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区外媒体看大足>详细内容

助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大足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3-11-08 09:12:08 浏览次数: 【字体:


4dfc0297d94f408896e58ef94b265614.jpg

盛泰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资料图)记者 瞿波摄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累计达到194家;新增科技型企业277家、累计达到1530家;“专精特新”企业87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累计达到128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累计申报达到16.9亿元,同比增长91.87%……
  前三季度,大足在科技创新上跑出“加速度”。
  当前,大足正在围绕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区战略,以“创新报表”为着力点,补齐短板、加固底板、锻造长板,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助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培育创新主体
壮大优质企业群体

  五金车间内,智能化机械臂有条不紊地生产作业;电商直播间里,一把把“中国味”十足的刀剪被网民一扫而空;龙水五金城中,各类器具远销海内外……
  在大足这座五金之都,制坯锻造的“红打”与“冷锤”正悄然变化,数字(智)与创新的华幕已缓缓拉开。
  “老字号”迎来新生机。大足建成了重庆北科新材料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打造“研究院+产业”新经济,依托“中国西部五金之都”“中国重汽摇篮”传统产业资源,五金市场群交易额突破450亿元——五金、汽摩两大“老字号”产业,熠熠生辉。
  为了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大足在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狠下功夫,一个由创新主体厚植的“科创企业森林”,正在蓬勃生长。
  一个问题被抛出来——这些优质企业,为什么都来大足扎根?大足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大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从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激发创新主体新活力、增强创新主体动能四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潜心巢筑,自有凤来。
  目前,大足打造全国首个五金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五金制品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被工信部评为2021中国“5G+智慧平台赋能”典型应用案例。工业互联网注册企业达555家,188家企业上线运行,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注册企业138家。

提升创新能力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大足正以逐步构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孵化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形成模式多元、梯次培育、多层次纵深发展的态势。
  今年,大足新认定市级众创空间2家,新组织申报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8家、市级星创天地1个,正在培育特色孵化载体10个,建成载体总面积超15万平方米。
  以大足智慧电商产业孵化器为例。目前在孵企业119家,整个孵化基地年销售收入6余亿元,每年解决就业人数约400人,成为电商产业、互联网产业、大数据产业为主导的孵化器。
  提升创新能力的另一把“密钥”,则是实施“科创+产业”引领工程,科技赋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今年3月,大足成功引进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和海马云(天津)公司投资5亿元打造《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文博项目》,实现“五山”石刻数字化重建,打造电影级3D云原生数字文博项目标杆,推动“科技+文旅”深度融合。
  如何以数字化变革引领科技创新,打造具有大足特色的“三融五跨”重大应用和场景?大足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他们正在积极探索推进企业创新积分制“一件事”应用,以现有194家高新技术企业为首批试点,精准引导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向科技企业有效集聚。

聚才汇智借脑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去年,位于大足高新区的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的强驱型家用电梯项目遭遇技术瓶颈,一度停滞不前。
  大足区科技局了解情况后,迅速牵线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在双方专家共同努力下,仅一个多月时间,便攻克了技术难题。
  这只是大足区科技局加强产学研校企合作与人才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足区与中国科学院重庆分院、重庆大学、四川美院、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等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机构。
  为了筑巢引凤,区里设立了1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市级创新创业团队3个、市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名、市级科技领军人才1名。获评重庆英才6人、大足英才19人。选派技术经理人3名、科技特派员234名,全区研发从业人员超2500人。依托“足智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科技人才库,入库科技人才2578人。

擘画未来蓝图
打造成渝科创高地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政策规划的出台和细化,如何打造中部崛起的科技创新高地?大足正在谋划未来五年科技创新的“1458”蓝图。
  大足未来五年科技创新“1458”工作体系,即坚持“四个面向”和创新制胜工作导向,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产业创新为核心,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始终锚定“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崛起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一总体目标,立足建成“成渝中线科创大走廊的主阵地、成渝先进制造业配套集群的区域创新中心、成渝中部科技创新合作的示范区、科技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四个发展定位,加快实现包括“高质量创新主体实现倍增、高能级创新平台取得突破、高科技产业发展成效显著、高素质科技人才加速汇聚、高效率创新生态活力迸发”五个主要目标,全面实施包括“创新主体倍增行动、创新平台提质行动、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创产链条融合行动、科技人才赋能行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创新创业培育行动和创新生态优化行动”共八大行动,加速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加快跻身全市科技创新第一方阵,大足科技创新将迎来新开局。 

据重庆日报


终审:韦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