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科技让大足石刻景区智慧满满
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市民正在观看大足石刻数字影院内的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
景区工作人员利用GIS可视化管控系统进行智能调度。
在“实景拍摄+ CG动画”的8K球幕电影中感受视听震撼;一部手机就能实现随时随地扫码听讲解;监测预警体系不仅让文物安全更有保障还为文物修复提供了精细的数据支撑,近年来,大足石刻景区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创建“智慧景区”,让科技与文旅完美结合。
景区更“聪明”
“当前数据显示,博物馆的人流量较多,工作人员引导游客错峰游览。”国庆假期,大足石刻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万余人,为做好景区疫情防控,管理人员通过GIS可视化管控系统详细掌握了各景点游客量,并实时进行错峰引导。
大足石刻GIS可视化管控系统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与GIS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与应用,实现了集中指挥统一调度等功能。平台功能上可查看景区实时动态、游客分布情况,展示客密度、实时客流、展示各娱乐设施、智慧厕所、酒店餐饮当前接待情况,还可展示当前景区天气环境状况,景区停车场余位情况。
“该平台对接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业务上的统一管理。”景区管理人员介绍说,智慧景区的建设一方面解决了景区存在的数据孤岛、信息不共享、数据不联动、调度效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基于实景地图和模型将“地、物、事、组织、情”等因素进行直观、有逻辑性的集中呈现,更加有利于景区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景区与交通、医疗、消防等其他机构之间,景区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大大提高了景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游客更便利
预约购票、线路规划、参观景点、扫码听讲解……到大足旅游,游客只要关注“惠游大足”微信小程序,吃住行游购娱就可一键搞定。
在大足石刻景区内设置有“扫一扫,听讲解”的二维码,游客只需要用手机微信扫一扫,便可以获取语音、图片、文字讲解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有关大足石刻的故事。
“都说游览大足石刻三分靠看七分靠讲解,自助讲解服务就像一个随身讲解员,自己感兴趣的可以让它重点讲解,不懂的还可以重复讲解。”一位游客说,这样的方式很方便,也满足了游客个性化需求。
目前景区内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设置合理,5G信号已覆盖。游客可提前通过百度、高德等地图及时查找到景区精确位置信息以及附近其它景点、酒店、参观等旅游资讯。景区已建成票务系统、智能广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智能停车系统、安防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在售票大厅设置了自助查询导游导览终端设备,开通了线上线下购票通道,支持微信、支付宝、网银等购票方式。
此外,景区的8K球幕影院、4K高清影院也成了游客的打卡地。“实景拍摄+ CG动画”的制作方式,把真实的现实空间转换成数字空间,充分展示了大足石刻的超高艺术价值和丰富文化内涵,为观众带来了超强视听震撼。
文物更安全
在大足石刻监测中心,LED显示屏上,显示着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前端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和分析走势图。内容囊括了大足石刻造像所处环境的气象、微环境、岩体稳定等实时监测数据,以及消防监测系统、移动数据采集App等涉及到的18类70余项监测内容。
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安装在前端各种传感设备采集气象、岩体稳定、游客数量等各类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建立起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体系。
在实施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卧佛治水工程时,修复团队对卧佛开展了区域微环境监测、地下水监测、文物表面渗漏水监测等各种监测工作,并有针对性的实施了灌浆参数监测、地层抬动监测、施工震动监测等各种预防性监测。这些数据不仅指导并优化了施工方案,确保了文物安全,同时,也为工程质量的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据悉,该平台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试点项目之一,投入使用后使大足石刻的监测,在手段上实现了从早期的人工记录到现在自动化监测的跨跃,在意识上实现了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监测到主动的预防性保护监测的转变,为大足石刻保护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记者 刘星 黄舒 文/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