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区外媒体看大足>详细内容

观察大足石刻的新视角 敦煌学研究名家宁强评价央视大足石刻纪录片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10-14 10:47:39 浏览次数: 【字体:

央视近期播出的四集纪录片《大足石刻:石头上的世界》持续在学术界引起反响。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宁强是研究敦煌学的知名学者,接受本报记者电话连线采访时,宁强表示,国庆假期他没赶上看央视的节目直播,这两天专门抽空在网上看完了全部四集节目。“总体来说,它是近年来拍摄大足石刻的一部好片子。”看完节目,宁强给出评价。
  宁强认为,这部纪录片优点很多,主要好在三个方面:把规模宏大的大足石刻讲清楚了、运用场景还原表现手法增强了历史感、高超的拍摄技术给观众观察大足石刻的新鲜视角。
  “这部片子首先是对大足石刻艺术的总体把握很准确。宁强说,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大足石刻开凿的历史背景,对于现存大足石刻的聚集地,包括宝顶山、南山、北山、石门山、石纂山都作了学术性介绍,对大足石刻的介绍比较全面。同时纪录片划分的四个主题比较好,特别是最后一集讲述文物修复,而且把不为人知的文物修复技艺作了清楚介绍,“把大足石刻艺术讲清楚了,这个我觉得非常难得”。
  这部纪录片运用了场景还原技术,例如,再现了赵智凤主持修造宝顶山大佛湾石刻的历史场景,这种艺术性的表现手法也颇受宁强推崇。宁强认为,在有些地方适当地运用新技术和现在的一些场景,针对补拍还原的可能性而插入一些镜头,使得纪录片的历史感更强。
  宁强也为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技术叫好。“镜头的处理切换很好,清晰度很好,把一些小的文物放大了,然后把一些大的文物也进行了很清晰的拍摄,拍摄技术运用得很好。”他认为,对于去参观大足石刻的人来说,看了这部纪录片,相当于换了一只眼睛来看大足石刻。“这部纪录片站在和肉眼观察不一样的角度,重新讲述大足石刻,这给实景观看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看角度,比较充分地发挥了纪录片的一个优势。”宁强说。
  这部纪录片也触发了他关于如何向大众推介大足石刻的思考。宁强认为,介绍大足石刻,不仅要讲好大足石刻的历史、技艺、蕴含的文化等知识,还要讲好相关联的各种故事,注重凸显生动性、故事性和戏剧性,尤其是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来增强表现力和传播力。专家学者作为大足石刻故事的讲述人,最好是走进石刻场景中去讲述,这样讲述效果更佳,更能调动观众情绪。同时,随着大足石刻学术研究的持续深入,面向观众不光要讲大足石刻“是什么”,还要讲“为什么”,要带领观众去探究大足石刻蕴含的更多奥秘。
  “现代纪录片的拍摄,需要有导入感,需要给观众以沉浸式的体验,把观众的情感引入。”宁强建议,再拍摄大足石刻纪录片等各类专题片,可以探索用更多的时间来诠释和体现大足石刻艺术的人民性。“我们大足石刻艺术,就是民众的艺术,叫做for the people,by the people,是为人民造的,也是人民自己造的。”宁强强调。
  说起自己的大足石刻学术研究进展,宁强透露,他除了会继续做一些关于大足石刻的考证研究工作,也在努力寻找一些新的知识增长点,力图对大足石刻的研究有所贡献,他目前用更多的精力在思考一些理论性的问题,例如,对大足石刻的研究是不是应该换一些角度,换一些理论与方法;现在应该怎样讲述大足石刻;在利用ar等新技术来重新再现大足石刻的时候,有哪些东西可以做。

记者 邓小强 实习生崔晓玲

终审:韦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