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区外媒体看大足>详细内容

持续提升产业、科创、服务能级,实现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看大足高新区—— 能级提升如何四两拨千斤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2-09-23 11:14:12 浏览次数: 【字体:

1835645bff814c78b8908763d92d67fe.jpg

航拍下的大足高新区

a9101192d2df4a268462075dec3e20c2.jpg

齿轨式登山小火车生产线

9f00c509d33c4495b6985d4ce3c4d0a0.jpg

胜邦管道通过“机器换人”提升产品质量

99c08a70aa05429d9d5ceed0395b4ed7.jpg

国飞无人机生产线

59a9bac7ffc741498f679c52f4f0691f.jpg

施密特电梯机器人生产线

ef9bfbb97c474780950e8ae11413d7df.jpg

汽车驱动半轴生产线

9月20日,记者走进大足高新区重庆艾博瑞威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辆辆有轨观光火车正在工人的调试下,准备出场试验。
  该公司于2019年入驻大足高新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研发的主要产品有仿蒸汽有轨观光火车、观光齿轨登山列车、有轨电车、跨座式单轨制式空轨列车、迷你小火车和沉浸式体验轨道车辆。
  今年4月,该公司研发的齿轨式登山列车在大足龙水湖景区成功完成载人测试,该列车率先采用普通轨道和齿轨无缝对接契合的专利技术,可以使列车在爬坡齿轨段和普通铁路段不停车自动转换,满足了国内外山地景区、冰雪景区对旅游轨道的需求,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
  在大足高新区,像爱博瑞威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9家,他们在园区能级提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大足高新区着力提升产业能级、科创能级、服务能级,推动电梯、摩托车等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市级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园、市级智能电梯产业园。

聚焦“特色化、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持续提升产业能级
  9月20日,走进大足高新区台铃电动车(一期)工厂内,工人们正火力全开试生产。该企业在大足高新区总投资20亿元建设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全部达产后可年产200万辆新能源电动车,实现产值110亿元,解决用工3500余人。
  台铃入驻后,玉骑铃、金箭、创新、嘉新等多个整车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初步形成了1000万辆摩托车产能的产业集群,占全市产能30%左右。统计数据显示,1—8月,大足高新区汽摩、电梯全产业链产值预计分别增长21.9%、12.6%。
  何以增长如此迅速?
  大足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推进3平方公里新能源汽摩产业园和1平方公里特种设备(电梯)产业园建设,带动新能源摩托车电机、电池、车架等 37家核心配套企业集中落户,成功引进通润曳引机、保利导轨等电梯产业链关键环节头部企业入驻,推动富士、施密特等核心企业扩能放量,持续释放电梯产业整机年产能。
  聚焦新能源摩托车的市场需求,大足高新区把打造“全市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作为一大目标。和电梯产业一样,园区也把发展整车龙头企业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作为抓手,建设集整车研发生产、模具设计加工、零部件注塑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集群。
  瞄准“龙头企业、链上企业、科创企业”三类企业,建立并动态更新目标企业“200 家关注库、100家拜访库、50家洽谈库”,由主要领导带头“点对点”登门招商,推动形成“领导带头干、干部跟着干、大家帮着干”的招商氛围;紧盯产业链薄弱环节,邀请骨企干业负责人、行业商协会专家等组建产业链招商顾问团,并与市经信委、市招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联动招商活动。
  1—8月,新引进国威新能源摩托车整车、华坤电机等强链补链延链项目54个,储备中捷精工等重大项目10个,累计协议引资127亿元。
  为了保障项目的落地和要素供给,大足高新区始终坚持集约高效用地,紧盯 10平方公里的宝贵发展空间,深入开展“五个清理”,实施征地拆迁“百日攻坚”行动,严格按照产业定位,坚持“亩均论英雄”调整优化项目用地,累计整合土地资源1平方公里,新建成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优先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同时还加快实施万古水厂1.3万吨扩能,初步完成110kv变电站规划选址,积极对接C3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平台、主体、生态”
持续提升科创能级
  为做大电梯产业,大足高新区瞄准行业标杆企业进行“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富士、施密特、华森、伊士顿等“电梯巨头”,占据了重庆市整机企业的“半壁江山”。
  一批知名企业纷至沓来,为大足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但单个企业强大只是孤舟独桨,串链成群才能行稳致远、绽放璀璨光彩。
  如何强化产业、行业互补效应,变产业“各自为阵”为“集团作战”,实现抱团和互补式发展,这是大足高新区产业发展需要直面的难题。
  “我们多层次搭建创新平台、多元化培育创新主题、多方面优化创新生态,让企业实现抱团和互补发展。”该负责人介绍说。大足高新区依托8万平方米科技创新中心、30万平方米孵化厂房,引入“亿蜂”等创新创业平台资源,打造创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20家。与市特检院签署共建特种设备产业示范园区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设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大足分中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电梯“产学研检用”协同发展。依托市级特种设备专利导航分中心,强化对电梯企业专利申报、利用、保护和数据库建设等指导服务,助推施密特、富士、华菱等电梯生产企业获得有效发明专利13项。
  同时,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推动施密特电梯研究院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15家规上企业成立研发机构或实施智能化改造,申报市级研发机构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施密特电梯成功入选重庆市CMF设计工作室。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家,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累计19家,入库科技型企业6家、累计85家,万裕泓科技通过数字化车间认定。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50%,R&D投入占比保持4%以上。
  “新校园太漂亮了,优美大气。”9月4日,大足职业教育中心高三年级学生林久翔拖着行李箱,走进位于大足高新区的新校区时,不禁感叹道。
  同行的学生刘梵旭笑着告诉记者,新校区不仅地势开阔,教学楼和寝室也别具特色,空调、热水器一应俱全,学习和生活都很方便。
  当天,大足职业教育中心高新区分校正式投用,迎来了首批1700名学生。该校大多数专业与高新区内电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高度契合,重点培养电梯、摩托车等产业技术人才。
  大足高新区还积极兑现各类人才支持政策,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公寓272套、职工宿舍512套,累计引进中高级管理人才 1000余名、技能人才3000余名。引导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施密特上市培育,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重庆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接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引导人才、资金要素加速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

