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头条>图片头条>轮播头条>详细内容

聚焦2024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 非遗登上台 文旅活起来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4-03-28 11:35:12 浏览次数: 【字体:

f5a34a099c524c40bfe698cda1df2634.jpg

优美灵动的鲤鱼灯。

87193bee98634e25aed48ee01a74b007.jpg

双桥狮舞吸引外国游客。

56d3426e287b4796b919a890cb668436.jpg

气势磅礴的中敖火龙。

791e472203b64d9ea97aef4888ff0b7a.jpg

幽默风趣的车幺妹。

  诙谐风趣的车幺妹、惟妙惟肖的双桥狮舞、气势磅礴的中敖火龙……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绝伦。现场人山人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第十二届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暨2024年宝顶香会节民俗巡游展演上,除了宝顶架香庙会这项国家级非遗活动外,中敖火龙、川剧变脸、万古鲤鱼灯舞、双桥狮舞、车幺妹等非遗项目的精彩展演,成为了文化节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

  近年来,大足区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坚持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并重,不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保护有方

筑牢非遗传承基石

  在民俗巡游展演活动中,两条绚丽的中敖火龙在队员们的舞动下腾空而起,翻腾、跳跃、盘旋,行云流水的表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印象深刻。

  “今年龙年,我们的演出比较多,除了在重庆表演,我们还去到了四川等外地演出。”大足区民间火龙协会会长姚文勇说,中敖火龙非遗项目近些年的发展离不开大足相关部门的保护和宣传。

  中敖火龙是龙舞(龙灯)中的一种,其起源考据之一,是纪念南宋忠臣赵昴发,后来演变为一项祈福、求平安的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节初六的晚上,中敖的乡场上,火龙队伍依次走过乡场上的每一户人家,场面热闹非凡。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中敖火龙也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大足区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这项传统文化的保护。2011年,中敖火龙被列为重庆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区民间火龙艺术协会成立。中敖镇作为“火龙之乡”,还在加福社区修建了“故里·火龙湾”,为中敖火龙表演提供了专门的表演场地。越来越多的表演活动中都能看到中敖火龙的身影。

  中敖火龙只是大足非遗保护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足区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项(宝顶架香庙会、大足石雕),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有25项、92项。现有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分别有3个、17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分别有3个、2个。

传承有人

多个非遗项目走进校园

  “和队员们一起参与这次盛会,把我们的万古鲤鱼灯舞带到这个舞台,我感到既开心又骄傲。”在民俗巡游展演候场期间,万古鲤鱼灯舞市级传承人、万古鲤鱼灯舞民间艺术团团长何定模和20多名队员重复排练着动作、表情,确保表演万无一失。

  鲤鱼灯舞历史源远流长,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它起源于唐末,由挂灯提着玩耍,演变为表演。戏水、觅食、翻身、漂江……一系列鲤鱼的动作被民间艺人惟妙惟肖地搬上舞台,流传于“岁时年节”“寿庆婚嫁”等礼仪活动之中,人们通过舞鱼,寄托“吉庆祥和”的期盼和“年年有余”的诉求。

  今年67岁的何定模表演万古鲤鱼灯舞已经有20多年了。2005年,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民间艺术,他和几名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了万古鲤鱼灯舞民间艺术团,带领万古鲤鱼灯舞走上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现在我们艺术团一共有50多人,参与表演的人员有20多人,我儿子、儿媳也在表演队里。”何定模说。

  不仅如此,何定模和队员们还带着这一技艺陆续走进大足三小、万古镇中心幼儿园、大足中学等多所学校,从制作到表演,培育了一支支新生队伍。

  去年,万古鲤鱼灯舞还走进大足中学高中国际班的课堂,这让何定模喜出望外,他希望未来通过这些孩子,将大足鲤鱼灯舞带到世界各地。

  据悉,大足区现有市、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23人、106人,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分别有3个、17个。除了万古鲤鱼灯舞,大足石雕、大足剪纸、川剧、梅丝拳、双桥狮舞也纷纷走进校园。

创新发展

焕发时代新活力

  非遗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非遗如何以古之规矩,开今之生面?在这方面,大足川剧便作了不少的创新和尝试。

  几年前,大足区戏剧曲艺协会负责人谭冬鸣创作了《魅力大足欢迎您》,结合大足本地文化编写新的唱词,通过老调新唱的形式,让川剧走进大家的生活,更好地实现川剧的“活态”传承。

  同时,谭冬鸣还和协会的会员们将大足石刻中的经典造像“父母恩重经变相”编写成戏本,找来小演员排演成节目。

  又如,去年“川剧节”的主题曲《花谷醉》,在通俗唱法下,加上川剧唱腔点缀,令人耳目一新,可谓川剧的又一次尝试。

  除了非遗项目自身的创新外,大足还以“非遗+文旅”的方式,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发展。一方面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研发文创产品,非遗文创产品参加2021“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获1银2铜;另一方面推动非遗产品市场化,鼓励引导非遗企业利用非遗品牌,加大宣传力度,践行“互联网+”思维,整合电商、拓宽销售渠道,实行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此外,大足区还推动非遗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2020年9月,大足区文化旅游委、区扶贫办、区妇联联合开展2020年大足区非遗扶贫培训,90名学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足石雕、大足竹雕和蜀绣技艺培训,推进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赓续文化血脉,传承千年匠心,大足一直在路上。

记者:毛双

图片:瞿波 黄舒 欧柚希 蒋世勇 实习生 曾亦嘉摄

终审:曹冬玲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