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双路铺 历史文城新街道
双路老街
重庆凯恩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双桥杂技”表演
双路街道始建于明代,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战乱延续,清康熙施行“移民四川”,客民陆续迁入一座小山乡,在白家岭建店设铺,乾隆初年(1736年),进入客民增多,随着人口增加,一些商家店铺和客民住
宅也相应在此修起,道光年间(1821—1850年),已形成500米的集市街。由于白家岭地势相对较高,坐西向东,而集市街西后侧有一油房院子,据传说每逢晴天清晨太阳升起时,会有一根雾气从油房院子伸往街口的猪市坝,而另一根雾气则从白家岭东方的四方井伸往位于西方的上官楼,最后两条浓雾汇聚在白家岭中部的三岔路口,两根浓雾悬浮于空中,好似两条飞龙,客民便将此地称为“双龙铺”,后为破除封建迷信习俗,弘扬科学真理,因雾气为露水气化形成,故改名“双露铺”,后逐渐演变成“双路铺”。
“三线人”聚集双路铺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建设需要战略性转移,浩浩荡荡的“三线建设”拉开帷幕。
双路铺虽地处郊外,却位居成渝经济走廊,成渝公路和铁路穿境而过,正是国防科工建设理想之地。一群又一群年轻人背着行囊,拖家带口,斗志昂扬地从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等不同的城市奔涌而来……
由于四川汽车制造厂(下称“川汽厂”)建设初期,许多外地人来到双路铺。相传一外地人用普通话询问饭店老板双路铺有多少条街道,老板用蹩脚的川普回答“其实一条街,没多大”。外地人听后大为震惊,这里居然有“七十一条街”,老板还说没多大。
其实当年的双路铺就双路老街这么一条街,民国年间的时候,双路无专门的街灯,只有旅社、茶馆、商店门前挂的以木架方形白纸粘糊的精油屋檐灯。1965年,随着川汽厂的修建,川汽厂设计院人员在双路公社租用覃家院子作为办公室和住宿时,用一台40马力的柴油机带动发电,从覃家院子大路至猪市坝坎下一段街,安装了6盏电灯,为夜间过路行人照明。
助力车城腾飞
自1965年川汽厂建成以来,重型汽车年产量、年销量逐年增加。1990年,重型汽车配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双路境内逐渐开办重型汽车配件门市和配件厂。1992—1996年,双路各种汽车配件经营达到28家,从业人员达112人,初步形成汽车配件一条街。1997年,随着重型汽车销售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销售量逐年增多,为汽车配套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
“双桥杂技”破纪录
双路的地方文化源远流长,明清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双路民间活动多表现在节日、寿典,江西庙、湖广庙、佛耳岩等20多处庙宇建成,彰显了民间文化的活跃。
生于1981年10月的李洪孝,从6岁开始学习双桥杂技,师承于周大开,是“双桥杂技”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
“双桥杂技”的传统节目主要有肢体技巧、道具技巧、顶功、倒立、翻滚,以及小型魔术、气功、高竿等10余个杂技类型,单项节目50余个。演出节目顺序分类分组、紧缓交替、张弛有度、编排有序。“双桥杂技”表演场地和所用道具,都是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如桌子、凳子、铁条、条石以及楠竹长竿等,体现出了“双桥杂技”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2012年2月16日,李洪孝的杂技“牙齿顶板凳”成功顶起23张板凳,重量超过75公斤,坚持了11秒6,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2022年,李洪孝被评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李洪孝先后传授徒弟200余名,部分来自学校的学生。多年来,他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深入田间地头、部队工矿、社区学校,为当地旅游文化添砖加瓦。
征粮剿匪烈士陈腾响
陈腾响(1930—1950年),浙江义乌人,二野军大学员,解放初征粮剿匪烈士。1949年6月,陈腾响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在进军西南的行军途中,不管刮风下雨、爬山越岭,还是饥饿疲劳,陈腾响从不叫苦,还时常主动帮助别人。
到重庆后,陈腾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被分配到大足龙水,负责周边片区征粮剿匪工作。在一次征粮剿匪任务中,陈腾响与冯维刚、王子、伍汀、余世溥、白彪等一行人,来到双路开展征粮任务,在双路老二村地主陈壁奎的大院子里,突然遭到匪副总队长何绍武一伙匪徒的扣押。匪第三纵队第一总队长覃正君(双路乡旧乡长)逼白彪到观音寺劝被匪包围的解放军战士投降,白彪乘机脱归。覃正君无奈撤退,并命匪支队队长大老湾及郭树林把陈腾响等多名征粮剿匪工作队员绑押西山,途中被大老湾枪杀1人。剩下陈腾响等5人被押往巴岳山。他们到达半山坡马家山时,被匪徒们残忍推下30多米深的风洞,壮烈牺牲。
是年夏,陈腾响的兄弟来寻尸,县上组织收尸,命参与残害烈士的匪徒郭三麻子以绳子系身下洞底起尸。洞底阴凉通风,5名烈士尸体全未腐烂,一一起出埋葬于双路街青杠坡(今泰华大厦背后),后移大足区烈士陵园。(本版文图由双路街道提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