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大足石刻小佛湾9月启动修复后将对外开放
秋日的阳光透过大树茂密的枝叶斑斑点点地洒在朱红色的大门之上,过往的游客们,可能无人留意自己脚步路过的这扇深锁着的木门。
70年来,相对不远处遥遥可见的千手观音和大足卧佛周遭的喧嚣,朱红色大门内的这个院子,只有一片安静和沉寂。它叫小佛湾,和千手观音、大足卧佛一样,是大足宝顶山石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年9月,小佛湾的造像群正式启动了修复工作,在修复完成后,从未对外开放过的小佛湾将首次对外展露真容。19日,在大足石刻研究室研究员米德眆的陪同下,记者走进了这个大门紧锁的小院。
迈进朱红色大门的高高门槛,一路走去,绕过照壁之后,一处硕大的院落映入眼帘。院子除了一塔一阁别无它物。塔四方三层,古朴典雅。阁翘角飞檐。石塔正面的第一层上,“佛说十二部大藏经”的文字虽然已经模糊,但还能依稀辨认。
在这行大字的下方,一个身披袈裟的男子,卷发蓄须,垂眉敛目,端然而坐。绕着塔身旋转,一个个楷体小字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第一层的每一个角落。
从阁楼中间的石梯向上,站在阁楼的大殿之中,出现在面前的,是一个个四四方方的佛龛,它们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组成了这片长达数十米的千佛壁。
缓缓走近石壁,神奇的画面再次出现,相较于其他地方千佛壁都是同一种姿态的佛像不同,我们眼前的这片千佛,每一尊的姿态都不一样。
除了千佛千姿让人惊叹之外,这片千佛壁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并不是在天然的石体上开凿完成,而是工匠们在事先开凿打磨好的方石内进行雕刻,雕刻完成后再一一组装成为一片石壁。
小佛湾还留给了后人们一个巨大的谜团。在这里,所有的建筑,包括千佛壁,全部不是对称而建。
最为让人称奇的是,在大殿的角落里,还有一处用巨石砌成的两层小楼。小楼外面的石壁上,如千佛壁一般,雕刻着神态各异的佛像。可是当你走进仅容一人站立的石楼,巨大的佛像扑面而来,佛像身上已经残破的金箔,依然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佛像两侧的石壁上,密密麻麻的浮雕石刻从墙顶铺开一直绵延到了地面,向世人讲述着大足石刻的故事。
石楼并无楼梯上下连通,它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无从可考,甚至就连它的位置,也不是在大殿的中心,而是偏居一隅。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