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区外媒体看大足>详细内容

百年流芳 石语之途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10-14 10:52:27 浏览次数: 【字体:

e4c7b747b5b74db191e12f8f0c7ac22d.jpg

佛手展品。

f37f1a15be1f4509afee69d5ed87342b.jpg

石刻展品。

f3887db3b20f4e7cb61dc9e9f15453af.jpg

石刻展品。

999a6244d345491e814e5d33d63eb9d6.jpg

文物修复工具箱。

 9月17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重庆市文旅委、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正式展出,82件(套)展品集中亮相全国文物展陈顶级平台——国家博物馆。至今,展览已持续近一个月,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在京求学的大足籍硕士研究生陈家乐也前去观展,感触颇深。现本报刊登其观后感,以飨读者。
  “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大足石刻特展亮相国博”这条推送消息出现在我手机上时,正在自习室读书的我不由得有些激动,点开推送链接,才得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共同举办了“殊胜大足——大足石刻特展”。身在异乡的我突然之间感觉到家乡仿佛就在眼前,立马预约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这场展览,期待着再次见到来自家乡的石刻与美。

大足石刻历史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于大足石刻的开凿历史和概况介绍,这些介绍能够使大部分未曾了解大足石刻的观众对大足石刻的开凿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一些修建过程的重要事件,展厅中单独列出了“大足石刻营造大事记”的简略年表,能够让观众更为清晰明了地探究大足石刻的具体修建过程。
  从小在大足长大的我虽然曾多次到宝顶山与北山看石刻,但是并没有对大足石刻的历史进行全面的了解,而展厅之中运用简洁的时间表,就将大足石刻的历史从清代道光年间到近现当代的发现与保护历史一一道来,让我这位本地人也对家乡的石刻有了更深的了解。
  除了图文之外,展厅中还播放着纪录片《大足石刻——最后的佛教石刻》,对大足石刻的发现、抢救、开放的历史进行全面介绍。而我也正是从这部纪录片中了解到了“杨家骆考察团”。这一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重量级考察团,聚集了大批知识分子,让大足石刻扫去尘土,公之于世。
  好像画画是每一位考古学家的必备技能,杨家骆亲绘的大足宝顶山石刻绘线图复制品也出现在展厅之中,透过这些具有历史温度的线稿,仿佛能切身体会当时考察团首见大足石刻时的惊喜。或许,纸笔所传达的力量真的远不是科技能给予的,我想,这些线稿中,也寄存着杨家骆先生对大足石刻的纸短情长。
  除了“杨家骆考察团”,大足石刻的保护与修复还在继续,展厅中也陈列了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留下的重要物品与资料,包括一些线稿、日记、残件等等。其中,韩秀兰在修复千手观音时留下的日志十分引人注目。穿透玻璃传递给我的是她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工作结果是否能受到社会接受的那种担忧,以及她对自己工作的评价。看着她的日志,仿佛她就在我身边与我探讨关于石刻的修复问题,我好似也参与了那场短会,与她共同分担着她的焦灼与压力。
  在展厅中,还有一件引起我注意的就是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各种用于修复文物的工具。或许每一个历史类的学生都曾幻想过接触文物,我也久久地站在那里,幻想我拿起这些工具面对文物的感觉,是否会紧张得手抖,或是迟迟不敢下手,如果是我,是否又能修复出一件令人满意的文物。

复原成果与实物的比照
  展厅中,有很大部分展品都是残件,但是,主办方在许多的残件后方展出了复原图,能让观众看到文物的原始样貌,在文物经过岁月洗礼后的现实残缺与复原图的两相比较下,仿佛让人看到了时空的对话。我在观看这些石像的时候倒是思考到了“残缺美”与“完整美”的问题。几个世纪以来,美学家们一直在讨论什么是美、美从哪里来,最为科学的说法就是客观事物在遵循美的规律与尺度,并依据人类的个人经验所呈现出来的现象。但恰恰就是这个所谓的个人经验,造成了对美的千般解释。我从这些残件中看到的是岁月。文物的重要有时并不来自于文物本身,而在于它们与这山河岁月度过的时间,时间为他们度上了不一样的光辉。
  但是,残件的复原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让人们见到了这些石像昔日的精美。如果石像也有生命,我想这些复原图就是它们幼时的照片,那时的它们朝气蓬勃、熠熠生辉。但是经过风沙与雨水之后,现在的它们变得沉稳静怡,拥有了不一样的美,但都值得被世人所见。

科技与史实的碰撞
  除了展出82套小型的残件之外,本次展览还采用了最新的3d打印技术复制了4件文物以飨观众,分别为:一个佛像头部、千手观音佛像半身、一座完整佛像、一件香炉。或许由于这些都是复制品的原因,主办方并没有特别限制观众与展品的距离,这也让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我曾以为自己十分了解的石像。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佛像头部的上方仍然雕刻着众多图案,其工艺的复杂和精美程度再一次让我震惊。千手观音像的前方所展出的佛像虽然只展出了半身,但是配合上背后的千手观音全貌图,则呈现了不一样的美感。金碧辉煌的全貌配上素净的复制石像,对比之下,反差之中,美随之而来。
结语
  我自十岁起就生活在大足,多次去往大足石刻的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等地,长大后也常会在静默不语的佛像前久久伫立,想象先人开凿和打磨石刻的光景。犹记当年,幼小的我跟在导游身后,聆听每一座石刻的来历与涵义,印象最深的便是宝顶山石刻中的一座偌大的卧佛,旁有一井和一脚印,记得当时的导游告诉我们这卧佛便是释迦摩尼的涅槃图,他说,这里曾有一条河,释迦摩尼站在河的这边看着河对岸的弟子与人世光景,伫立良久,留下不舍的泪水,去往天界,泪水便形成了这口井,还让一众的行人可以浅饮一杯讨个吉利。幼时的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也忘不了那井水的甘甜与清凉。但现在,由于笔者主修历史学,在我的学术生涯途中,我再回想起这一卧佛,想到导游的故事时,倒也觉得还是有趣。后来,我再次站在这座卧佛前时,除了在鸟鸣与风声中感受佛像安详与静谧的氛围之外,又不免构想当初的工匠是怀抱着怎样的想法来打磨这一石像,我站在佛像前的想象与内心的悸动是否能与他产生跨越时空的对话。
  大足,是一座属于石刻的城市,除了大足石刻之外,只要来到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石刻的影子。宏声广场立有十二位乐女石雕,乐女手中各执一把乐器,飘带环绕周身,似奏仙乐;步行街上,精美的石刻讲述着大足的历史发展;公路两旁,石刻伴随人们出行……
  在展厅中,听到人们的私语,多是赞叹大足石刻的精美与壮丽,还有曾去过大足石刻实地旅游过的观众,在展厅讲述自己的游历故事,展厅内电视播放的纪录片也有许多观众能够从头到尾看完,这一切都让我十分骄傲与自豪。这座石刻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能够让远在异乡的我再次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度与亲切,不免抚慰了我的思乡情。笔者也相信,在北京的大足人,看到这次展览一定也会涌现出和我一样的激动与感动。
  (作者为大足籍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陈家乐)

终审:韦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