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 聚焦“安居梦”让困难群众真正住有所居
改造后的农房气象一新李显彦/摄
住房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对于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城市新市民而言,意味着期待与梦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大足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从“有住的”到“住得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以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推动作风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农村危房改造提速不让一户困难群众住危房
“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这句话时刻激励着大足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大足区提出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让一户困难群众住在危房里,必须要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其中,住房安全又是众多农村困难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大足区住房和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居”是“乐业”之本,“挪穷窝”“拔穷根”,开对方子、找准路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辅以教育、培训、产业指导,才能帮助贫困人口真正摆脱贫困,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同全国人民一起奔跑。
为此,大足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提速,提出“不让一户贫困户住在危房里”的目标,主题教育一开始,就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开展新一轮农村困难群众危房鉴定,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鉴定机构对镇街不能直接评定的疑似危房进行专业鉴定,摸清危房动态底数,将农村危旧房改造纳入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明确在2019年实现“动态消除农村困难群众危房”,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大家都说那是‘豆渣房’,很危险。可我们家里哪有钱盖新房?现在好了,只花了几千块钱就搬进了新家……”在大足区棠香街道水峰社区,80岁的陈代财一说起搬进新家的经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陈代财和妻子李朝珍是大足区棠香街道水峰社区2组的老居民,儿子患有精神病,妻子患有老年病,一家人只能靠陈代财平时卖菜维持生活。
而最让陈代财担心的还是他的那间老房子,“那是40多年前我自己修的,墙壁是用竹条混着碳渣泥土这些东西砌起来的,别人都说这是‘豆渣房’。”
后来,陈代财一家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并进行了危房改造。去年9月,陈代财一家终于告别了40多年的老旧危房,搬进了新家。按照相关标准,水、电、厕所、厨房“四配套”,政府补贴了3.5万元,自己只出了几千元。
水峰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对于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坚持“最贫困群众、最危险房屋”优先原则,扎实推进。以陈代财一家为例,街道社区不仅在房屋选址及施工设计上帮他们把关,考虑到这一家人的实际困难,社区还帮他们添置了新的木床、桌椅等家具,陈代财一家可以说是“拎包入住”新房。
“这两年,像陈代财一样搬进新房的困难群众有数千户。”大足区住房和城乡建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为优先解决“两最”群众危房改造需求,大足区开展了农村危房入户调查和四类重点对象核查比对,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在2018年建成农村危房改造2017户的基础上,2019年完成危房改造2043户,其中建卡贫困户988户(c级86户,d级902户),已拨付补助资金940户(c级74户,d级866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07户,全部为c级危房改造;低保户948户(c级167户,d级781户)。
目前,大足区农村危房改造按照厨房、厕所、通水、通电“四个配套”要求全部建成,“动态消除农村困难群众危房”全面实现。今年,大足区因在危房改造中的优异表现,获国务院通报表扬,获得500万元的农村危房改造专项奖励补助资金。
啃下棚户区改造“硬骨头”让群众安居又乐业
主题教育开展期间,大足区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面对全区面上收集4个问题,均指向了“危旧房改造”这个关键问题,大足区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担当使命的实际行动,自觉将收集的问题全部纳入区级领导班子整改台账清单,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实际效果。
“按照新一轮棚改的要求(2018—2020),我们对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进行了详细踏勘摸底。目前,全区有相对成片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47片,涉及18个镇街5400余户。”大足区住房和城乡建委主要负责人说,这些棚户区情况复杂,矛盾尖锐,问题成堆,因此为了加快棚户区改造,大足区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棚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住房城乡建委,明确了城投和土储两家承接平台,有棚改项目的镇街组建了专门的工作专班。
尤其是今年以来,大足区政府主要领导率领相关部门到每一个棚改项目地块现场调研和踏勘,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棚改工作,极大推动了棚改工作的有序开展。
23片区位于大足区棠香街道东关社区、海棠社区,房屋普遍建于上世纪50年代,处于“雨天怕漏、怕垮,晴天怕火、怕烧”的状态,加上房屋产权复杂、企业多、部分房屋产权证与土地性质不符等原因,自上世纪90年代旧城改造以来,该片区改造就因拆迁问题一直搁置。
“2018年,大足区决定全面推动23片区棚户区改造。”棠香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尽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提升城市品质,他们成立了专门班子,通过“党员带头”“重点突破”“深刨细挖”“树立正气”,终于赢得广大群众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于2018年底完成了该片区的全部拆迁任务。
如今,棠香街道23片区全面拆迁完毕,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全新的住房正一栋栋拔地而起,新建的公园已成为市民晚间散步的必去之处。
“现在环境是真的好,我们住进了旁边的现代化小区。”23片区的老居民谢全秀高兴地说,拆迁后,她在周边的商品房小区购买了住房,周边公园、医院、学校样样都有,出行就是宽敞的马路,“借助一楼的便利,自己还开起了小卖部,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
目前,大足区第一轮棚改(2013—2017)共完成改造3015户35.61万平方米。在新一轮棚改(2018—2020)中,2018年已完成改造1294户16.45万平方米,2019年还将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共15个(其中城市棚户区10个,城中村5个),改造1000户12.6万平方米,2020年改造1216户17.75万平方米,让更多群众安居乐业。
全透明实施兜底保障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群众认可是主题教育最重要的评价维度。在主题教育期间,大足区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全区8个重点整治的民生实事之一,主动挂网公开,以诚恳的态度欢迎群众提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价,以实际成效力争赢得群众认可。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有房即有家。在城市,对于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城市新市民等而言,一套保障性住房就能让其安居梦得以温暖和呵护。
“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用房,事关这些群体的根本利益,所以在推动这些政策性住房的分配入住时,我们力求公平、公正,真正做到全透明和阳光操作。”大足区住房和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家都十分关心的入住申请、摇号配租等环节中,大足区均采用“对外公示+社会监督”的模式来进行。
群众在申请入住过程中,从“申请—初审—复审—公示轮候—摇号配租—签约入住”等环节,全面实行全透明和阳光操作,真正做到申请条件公开、房源公开、审查公开、摇号公开,同时邀请大足区纪委、公证处等相关部门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督,设立了举报电话、公开信箱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各个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以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为例,目前大足区采取新建、购买、改(扩)建等方式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项目24个5837套,面积3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16亿元,保障住房困难人群1.4万余人。
2018年12月25日,大足区体育中心篮球馆,在区公证处工作人员的监督下,通过现场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了423套公租房。
“当时抽到房子时,别提有多开心了。”在龙岗翠屏公租房小区,住户唐中科高兴地说,他来大足上班有一段时间了,一直都是租房住,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屋,心里特别高兴,而且小区环境很好,健身器材、活动室、文化室样样都有,“今后我就扎根大足了,我相信,今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王静向桂香)
(原载2019年10月23日《重庆日报》13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