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头条>图片头条>轮播头条>详细内容

融入成渝“双圈”深化开放协作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4-02-06 10:27:57 浏览次数: 【字体:

川渝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产业互通。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四个年头,大足区抓实抓好“双圈”合作共建,全区域融入、全方位推进迈入新阶段,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

  2024年,大足区将全力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创造性落实市委“一号工程”,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争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的排头兵。

  过去一年里,大足区在积极融入“双圈”建设中都做了哪些亮眼成绩?未来又有哪些举措?来看大足区交通局、区商务委、区文旅委、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大足石刻文创园等部门和园区负责人的讨论。

嘉宾

6e3e3c25ab334419810028bb9763baf9.jpg

大足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 童强

fa6eb5eb43e2470a9e8337c0660fd06c.jpg

大足区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 李荣燕

f2f049acb99a4c6db5da8456271641be.jpg

大足区文旅委党委书记、主任 陈奇林

d7d3ca45162543f6a6a7512366b22de1.jpg

大足区政务服务管理办主任 蔡明兰

b5b64f73b3f34a418aee8ac20390f977.jpg

大足石刻文创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唐陈

大足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童强:

靶向发力推动成渝交通一体化

  “大足区交通局以党建引领‘一盘棋’工作思路,围绕目标定位靶向发力,推动成渝交通一体化发展。”大足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童强说,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城市,大足区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构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坚持把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为提升区位优势的重要抓手、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民生保障的有力举措,联通铁路枢纽、高速道口、国省干道的普通公路,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添砖加瓦。

  童强表示,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是首要任务,交通应当先行、做好支撑。全区交通围绕“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推进改革示范,争做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的开路先锋,助推双桥经开区成功创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2023年,大足区积极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大足段)建设,交付项目用地1380.3亩、交地率96%,是项目沿线征地拆迁及管网迁改速度最快区县;大内高速实现全线通车;渝蓉高速“大足石刻”服务区投用,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开放式服务区。

  与此同时,大足区加强了内部交通网络建设。去年,大足区优化调整城区公交线路6条,新开行校园定制公交线路2条、跨省公交线路1条;引进圆通速递在大足设立渝西分拨中心,新增石马至拾万、中敖至高坪“客货邮”线路2条,培育农村寄递物流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新(改)建普通干线公路及重要连接道28.4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完成预防性养护工程38公里。大足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先行区”,并以全市第1名的成绩入围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和市级“农村物流三级服务体系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县”名单。

  交通服务的一体化,也被作为重要改革方向正加速推进。川渝两地交通部门围绕利企便民目标,协同推出了“川渝通办”事项清单,进一步深化合作,“四通办”办理430件,接受电话和窗口现场咨询2000余人次,办结率为100%,提前办结率为100%,群众满意率为100%,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一步,大足区交通局将全力做好成渝中线高铁(大足段)建设项目、成渝高速扩能改造项目、中心城区至永川至大足至荣昌物流通道(G348邮亭过境段)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和施工协调工作;配合推进重庆都市圈环线铁路(合川至永川段)、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推动大安高速纳入四川规划,完成渝蓉高速石门山互通前期工作。

大足区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荣燕:

开放协作不断走深走实

  “去年,大足区商务委以奋楫笃行、拼搏实干的态度,高质量推动成渝‘双圈’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开放协作不断走深走实。”大足区商务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荣燕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大足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大足区商务委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贡献力量。

  机制融合搭平台。以聚焦推动川南渝西抱团发展为切入点,搭建交流平台、畅通协作机制。重庆自贸试验区大足、永川高新区联动创新区与四川自贸试验区自贡、宜宾、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及川南临港片区,成功签署“川南·渝西自贸协同改革联动创新联盟”扩盟框架合作协议,强化口岸开放功能融合;在重庆市贸促会指导下,大足贸促会与资阳贸促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对外开放机制、共享经贸活动资源、抱团参加境内外展会;推动大足电商产业园、简阳网易联合创新中心签署“成渝电商合作双示范基地”新电商联动发展合作协议。与中国珠宝协会联合设立大足珠宝引导基金、大足美学珠宝设计中心,川渝28家企业入驻雕刻共享产业园。

  2023年,在大足商务委、简阳商投局联合举办的首届“成渝电商合作双示范基地”新电商发展交流活动中,不仅联合发布“成渝电商合作双示范基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活动首日“简足”联动直播带货2336场,成交订单58.7万单、销售额2880万元。

