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豆腐成盘中“尤物”
“我们家的红豆腐作为大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清朝中期,到我这已经是第五代了。”冬日的晨雾下,在大足区宝顶镇化龙水库,城外城饮食文化公司负责人胡国会一边开坛取出“红豆腐”,一边高兴地说,“我们所采用的是全手工工艺,从采购到制作差不多要十多步工艺,深受市场青睐。今年已经卖了5000多坛,销售金额达10多万元,还有很多在国外的朋友也托人来买。”
五代传承 百年工艺
宝顶镇,因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核心景区所在地而蜚声中外,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大足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相辅相成,每年吸引着上千万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紧邻宝顶山石刻景区的化龙水库风景宜人。1993年,胡国会来到这里开店经营“化龙跳水鱼”,餐桌上配套的“宝顶龙香”红豆腐成为了大足旅游美食的“金字招牌”。
胡国会介绍,“宝顶龙香”红豆腐的历史要追溯至道光十六年(1836年),第一代传承人胡元学幼时随父亲居住于大足区拾万镇三合碑,主要从事秋豆(即黄豆)种植并加工成豆腐,在小镇上设豆腐摊,小有名气。因豆腐不易保存,胡安喜拜访村里的老者,学到了红豆腐的制作技艺,制作出了初代的红豆腐。第二代传承人胡飞遗,生于1870年,在拾万镇设了家庭小作坊,开始规模化制作豆腐乳,并对豆腐的原料和配料加以考究,制作出了广受民间欢迎的下饭菜——红豆腐。第三代传承人胡安喜经营红豆腐作坊时,时常跟随父亲一起到各乡镇摆摊设席,红豆腐成为宴席的一道特色菜,被称为“胡氏手工红豆腐”。第四代传承人胡定禄和母亲谷明秀,在80年代运用小作坊开始批量生产红豆腐。
生于1972年的第五代传承人胡国会,从小耳濡目染,一有空便跟随父母学习红豆腐制作技艺。
1993年,胡国会来到宝顶镇化龙水库,在经营“化龙跳水鱼”的同时,也开始制作“红豆腐”。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展,2019年,胡国会分别在宏声文化广场和大足区少年宫附近设立了直营门店,将“宝顶龙香”红豆腐推向了全国乃至国外。
经营企业 造福乡亲
“宝顶龙香”红豆腐声名鹊起,在旅游旺季,游客参观完宝顶山石刻、游览完化龙水库后,慕名而来品尝、购买的人络绎不绝。
2023年11月,“宝顶龙香”红豆腐被列为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第五代“红豆腐”传承人的胡国会,还为当地村民带来福音。
50多岁的宋世秀,在胡国会的企业里工作了20多年来勤勤恳恳,全天候从事红豆腐的生产加工工作,每月收入达4000余元。村民曹泽碧每天到城外城从事红豆腐拌辣椒粉、花椒粉工作,每月收入2500余元。与曹泽碧类似,当地有20名村民在胡国会的企业从事红豆腐生产经营工作。
目前,胡国会已规划建立红豆腐制作技艺培训基地,培训传承工匠5名以上。同时,积极开展同各类相关非遗项目的合作,并将“宝顶龙香”红豆腐的技艺标准化。在政策扶持下,胡国会逐步扩大红豆腐生产规模,力争年产量10万瓶(坛),品种达5个以上。
记者 谭显全 李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