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头条>图片头条>轮播头条>详细内容

《大足石刻研究》正式创刊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4-11-20 09:35:27 浏览次数: 【字体:

6e865d25a00e42beaa4d4d7bfe95a086.jpg

《大足石刻研究》创刊号  记者:瞿波摄

  新渝报讯(记者 毛双 张玮 实习生 宾振宇 姜好)11月19日,《大足石刻研究》创刊发布会在大足石刻学术报告厅举行,作为重庆市文博单位主办且公开发行的首家学术期刊,《大足石刻研究》正式创刊。该刊是国内继敦煌研究院之后,第二家由石窟寺管理单位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幸军,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出席活动并致辞;重庆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龙川,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郭旃,大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青青,大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钱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王川平,重庆文史馆研究员、原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相颖,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白九江,重庆市期刊协会副秘书长戴泽明,大足石刻研究院原院长、研究馆员黎方银等参加发布会。大足石刻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蒋思维主持。

  《大足石刻研究》作为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批复出版的正式期刊,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管,大足石刻研究院主办,每年出版4期(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聚焦大足石刻造像历史文化遗存,刊载石窟文化研究方法与学术成果,加强石窟保护利用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文明交流互鉴为办刊宗旨。

  创刊号封面以黄灰色调打底,附以巴山蜀水式的油画肌理,透露出清新淡雅的气质,封二设置巴蜀石窟艺术巡礼版块,以高清图片的方式为学界展现巴蜀石窟中的精美造像。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编辑校对,内文编辑排版摒弃了常见的分栏尾注,采用了通栏脚注,再加上清晰的栏目划分、严谨的注释规范以及高质量的图片搭配,不仅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也增加了阅读的流畅性与直观性。

  创刊号精选了石窟寺研究与保护领域的10篇文章,文章的作者均为全国知名学者,分为理论与方法、石窟考古、巴蜀石窟研究、研究探索、石窟保护、学术动态6个栏目,展现了《大足石刻研究》的多元视角与创新思维。

  从内容来看,创刊号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全景思维,其中既有关于巴蜀石窟的调查,也有关于龟兹克孜尔石窟与云冈石窟的对比研究,既有对石窟寺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也有对石窟寺价值发掘与利用的思考,既有对以往成果的回顾,也有对新近成果的介绍。

  从研究视角看,创刊号表现出多元性与创新性,本刊虽然主要聚焦于石窟寺考古领域,但也吸收了历史学、艺术学、宗教学的研究成果,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视野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的局限,为《大足石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足石刻研究》并非只关涉大足石刻的研究,而是面向石窟寺及其相关文化遗存的研究。“巴蜀石窟考古”作为该刊的特色栏目,刊载最新调查资料与学术成果,着力推进巴蜀石窟研究的全面发展。

  发布会上,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安岳石窟研究院、广元石窟研究所,四川大学藏学所及《藏学学刊》等相关文博单位和高校发来祝贺信,马家郁、霍巍、李华瑞三位专家发来了祝贺视频。

终审:曹冬玲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