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区外媒体看大足>详细内容

农贸市场有个“扶贫摊位”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大足区丁家坡农贸市场里的“扶贫摊摊”。重庆日报记者王亚同通讯员刘星摄

大足区丁家坡农贸市场里的“扶贫摊摊”。重庆日报记者王亚同通讯员刘星摄


  

  1只土鸡134元,3斤豌豆尖10.5元,10斤红薯粉50元……春节前的一天,大足区龙岗街道观音岩村十二组贫困户杨俊平的账户金额又增加了——家里的土货能快速“变现”,月底就能收到“扶贫摊摊”统一结算的现金,杨俊平很开心。
  几年前,杨俊平因伤致残,紧接着妻子又离家出走,家中还有70多岁的母亲及一个未成年孩子。为补贴家用,他种了半亩蔬菜,自己一家人吃还有剩余,就经常拿到城里销售,“起早贪黑来回跑,行情不好的时候赚不了多少钱,烂在地里又可惜。”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去年6月“扶贫摊摊”开业。“扶贫摊摊”是龙岗街道与观音岩村返乡创业者杨洋合作的项目,位于大足区丁家坡农贸市场,占地10多平方米。虽然面积小,却为130多户贫困户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便捷通道。
  观音岩村距离大足城区较远,有未脱贫村民63户163人,其中九成以上的贫困户家里都种有蔬菜或者养有家禽,但是大都和杨俊平一样零敲碎打地销售农产品。路途远、销路窄,自产农产品既“少”且“散”,“变现”十分困难。
  为助力村民增收,龙岗街道在发展产业、提升贫困户技能的同时,另辟蹊径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搭桥引路”。去年,该街道找到观音岩村的返乡创业青年杨洋,希望他牵头在大足城区开办一个扶贫摊位,长期稳定地帮村里的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熟悉现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也想为乡亲们做点事。”杨洋此前在外地务工并做到了管理层,回乡后便与街道一拍即合,最终商定由政府出资、协调建摊位,杨洋负责跑腿、经营。2019年6月,“扶贫摊摊”落户于大足城区的丁家坡农贸市场。
  在丁家坡农贸市场里,装修风格绿色清新的扶贫专区很显眼。三四个摊位上,各类农产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时令蔬菜应有尽有,尽管有些卖相不好看,但土味十足,很是吸引顾客。“一看就是刚刚从地里摘下来的,价格也比较合理。”有顾客说,每次买菜都是冲着农家土货来。据了解,这个“扶贫摊摊”每天仅蔬菜一项就能销售300多斤。
  不仅如此,摊位的墙面上还有一个led显示屏,上面滚动显示着贫困户信息,包括贫困的姓名、电话、生产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这样一来,不仅消费者买得更放心,也可为种养殖大户和消费者“牵线搭桥”,有需要大量采购的商家可直接与农户对接。
  “我们提供贫困户信息,杨洋他们负责联系贫困户,集中收购农副产品,在扶贫摊位统一销售。”龙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韩臻说,这种集中收购、统一销售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贫困户农产品分布散、数量少、销售难的问题。政府出资修建但不管经营,经营者专心服务、跑腿、经营,市民爱心消费……让“扶贫摊摊”充满了温情。
  维持长期运营,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成为“扶贫摊摊”的宗旨。对于直接面对市场的杨洋来说,维持运营需要保本微利,为此,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从最初收购范围局限于观音岩村一地到如今扩大到周边,甚至还辐射其他乡镇;从一开始的线下销售到线上线下结合,既在市场里销售,又发展了区气象局、龙岗街道办、城区综合整治办公室等政府部门食堂和10多家餐饮店,提供配送服务。
  “长期为我们供货的贫困户有130多户。”杨洋介绍,现在,扶贫摊摊运作已逐步成熟,自开业至今,平均为每户村民增收400余元。不仅如此,他还与观音岩村的贫困户达成协议,由“扶贫摊摊”提供资金、种子,贫困户以劳动力入股,发展了近10亩的直供蔬菜基地。“未来,我们还将拓展本地的李子、桃子等水果销售。”杨洋说。(原载2020年01月31日《重庆日报》06版)重庆日报记者王亚同通讯员刘星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