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农业农村委:棠城大地铺展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十里荷棠·山湾时光
隆平五彩田园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值得浓墨重彩抒写的一年:党的百年华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大足区第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为以“三农”工作为己任的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在回顾总结过去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区委确定的总体目标,站在新起点、落实新措施、创造新业绩,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棠城大地铺展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可圈可点
过去的五年,全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2021年,全区(下同)实现农业总产值99.28亿元,较2017年(65.23亿元)增长52.2%;农业增加值65.5元,较2017年(45.71亿元)增长43.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5元,较2017年(15035元)增长44.63%,平均每年增速7.65%。先后获得“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县)”“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体推进试点单位”“农产品产地保鲜整体推进试点单位”“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等荣誉称号,我区也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承接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土地入市、土地征收、宅基地三项制度改革。完成三驱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10个、示范点20个;大足黑山羊传统养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足安岳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示范园区进入全市3个合作示范园之一。在脱贫攻坚方面,实现9032户28420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9个市级贫困村全部出列。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强化责任落实:深入落实“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建立区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3个镇(街)、7个村(社区)和9个脱贫村选派19个驻镇驻村工作队和49名帮扶干部。强化政策落实:坚守“两不愁三保障”底线,投入衔接资金1.35亿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5058万元),实施项目104个,资金拨付率93.44%,对30万元及以上产业扶贫项目全部进行股权化改革。累计向脱贫人口发放小额信用贷款6118户(次)1.09亿元,获贷率68.08%。强化工作落实: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覆盖走访254个村(社区)、22万余农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全区现有风险未消除监测对象54户137人,逐户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未发生规模化返贫。完成消费帮扶金额1.38亿元,结对帮扶忠县1184.68万元,分别超市下达目标任务42%、18.46%。
乡村产业体系升级“起跳”,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主导产业稳步发展,优质粮油菜稳中有升。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全区每年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92.8万亩以上、产量41.9万吨以上;油料作物22.3万亩、产量3.2万吨,开发出菜用油菜苔增收新环节,10万亩硒锶油菜作为全市百亿级油菜基地核心区打造,大足冬菜形成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芳香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万亩种植基地和2000亩乡村旅游核心区,建成一期2.4万平方米高标准现代化加工厂,加工面膜、精华液等芳香产品4.6万瓶(盒),与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合作建设国家观赏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足分中心。大足黑山羊不断壮大。成功申报“双地理商标”和“大足黑山羊”等5个商标,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及其保护“双名录”,品牌价值超2亿元,建成国家级大足黑山羊保种场,正式启动大足黑山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年存、出栏量分别为16.51万只、22.5万只。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021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97亿元,新建成大唐丰域、柠香果业、智慧蚕桑科技园等一批加工项目,累计建成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7家,其中市级加工示范企业6家。新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71家,共2389家。构建“大足硒锶”公用品牌体系,新通过绿色食品等认证138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2个,“巴味渝珍”授权10个,熊猫雷竹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沁旭雷竹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持续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食用农产品带证上市覆盖率超88.6%。
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最美乡村大足走上《央视魅力中国城》,获得“优秀魅力旅游城市、魅力文化景区、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三大桂冠。建成十里荷棠·山湾时光、隆平五彩田园、老家·观音岩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及景点。开展“天下大足·醉美乡村”暨“二十四节气”文化旅游活动18场,2021年乡村旅游人数达1200万人,收入40.2亿元。
乡村建设阔步向前,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加速“两园”建设,已启动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大足+安岳粮药合作示范园区,完成协议投资27.9亿元,到位资金1.8亿元,专项规划已通过川渝两地专家评审会、区政府常委会和区委常委会审议。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完成前期申报创建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37.7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7万亩)、累计达58万亩,农业机械化率提升至60%。
科技支撑不断增强:成功引进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市农科院大足分院、市蚕科院大足分院、西西南大学黑山羊研究所和乡村振兴研究基地等科研机构(平台)5个;新组建国家、市和区三级乡村振兴发展顾问团,柔性引进高级专家31名;培育致富带头人330人,高素质农民培训795人。加快农业智慧升级,纳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成智慧蚕桑、大足黑山羊等一批智慧农业基地,其中智慧蚕桑项目被市委网信办作为市向中央推荐2个典型案例之一。推进种业兴农,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超优1000”和巨型稻实验示范种植;农业行业标准《大足黑山羊》已经通过全国畜牧业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组预审。
