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区外媒体看大足>详细内容

大足:打好脱贫攻坚战 彰显兵哥哥本色

来源:华龙网 发布时间:2020-07-31 16:08:45 浏览次数: 【字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31日16时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帮扶责任人”,他们有一个同样的称谓:“兵哥哥”。在第93个建军节前夕,笔者特地走访了3名从部队转业到大足区交通系统的帮扶责任人,采写了他们退伍不褪色,怀揣一颗为民心,带领其帮扶对象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把真情故事写进村民心坎,用行动照亮脱贫攻坚道路。

蒋庆锋:舍得一身剐 誓把贫困拉下马

2019年5月,遵照安排,蒋庆锋结对帮扶大足区龙石镇青山村二组的村民谢召久家庭。

虽然自己手中从事着的河长制工作自去年开展以来,千头万绪,人手严重不足,加上还得做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任务量大而繁,不言而喻。

然而,脱贫攻坚是人人有责的任务,蒋庆锋一下子爆发出年轻时当兵的铿锵豪情,他带着“舍得一身剐,誓把贫困拉下马”的决心牵手谢召久。

大足交通局牵头帮扶的青山村公路边修建的幢幢楼房见证山村的变化。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初次见到谢召久和他的妻子罗代秀,蒋庆锋立即展示出在部队上的优良军人作风,当即对时年分别才46岁、42岁年富力强,却苦于无技术、且只有小学文化的夫妻俩做出了量体裁衣、脱贫致富的计划,决定从村组里身边的事情入手,紧紧围绕产业脱贫、就业扶贫、劳动扶贫等方面,通过政策宣讲、互动问答等方式,潜移默化的向夫妻俩普及精准扶贫政策、劳动致富信息,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从根本上提升其脱贫决心和信心。

人穷志不短,行动是最好的证明。在蒋庆锋鼓励鞭策下,谢召久和妻子承包下周边的5亩稻田种上水稻,喂养4头土猪,25只鸡、鸭与种羊1头,其妻子还被安排至镇上的公益性岗位当上护路员,农闲时夫妻俩还上坡去挖点藠头、麻芋子卖钱,补贴家用。因为,他们相信,好日子得靠自己实干才能到来!

蒋庆锋(前)帮着青山村二组村民谢召久一起拉饲料回家。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夫妻俩对生活态度的改变,令蒋庆锋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专门为其送去三袋猪饲料、两袋化肥,并为他们拟定了“产业增收”计划,即通过物资帮扶、联系技术培训等形式,支持谢召久一家开展符合实际的农产品种植养殖,达到“种地能挣钱”“产品能增收”的效果。

李世忠:心细如发 党建引领精准脱贫

李世忠是大足区交通服务中心的党支部书记,从部队转入交通部门一直从事的党建工作,他对每一项工作总是心细如发,也总能把各项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

2018年初,春阳暖照龙石镇青山村大地。李世忠在村干部引荐下与该村三组的徐洪坤牵手奔向脱贫的路上。

“与李书记一握手,看上去身板虽然单薄他,手上力度却挺大,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对我帮扶力度肯定也大……”徐洪坤谈起首次与李世忠见面的情景,脑海中仍对这一幕记忆犹新。

当年才38岁的徐洪坤与妻子结婚后一直在家务农,顺带喂养三四头猪、几只鸡鸭,由于缺少经济来源,加上父母年龄益增大,幼小的孩子需要抚养,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

李世忠了解情况后,发现徐洪坤言谈举止很有范,决定鼓励他走出小山村,介绍到自己战友那里学习做蛋糕生意。

“我脑瓜子不灵光,学得好吗?”当李世忠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徐洪坤的第一反应是特别的不自信。

“放心,我那战友和我一样,待人好,有韧劲,你应该相信自己,学好技术后,再想办法在镇上租个门店,夫妻俩共同经营,既能照顾老人,也能照看上学的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多好。”

李世忠(左)与自己的帮扶对象徐洪坤核实脱贫情况。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在李世忠的耐心思想工作下,徐洪坤没让他失望,通过两个月的刻苦学习,在师傅与朋友们的帮助下开起蛋糕店,徐洪坤表示,对于糕点店而言,晚上七点半之后,剩下的面包基本上属于无用品。可实际上这些面包还有利用的价值,放到其他地方销售,如夜店,还是可以产生更多的利润。可以说晚上七点半之后,糕点店里的面包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贝”。于是,他每天晚上7时通过面包车准点把当天的糕点产品送往城中的夜店,据他统计,销售1个糕点能带动5—7元的额外收入,现在小店平均一个晚上销售600—900个糕点,加上冰激凌等产品的销售,一个晚上大约能净赚两三百元。

经过几年的打拼,徐洪坤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好,2018年实现脱贫,还有了不少积蓄。2019年6月,他开始了自己的“楼房计划”,投资二十万,推掉了老房子,自己买沙石请人工,在李世忠和村干部的帮忙下,一砖一瓦搭建起自己的未来新家。经过五六个月的紧张施工,当年底修建起一楼一底宽敞的楼房。

郁凯:扶贫政策 雪中送炭

“贫穷挡不住理想,不给青春留遗憾,心怀感恩之心。”这三句话如一道阳光照进并刻在陈杰心里。那是2018年8月28日,离新学年开学不久,家里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大足区交通综合执法支队三大队队长郁凯。

陈杰的祖父陈昌学67岁,祖母胡润书68岁,夫妻俩都有患高血压,陈昌学已经脑出血三次了,胸口动过手术,他们的儿子去世儿媳改嫁,家庭连遭不幸,老的病痛缠身,孙子还得上学,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有的是一身债务。这是龙石镇青山村2组贫困户陈昌学以前的家境。通过几年的政策帮扶和他自己的勤奋耕耘,陈昌学家终于亮堂起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那时,陈昌学家里很穷,但是他很有志气,不观望、不等靠,他那么辛苦地操持这个家,可从来不怨天尤人。对这样一位地道的农家老人,我们更愿意全力帮助他。”郁凯从驻青山村扶贫工作队那里,对陈昌学家的基本情况做到了知根知底。

郁凯查看自己帮扶对象陈昌学夫妇俩修建好的新房与扶贫公示情况。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陈昌学夫妻俩的勤恳是村民们有目共睹的,无奈家里的沉重负担,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是收不抵支,尤其是儿子儿媳去世后,更是雪上加霜。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区、镇、村结对帮扶干部的点滴关怀让“孤军奋战”的陈昌学重燃生活的希望。“房子是土坯房,看上去摇摇欲坠了,地也是泥巴地,鞋都会粘住,下雨天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锅碗瓢盆都得出来帮忙。”帮扶干部郁凯对陈昌学家的困难情况一直记在心里。2018年10月份,在郁凯与工作队关心下,对陈昌学家的房屋进行了加固维修、墙面粉刷、地面硬化,后来又为其争取了35000元修建了新房。挂点领导上户走访时,陈昌学的孙子从手机里翻开了房屋的原貌照片,照片里破旧不堪的样子已经不存在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处刷着白墙、盖着琉璃瓦,路面已经硬化好的农家小院,自来水哗哗流进水缸里。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干部们的热心帮助,我的家才像个家,让我看到生活的希望。”陈昌学告诉挂点领导,自己孙子在郁凯鼓励下,顺利考上重庆三峡学院就读畜牧兽医专业,还有了助学金,大大减轻了家里的压力,自己在泸州边带外孙边做点小生意,不愁零花钱,小日子惬意得很。

终审:大足新闻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