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国际范 中国味 巴蜀韵
修复后的千手观音大足石刻博物馆供图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强调,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当前,在这样的宏观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已渐入佳境。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机制确立
自2020年起,川渝两地紧紧围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工作任务,签订各层级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数十份,发起成立文化旅游合作联盟10余个。川渝两地以巴蜀文化为纽带,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着力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双城经济圈亮点和世界知名旅游品牌,共建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规划指导处了解到,川渝两地成立了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设立联合办公室,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形成了《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机制》《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方案》等机制文件。
成渝文化旅游经济带的天然优势
川渝文化同源、历史同脉、地理一体、人缘相亲,近年来,川渝地区文旅产业发展迅速、规模显著。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川渝地区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2019年,四川省接待国内外游客7.5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16万亿元;重庆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5739亿元。
目前成渝之间已开通4条高速公路,联合八大高铁及三大国际机场,共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所有城市形成对外快捷交通干线。
文化旅游业将成双城的“撬动点”
据了解,《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今年1月中旬完成了实地调研,拟于今年完成征求意见稿。
有关专家认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为川渝两地文旅产业带来的最大改变应该是实现协同联动、统筹共建为基础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成渝双城将建立起一种良性竞合关系,覆盖全境的自然人文资源的廊道脉络将更加明确,有利于构筑全新旅游目的地形象,建立起若干个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试验区,为文旅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平台。
预计到2025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将初步形成,旅游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显著贡献。到2035年,旅游业将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届时“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将更加深入人心。
目前,为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提高巴蜀文化旅游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和目的地整体感,川渝两地正共塑多个旅游形象品牌和共建数条旅游精品线路,两地先后组织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去年5月,双方联合主办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两地近200家旅游景区分别面向重庆、四川籍游客推出120万张免费门票以及多项优惠政策,提振文旅消费。今年5月16日至19日,“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巴蜀合唱节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来自川渝两地及西部10省(自治区)的27支合唱队聚首嘉陵江畔放声高歌,以红色经典曲目向建党百年献上浓情祝福。此后,巴蜀合唱节将成为常态化活动,每年由川渝两地轮流举办,有力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专家点评
张骁鸣(《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编制组成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建设将给广大游客带来直接好处:第一,有利于刷新人们对川渝地区旅游地理格局的认知,激发起探索新线路的热情;第二,游客将有机会深入川渝腹地,实现更丰富的出游选择,新的文化场所和体验空间,将逐步培养出周末游、短程游、轻度假的新习惯;第三,面对已经蔚然成风的专项旅游产品,如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户外探险、节庆活动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将针对性地在体验质量、组织规范、人身安全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第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将重点提升文博、文艺、文体场馆的数量、规模和运营能力;第五,到巴蜀地区的国际游客将享受到更便利的过境免签政策,主要国际机场也将筹建免税购物店。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