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区外媒体看大足>详细内容

大足职教中心 植根石刻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09-15 10:37:58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大足职教中心秉持授技更育人的使命,借助创建高水平优质中职学校的契机,从外在物态文化的打造、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再到教师仁爱之心的养成、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紧紧围绕对“三全三进七出”育人实践的探索研究,让学校教育厚实人文底蕴、丰满人文情怀、凸显人文价值、提升人文素养。

  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大足职教中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开展人文素养提升实践教育活动,坚持德技兼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定文化自信,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小落实,积极探索文化育人实践机制、路径、活动。

  学校于2014年启动“三全三进七出”育人实践研究,坚定对大足石刻与大足石雕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理念,植根大足石刻文化,传承大足石雕技艺,提升师生人文素养,2016年形成初步成果,同年启动试点应用。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检验,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和显著育人成效,产生较大影响。

28ab030ae23f41a9bd31deb4a7047a0f.jpg

大足石刻手艺人向学生们传授雕刻技艺,传承非遗文化。

“三全”强治理推进管理育人常态化

  如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各项育人实践中?如何贯彻实施大德育理念……一系列问题考验着大足职教中心的教育实践。

  “先做人、次学艺、后干事”,这是大足职教中心对学生们的殷切希望。因此,学校不断探索高水平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把人文素养的提升与人文学科核心素养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构建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助力”的“三全”管理育人实践机制。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环境建设是基础性的工作,而制度建设则是全员性、系统性的工作。

  为更加完善“三全”育人实践机制,大足职教中心秉承“惟善惟精”的办学理念,通过改进德育工作,常态推进《实施精善教育培养时代新人——学校德育工作方案》的全面落实,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改革,将大足石刻故事系列丛书,列为师生学前课余必修读本,鼓励师生选教选修。

  如何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助力”?作为重庆市校园文化建设百强学校之一,大足职教中心通过完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让文化课教师结合课程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基本品质、基本态度、基本能力进行评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人文评价模式。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持久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回归到学校教育本身。”大足职教中心校长蒋涛表示,学校以“石刻文化传承基地、技能人才培养摇篮”为办学目标,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三进”增合力推进协同育人多样化

  怎样更好地提升中职教师人文素养?怎样将“精善”主题校园文化提档升级建设?怎样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传统的教育方式已远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为求突破创新,大足职教中心选择了植根大足石刻文化,以大足石刻故事为载体,推进“石雕技艺进课堂、精善文化进校园、石刻文化进社区”的“三进”协同育人实践。

  在大足职教中心石雕石刻专业的教室里,展台上摆满了栩栩如生的石刻作品,錾子与石头碰撞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响彻整个教室。高二学生杨才平正手握铁锤和錾子,认真雕琢。

  随着时间流逝,掌握石刻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为传承这项面临失传的千年石刻技艺,大足职教中心不仅将石刻的实操技巧带入了课堂,同时将石刻技艺沉淀的文化精髓也引进了课堂。

  据了解,学校选、编、创“大足石刻文化系列读本”作为文化课和思政课的辅助教材,将文化育人理念,人文素养教育植入文化课堂,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育人功效。

  不经历千锤百炼,如何能点石成金?“精善”之魂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对工作执着,对事业精益求精的精神。

  大足职教中心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着力挖掘石刻文化,推进精善文化提档升级建设,让学生在践行“精善”文化活动中把握工匠精神内涵,在创新孵化项目中成长为未来的民间传统工艺大师。同时,为更好地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增强育人合力,学校依托师资优势,挂牌成立社区教育学院,推进《服务市民“智”生活的中职学校社区教育实践研究》的研究,构建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积极探索家校共育讲师团+社区志愿者参加的家校共育模式,成功创建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充分发挥了中职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七出”显实效推进活动育人序列化

  大足石刻故事,蕴含“慈善孝义廉”传统文化精髓,生动感人,是具有丰富人文素养的教育素材。大足职教中心深入挖掘大足石刻文化,以大足石刻故事为载体,基于提高活动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推出“读”“观”“写”“讲”“演”“创”“展”的“七出”育人实践活动。

  如何让校园文化“活泛”起来,成为师生心中的共识?大足职教中心不做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的校园文化,而是用活动承载文化,丰富活动内涵,让校园文化项目落地,催生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中华魂”系列读书活动,鼓励学生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书法绘画社、太阳雨文学社、音乐舞蹈社、优雅英语社、心理志愿者协会等兴趣社团的创办,给学生提供拓展课堂所学、进行知识转化创新的平台。师生对《中职生公约》进行的创意创作,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在文化墙上。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将“精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又以活动实效检验文化育人成效。

  学校积极参与文明风采竞赛、师生技能大赛,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大型体艺竞技比赛活动,让师生依据不同活动的主题,在大足石刻故事中寻找参赛作品的素材,激发创作作品的灵感,师生屡获殊荣。其中,2019年重庆市中职非遗技能大赛上,学生杨才平、万润益创作的石雕作品《富足有余》荣获全市一等奖,2021年胡菁、龙顺鑫、杨余创作的石雕作品《犇》获二等奖。

  大足职教中心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构建提升人文素养教育质量教学范式,以大足石刻故事系列校本教材为依托,将人文素养教育寓于活动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七出”育人实践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力求文化育人实效,推进德育目标、办学目标的实现。

  姚兰王凤罗在兵图片由大足职教中心提供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