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头条>图片头条>轮播头条>详细内容

大足石刻“五山”齐开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4-07-22 10:56:17 浏览次数: 【字体:

3f063375abf04fda82fd8afc7cdf77e7.jpg

石篆山石刻。

  大足网讯(记者 李东 陈柯男 实习生 宾振宇 文/图)说起大足石刻,许多游客对宝顶山石刻和北山石刻都不陌生,实际上,大足石刻包括“五山”石刻,即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南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石门山石刻。7月20日,大足石刻“五山”首次一起正式对游客开放。

  7月20日起,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石篆山石刻景区在前期试开放基础上正式对外开放,与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一起,开启了大足石刻“五山”同开的全新版图。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五山”石刻,是大足石刻75处文保单位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造像群,集中展现了大足石刻儒、释、道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色和世界石窟中国化的艺术风采。

  “‘五山’石刻同步开放,能够使更多游客一次性领略大足石刻丰富多彩、多元融合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与保护。”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介绍,为了“五山”石刻同步开放,大足石刻研究院对新开放的3处石刻开展了全面的检测、修复、防护处理等工作,力保文物的安全与完整。此外,景区还开通了线上导览系统,方便游客通过语音导览深入了解石刻的内涵。

  据了解,南山石刻、石门山石刻、石篆山石刻单个景点门票均为30元/人,实行预约游览,游客通过微信公众号“大足石刻”线上实名预约购买景区门票。购票成功无须取票,凭购票登记的身份证原件即可检票入园。

石篆山石刻

我国最早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区

  人们常见的孔子形象以帝王、老年学者为主,石窟艺术中的孔子像极为少见。走进石篆山石刻,游客却可以看到以整龛浮雕的形式单独展示的中年孔子及其弟子形象。

  大足石刻研究院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启兵介绍,孔子像在石窟艺术中出现非常少见,主建者严逊希望他的子子孙孙聪明多智,可以说,孔子的形象在宋代人的心中或者他们的理想中,就是智慧的代表。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城区西南20公里处的三驱镇,开凿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间,由庄园主严逊出资、著名工匠文惟简及其子辈营建而成,不仅有儒家“孔子及十哲龛”,还有佛教“毗卢释迦弥勒”龛、“文殊普贤”龛、“地藏王菩萨”龛等,以及道教“太上老君”龛等,造像雕刻精美,姿态多变,人物传神。

  邓启兵说,石篆山石刻儒释道三教造像俱全,是我国最早的三教合一造像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儒的仁爱、道的自然与佛的彼岸,和谐争鸣由古及远,这是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高度,也是反映宋代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文化思潮的实物例证。石篆山造像通编仅有10号,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其中的一龛造像因人物服饰殊异,器物为世人常见,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我国春秋时期木匠鼻祖——鲁班及其弟子形象。1985年,这一错误得到纠正。经过考证,它表现的是南北朝时期宝志禅师的形象,整龛造像注重服饰人物的写实,世俗化、生活化的特色极为鲜明,是石篆山摩崖造像的一大代表。

南山石刻

崖壁上的“仙风道骨”

  南山石刻,因位于距离大足区城南2公里的南山之巅而得名,山中古木参天,蓊郁荫翳,修篁夹道,曲径通幽。南山石刻造像起源于南宋,明清有增补,是我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神仙体系完备的纯道教造像。

  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李小强介绍,南山石刻的众多造像体现出宋代道教文化的诸多特色。比如造像中的龙,就是宋代道教文化对龙崇尚的一种体现。能够把龙单独作为一个洞窟的造像主体,这在全国石窟艺术中非常少见。

  南山石刻占地不大,造像自西向东通编15号,题材有真武大帝、后土三圣母、三清洞、龙洞,宋碑5通、题记7则、清碑15通,清、民国楹联各1幅,书卷气浓郁。游客来到这里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其“镇山之宝”——三清洞,窟型为大足石刻中少见的中心柱窟,窟中央竖方形中心柱,四周形成回廊甬道。

  李小强介绍,分布在左右壁面外端的黄道十二宫图,表现为纵向浮雕的圆形小龛,分刻人马、蟹、狮、秤等图像,与现代人熟知的十二星座有所对应,也极为相似。可实际上,道教对黄道十二宫的认识比西方星座学说还要早几百年。来到这里,不妨找找你的星座对应哪个小龛,感受古人流传下来的智慧。

石门山石刻

像无定刻千百变化

  石门山位于大足区城东20公里的石马镇石门村,有巨石夹峙如门得名。石门山石刻开凿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1151年),由宋代知名匠师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及当地信徒等共同完成,后世略有增补。造像通编16号,依山势曲折自然分布,有佛、道二教造像268身、宋碑2通、民国碑1通。

  邓启兵介绍,石门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经典的最早的佛道合一造像区,风格多变,像无定刻,千百变化,题材丰富,为研究我国宋代佛道合一的思想史、哲学史以及人们的民俗信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古代工匠们在石门山用空前的想象力和丰富的世俗化营造,使这里的石刻造像无比生动。玉皇大帝龛外下部,刻真人大小的千里眼、顺风耳形象,二像身体健壮,肌肉发达,手法极其夸张,给人勇不可挡之势,其形象在石窟造像中极为少见。西方三圣和十圣观音方形洞窟于石门山,就如同圆觉洞之于宝顶山,是大足石刻“精美”一词的最佳注释,也是游客不容错过的一个洞窟。

  邓启兵介绍,正壁坐的就是西方三圣,3位端庄慈悲体量很大,而左右两壁各刻了5身菩萨像,合称十圣观音。这些观音头戴高花冠,面庞温柔典雅,身躯修长匀称、璎珞蔽体、飘带绕身,头后有圆形的火焰纹头光和舟形的背光,整个观音赤脚站立于莲花之上,显得高雅圣洁,一尘不染,整个洞窟是大足宋代观音造像的经典作品。

终审:曹冬玲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