聚焦“融会、实惠、智慧”
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加快区域发展步伐,大足高新区把项目建设与干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以“项目+干部”新模式,提升高新区环境竞争力,实现干部锻炼与项目建设双赢。
  一到工作岗位,项目秘书就马不停蹄地转换到新角色,紧盯开工项目库,围绕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进、销号式督办,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提供有效率的工作、有温度的服务。
  大足高新区培养了全天候“项目秘书”10名,“一对一”为入驻项目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周期的“保姆式”服务,实现项目开工前置审批手续9个工作日内办结。针对重大项目,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招商、建设、后期团队“五包一”责任制,确保从招商洽谈、项目签约、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过程跟踪参与,项目选址、工商注册、建设手续、要素保障等全方位覆盖。1—8月,推动开工建设26个新建项目、建成投产28 个项目。
  “要不是管委会送来‘及时雨’,我们现在的处境会非常困难。”日前,中舜半导体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大足高新区建立了企业服务需求跟踪调查表单,积极引入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政策申报等第三方资源,为企业组织专业、高效、实惠的服务方案。梳理汇总贷款贴息、金融惠企等现行有效政策30余条,落实稳企惠企政策联络员77 名,兑现稳企惠企政策9户、资金2202余万元。
  同时,还定期组织政银企对接座谈会,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完善干部走访联系服务企业机制,组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纾困”服务企业活动,累计走访服务企业300余家次,实现稳经济政策包等送达率100%,帮助解决企业经营发展问题19个。
  近年来,大足高新区还建成了“工业互联网+园区”管理服务平台,接入知识产权、信息化服务、政策申报等第三方资源,实现审批流程线上办理,企业建设进度、运行情况实时调度。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备案、施工许可、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确认书等方面服务事项70余件,累计推动30余家企业上云、8家成功获批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该平台成功入选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是全市唯一入选的园区集成创新应用。

记者 陈龙 

终审:韦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