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益农信息社让村民过上“触网”新生活
前不久,大足区中敖镇加福社区村民廖云华想买一台洗衣机,可他在柑橘基地上班没时间进城购物。于是,他找到村里的益农信息社,没想到两天后就在家门口收到了网购的洗衣机。
“非常感谢益农信息社帮我搞代购,我们购物也不用搭车跑城里了!”廖云华欣喜不已地给外出务工的家人打去电话,“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直接在家门口收快递了。”
像加福社区这样的益农信息社,是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载体,大足自去年10月以来已设立了271个。
这些益农信息社门面虽不大,但能让丰富的互联网产品快递到农户家门口,让绿色的农特产品直接送进城,逐渐打通了“信息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四类服务惠村民
记者在加福社区看到,这个取名为“最忆小橘”的益农信息社只有30平方米大小,两个货架上摆放了一些当地特色农产品。
尽管面积小,这里却能为村民提供四大类服务:一是政策技术咨询等农业公益服务,二是水电气缴费等便民服务,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物流代办等电商服务,四是农业生产技术、心理健康等培训服务。
“我们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拍摄视频、制作网页、跟踪生产,帮助村民上网营销土特产。”信息员吴吕告诉记者,去年,他们把益农信息社公众号与“巴味渝珍”电商平台、300多个微商等资源整合起来,销售了20多万元本村优质土特产。
271个村均按需建站
益农信息社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六有”标准建设。
大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大足已建设运营一个益农信息社中心站、271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其中,村级益农信息社主要分为中心站、标准站、专业站和简易站四大类。
“建站时,大足区注重整合、按需建站。”该负责人说,其中,中心站建在区县一级,承担本辖区益农信息社的管理、指导和资源聚集共享等工作。而标准站、专业站和简易站分别优先选址在公共服务中心、新型农业主体和商业网点,在提供服务方面各展所长,但服务功能一一俱全。
加福社区的“最忆小橘”益农信息社就属于专业站,负责人就是1000余亩柑橘基地的合伙人之一。目前,为了兼顾产业发展及服务群众,“最忆小橘”益农信息社制作了两套牌子,“固定社+流动社”的方式开展工作。
村民申办运营很简单
在龙岗街道观音岩村的益农信息社,记者见到信息员梁德强时,他正忙着收购周边村民的南瓜、茄子、李子等果蔬,将其送到城区的扶贫市场销售。
在村里担任信息员之前,梁德强在外打工,看到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商机后,他就决定回家发展益农信息社。
那么,像他这样的村民,想要运营一个益农信息社,如何做呢?
“目前,益农信息社采取‘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大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而地点选择也很灵活,可以在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可以在超市等地。只要符合标准,且坚持开门办社,就可以申请成为信息员。
为了帮助信息员做好运营,大足区还积极引入阿里巴巴、巴味渝珍电商平台、平安保险等服务商,丰富了271个益农信息社的批发销售、保险、法律咨询等服务内容。
“通过开办益农信息社,我们让200多家新型农业主体实现区内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大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去年10月以来,全区益农信息社累计为农民提供公益服务15000人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000万元,销售土特产380余万元。
(原载2019年08月15日《重庆日报》04版)重庆日报记者汤艳娟实习生吴志杰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