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抓实抓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分别减量0.5%、0.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2.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2.6%,水产养殖尾水治理410万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0%,创建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庄14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0个,探索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2019年、2020年人居环境工作获得市考核“优秀”。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发展潜能全面激发。农村宅基地改革积极推进:在1个镇全域、10个试点村探索建立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等5项国家试点改革;形成“城乡统一的基准地价体系”、“‘三分两不分’集体收益分配形式”、“为土地管理法修订提供大足经验”三个试点成效。完成33个村,3.49万宗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确权登记颁证30.38万宗、编制村规划309个;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3450.9亩,其中自愿有偿退出2734亩,推动宅基地复垦2635亩,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收益约3.44亿元。在全国首家启用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电子政务平台。
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稳步扩大:在63个村探索“‘三变’改革+”模式,整合财政资金5428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26亿元,推动发展特色产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村民通过分红、务工、乡村旅游等多方面增收。
扶持壮大集体经济:投入5450万元在71个村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对194个财政直补项目涉及的1.31亿元资金开展股权化改革,全区“空壳村”全部清零,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行政村达53个。
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站在新起点,创造新业绩
未来五年重点工作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提升优质粮油菜、芳香、大足黑山羊、冬菜、雷竹等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开发富硒、富锶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集“休闲、体验、观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乡村建设。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补齐短板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重点任务取得更大突破。坚决防止返贫致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决落实“四不摘”,健全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稳定兜底救助类政策,落实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完善财政保障措施,加强风险未消除监测对象帮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动态清零。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建设,推广产业帮扶模式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街)和村(社区)。
提质扩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优质粮油菜、芳香、大足黑山羊、冬菜、雷竹等主导产业,扩种“稻+”轮作基地;建强万亩芳香产业基地和雍溪花卉基地;推进大足黑山羊扩繁体系建设,完成大足黑山羊行业标准制定,划定大足黑山羊保护区,加快推进大足黑山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逐步扩大雷竹现有种植面积,适度扩大大足冬菜种植面积,建立冬菜良种繁育基地。
做优农业品牌。抓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加快引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成功申报大足冬菜地理标志农产品,持续推动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
做靓乡村旅游。打造“宝顶石刻-棠香十里荷棠-玉龙龙水湖”石刻文化旅游带、“高升四季芳香-铁山、三驱文创园”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旅游带、“10万亩油菜苔-金山、石马”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积极参与巴蜀文化旅游长廊建设,持续抓好“二十四节气”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暨“天下大足醉美乡村”文化旅游活动。
激发农业农村源头活水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做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项目,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三农”项目风险补偿制度,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三变”等农业农村改革。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十里荷棠·山湾时光”、芳香产业、智慧蚕桑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试点项目建设。打造全国科技农业和品牌农业企业“孵化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乡村振兴样板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结合智慧大足及国家数字乡村建设,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建好用好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保护和合理利用大足黑山羊优势资源。搭建农业“产学研用”平台,推动水稻、油菜、冬菜等全程农业机械化。
夯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提升基础设施。整村整镇整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面积9万亩。继续做好“四好农村路”、旅游路、产业路等道路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进一步推广“数字积分”。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先行区建设。开展区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提升行动。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继续抓好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宜居村庄建设。实施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抓好国家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重拳治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和水产养殖“三区”,统一生态养殖,发展净水渔业。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有序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