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区外媒体看大足>详细内容

大足玉龙村把药材变“药财”,特色中药种出乡村振兴“良方”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21 15:15:36 浏览次数: 【字体:

时过立冬,天高云淡,暖意融融。记者走进大足区玉龙镇玉龙村,只见宽敞平坦的公路四通八达,川芎、石菖蒲、枳壳等中药材长势喜人。

“我们种植的300余亩川芎和300余亩白芨都将在明年5月迎来丰收。”玉龙村党支部书记、重庆圣草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弟刚告诉记者,全村种植中药材已有3年,也是摸爬滚打、攻坚克难的3年。

3381eaa6d946473f8f5d3728e8fad610.png

▲玉龙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内,成片的川芎长势喜人。

2021年,王弟刚怀着满腔热情带头成立了重庆圣草源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流转了1100余亩土地。“本以为只需要种下去再简单打理下就行了,结果经验不足收成惨淡。”王弟刚说,第一年种植的川芎亩产仅100斤左右,如今川芎的亩产达到800斤至1000斤。

这一转变缘于种植技术的完善。“此前一直从事建筑行业,我对中药种植知之甚少。”王弟刚说,为弥补这一短板,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团队,通过一次次试种,总结什么时候浇水、如何配置肥料、如何施肥等。

a958b30bc7744e8a85589642b8fa9f77.png

▲玉龙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内,成片的石菖蒲、枳壳长势喜人。

同时,玉龙镇还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每年研究所都会对镇内的中药材种植人员进行50次培训,并培育6个道地中药材品种。”玉龙镇党委书记李世友说,这既能为中药材种植培育充足的人才,也能保证全镇药材种植品种紧跟发展需求。

“有了专家团队的支持,我们走好了中药材种植的第一步。”王弟刚说,劳动力不足是阻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另一大桎梏,“浇水、施肥这些工作是体力活,而目前在基地打工的村民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很吃力。”

“近两年来,我们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中药材养殖基地,其中就包括浇水设备,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王弟刚说。

随着基地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周边村镇也迎来了可喜的变化。“基地以玉龙村为核心,辐射带动了周边的黄桷村、清源村以及拾万镇、三驱镇、宝顶镇中药材产业发展,共流转土地3100亩。”王弟刚说,通过土地平整、道路硬化,已经建成25公里产业路,不仅村子靓了,村民收入也多了。

据统计,今年以来,基地已加工枳壳100吨、车前子50吨,产值400余万元,带动300多人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2万余元。此外,中药产业还盘活了闲置土地,可为村民们带来100多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

“中药材目前是全镇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的最优品种,提升药材品质,并着重发展特色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李世友说。

来源:重庆日报

终审:曹冬玲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