  开放融合促发展。启动川渝工业设计赋能云平台建设,川渝工业设计赋能云平台将在四川天府工业设计云平台和重庆市工业设计与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互通基础上,对接起川渝供需链条,提供资源功效服务企业;与绵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中心;大安农业园区(东部片区)列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与内江合作开展市场监管第三方评估检查模式获全国推广。

  去年,大足区还举办了第九届中国(重庆)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暨市场采购贸易主旨论坛,邀请成都金牛区市采服务中心分享“成都经验”,探索共建成渝市场采购贸易示范区,提升试点外综服要素集聚功能、“川渝造”出海引领功能、跨区域产业协作功能。

  此外,大足区试点打通“1039+中欧班列、中老班列、中亚卡航、跨境公路、江海联运”出口通道,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常态化开行“大足市场采购贸易品牌专列”,2023年市采出口1316票、11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6亿元、增长102.3%。

大足区文旅委党委书记、主任陈奇林: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更进一步

  “本着‘一体化’和‘高质量’的发展理念,2023年,我们积极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携手共建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取得新成果,开放协作取得新实效。”大足区文旅委党委书记、主任陈奇林表示。

  共抓文物保护取得新进步。深入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十项行动计划》,签订共建石窟寺保护利用机制等合作协议5个,推进实施宝顶山摩崖造像广大寺修缮、石门山摩崖造像抢救性保护等保护项目18项;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项目;启动《巴蜀石窟全集》编撰,完成合川区、安岳县等近50处石窟点3500余个龛窟现场拍摄;完成《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重庆片区)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并通过市文物局评审。

  共兴文旅产业取得新发展。川渝雕刻共享产业园引进12家龙头企业,与四川美术学院共建大足石雕研究院、研创实训基地,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共建教学实训基地,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等10所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大安农业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并纳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与安岳联合发布“资足常乐”石刻精品旅游线路。

  与此同时,2023年,大足区积极争取共建项目纳入国家级、市级盘子。推动大足安岳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粮药合作示范园区、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项目、大足石刻文创园区3个文旅项目纳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重大项目清单》,完成年度投资19.6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6.2%;推动27个项目纳入《2023市级重点项目》,加快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大足安岳粮药合作示范园区等7个文旅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82.6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3.9%;加快“美石美刻”文化遗产廊道S106(重庆境)、“资足常乐”乡村漫游廊道建设,“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形成。

  此外,在共塑文旅品牌和共享公共服务方面也取得了新实效。去年,大足区积极参与“川渝好风光——巴蜀文旅新发现”全媒体行动,总传播量超1亿次,“文旅局长的神仙内卷”等10余个话题登上全国热搜;在大足资阳两地举办“资足常乐”资阳大足原创歌曲展演14场,互邀参加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等10余场重大节会活动;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暨首届双城“梅花”盛典进一步加强了两地川剧文化艺术的交流。冠名“成渝地·巴蜀情”品牌统领本年13场展览和群众文化活动;大足区图书馆“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与92家图书馆合作,共享图书资源3000万册;川渝两地50余家美术馆共同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联盟”;联合发布《大足资阳旅游气象服务专报》42期、《川渝柠檬农业气象服务专报》33期,联合资阳共建柠檬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

大足区政务服务管理办主任蔡明兰:

开放协作更方便快捷

  去年,大足区政务服务管理办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加大与各政务服务部门的协作配合,统筹推进川渝“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等工作,实现医保电子凭证、电子营业执照、电子社保卡等电子证照在川渝跨区域数字化9种场景中的应用,推动公共服务共推共享,与资阳等市(区)建立户籍、养老、交通、医疗、社保、就业等互认合作机制,全面落实“川渝通办”。

  “通过‘数据交换共享’‘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实现线下异地代收代办1.76万件次,推动‘双圈’服务更便捷,让两地企业群众办事高效、省时省力。”大足区政务服务管理办主任蔡明兰说。

  在公安创新联动联建方面,实现川渝临时行驶车号牌互认,完成二手车登记1600笔,办理“川渝通办”出入境证件178件、户口迁移880条、新生儿入户7人次,首次申领身份证328件,开具无犯罪记录41人次。

  在教育创新联动联建方面,推进学生学籍管理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由大足区教委根据适龄儿童少年实际居住地、结合周边学校布局、办学规模和实际招生情况,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确保符合国家《居住证暂行条例》基本要求的随迁子女应入尽入。

