选择接受。
“既然改变不了,那就只有接受,一旦选择接受了,其实也就释然了。”李秋甫说。
2011年,李秋甫如愿考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大学期间,他埋头苦学,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
“很感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照顾!”李秋甫说。
病人们的“医”靠
2016年,李秋甫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他跟几位老中医学习了两年,医术得到很大的提升。
2018年,他入职国梁镇卫生院,正式成为一名医生。工作中,李秋甫没有因为行走不便寻求特殊照顾,甚至还主动请缨下村义诊。
专业又耐心的诊疗服务,让李秋甫很快有了口碑。工作不到一年,他便成为了该卫生院的医疗骨干,诊室前总是围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不少附近区县的病人专程过来找他看病。
“李医生,我来拿高血压药,过两天又要出去一段时间。”何德会是铜梁区侣俸镇妙明村村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她,经常找李秋甫拿药,一有伤风感冒的,也都是找他。
“李医生看病很细心,我和老伴吃他开的药有效果,就是太打挤了。”国梁镇边桥村村民周恩厚、龙思群老夫妇都患有肺气肿,两人长期吃药,是李秋甫门诊的“老熟人”。
二楼住院部21号病床的杨金容因心脏病引起双腿水肿,入院两天症状明显缓解。李秋甫来查房时,老人精神也好了很多,满脸笑意地向李秋甫说着感谢。
看到病人的情况好转,李秋甫的脸上也不自觉地露出一抹笑意,这也成了他不断学习、提升医术的动力。只要一有空,他就会翻看最前沿的医学书籍,每年花在买书上的钱就差不多3000元。
“我老师想让我去他那里学习一段时间,我也很想去,但是走了,我又放不下这些病人。”李秋甫摊摊手,不仅没时间外出学习,就连黔江也很少回去。
抽屉里的零钱
李秋甫的抽屉里一直有个“小金库”,说是“小金库”,其实也就100来块零钱,是他专门取来放到抽屉的。
“有些病人过来,身上没带够钱,放点零钱在抽屉,可以帮他们先垫付到。”李秋甫说,“镇上来看病的多是老年人,大老远的,他们出来一次也不容易。而且很多老人也没什么收入,就靠儿女偶尔拿点钱回来。”
李秋甫从不记账,病人借了钱,还没还?什么时候还?他一概不知。
有一次,一位老人半夜来找李秋甫看病,情况紧急,李秋甫二话没说,拄着拐杖赶到医院。付钱时,见老人拿不出钱,李秋甫帮他垫付了200多元。老人说第二天还钱,结果却不见踪影。
“也许他有什么困难吧!”类似的情景,李秋甫遇到过好几次,累计垫付金额5000余元。
不仅如此,他还针对农村常见病制定经济便捷诊疗方案,帮助村民“花小钱治大病”。
但李秋甫也并非一味的好脾气,用他自己的话说“还很凶”。
“遇到不听医嘱的病人,我就会很‘凶’地说他们,这样做是希望他们对病情引起重视。”李秋甫说。
从医7年,李秋甫累计接诊病人3.5万人次,组织开展健康讲座20余场、义诊100余次,用拐杖丈量乡野,托起医者担当。
“我既是医生也是病人,一路走来,我也受到很多的关心和帮助。今后,我希望帮助更多病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李秋甫说。
记者 毛双 特约通讯员 曾蕊 实习生 唐菁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