  在医疗健康创新联动联建方面,2023年,在落实大足区参保人员赴四川就医免备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大足区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达到1028家,其中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结算开通率92.65%。全区36家医院全部上线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含住院、血液透析中心),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医药机构达1024家,医院、药店、诊所开通率达100%,整体开通率达到99%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等5个门诊慢特病可在27家医院跨省直接结算。

  在住房创新联动联建方面,支持川渝两地职工通过代收代办、两地联办跨区域办理缴存、提取、贷款业务;深化异地转移接续实现最快当天办结,支持四川缴存职工在我市享受同城待遇,通过“无纸化”方式办理四川缴存职工贷款;加强治理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联动核查机制,互认住房公积金失信信息,全年落实住房公积金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业务65笔,办理异地转移118笔99.89万元,向四川缴存职工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55笔2318.4万元。

  在“一卡通”便捷行动方面,推广社会保障卡及应用功能共享,实现了使用社保卡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等功能;开通线上、线下川渝社会保障卡互办专区,实现社会保障卡申领、挂失、解挂等两地互办;全区共开设川渝社会保障卡线下通办网点29个,实现两地居民社保卡业务“就近办”,线上可通过重庆人社应用程序全程网办,实现异地激活社会保障卡金融功能,使用社会保障卡金融功能跨行取款。同时,实现参保证明互查互认,提供川渝两地工伤异地就医结算,无差别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记录查询服务;实现社保关系无碍转移,川渝关系转移全流程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8个工作日;将川渝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延伸至27个镇街,实现了资格认证“就地认”“掌上认”“协同认”。

大足石刻文创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陈:

投身“双圈”建设推进文创产业发展壮大

  “过去的一年,大足石刻文创园在大足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双圈’建设大背景,抢抓‘双圈’建设大机遇,投身‘双圈’建设大潮流,不断推进文创园发展壮大。”大足石刻文创园党工委书记、主任唐陈说。

  奠实基础,全力推进石雕石材产业集群发展。2023年,大足石刻文创园将推进西部石雕石材产业园企业入驻作为园区首要任务,组建石雕石材企业入驻攻坚党支部深入成都、重庆市场走访动员16次,召开企业座谈会8次。目前,西部石雕石材产业园装修84家107跨、占比76.3%,铺货营业31家44跨,装配石雕石材数控机床165台。同时,石文化产业园基础施工,石材艺术产业园建成招商中心,三大市场建成后将成为成渝双圈最大石雕石材集散地。今年1月18日,成渝两地200余名石雕石材企业齐聚文创园,共商产业,共克时艰,共谋市场。

  抢新赛道,全力推进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不懈发展数字文创产业。引入荷马教育与重庆健康职业学院共建艺术学院,培育数字文创基础技能型人才,首批156名高职学生已于去年秋季入学,今年3月将陆续入驻大足石刻数字文创产业园,力争3年内培育3000名左右熟练数字文创产业工人,建成成渝两地最大、全国知名的数字文创工场。目前,园区已注册艺加文化、和美数创等9家数字文创企业。二是积极发展珠宝玉石产业。依托大足石刻文化和园区雕刻技术优势,引入翡翠王朝和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岫玉,与中国地质矿业大学珠宝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珠宝专业合作,启动中缅经济合作产业园,打造从网络直播、现场展示到设计加工、原石供应等全生态全产业链条,建成成渝双圈首个珠宝玉石产业基地。

  瞄主攻点,全力推进双圈融合发展。一是共建产业平台。与安岳签订共建石刻文创园区合作协议,已入驻富瑞雕塑、莲山艺术、蜀源雕塑等川渝12家雕塑龙头企业,实施了南岸区《长江·母亲的歌谣》和三峡移民广场等一批网红地标雕塑。二是共育产业人才。在我市首创工艺品雕刻工职业技能培训,帮助38名大足和安岳雕刻工匠取得中级职称;成功举办全国工艺品雕刻工(石雕工)职业技能大赛华西片区赛,推荐27名川渝石雕选手参加总决赛。三是共推产教融合。举办聚焦双圈建设助推产教融合系列活动,与长江师范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重庆文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14所院校共建成渝双圈艺术产业产教融合基地,高质量运营雕塑艺术实训平台。

记者:毛双

终审:曹冬玲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