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批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誉亮相 守护大足石刻 传承中华文脉
9月27日晚,“石刻绽放 家国情怀”2025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誉时刻活动在大足区体育中心举行,为新一批守护人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此次亮相的守护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多元守护矩阵”:有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以舞蹈诠释石刻美学,有舞剧《天下大足》团队将石窟故事搬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另外,还有摄影艺术家戴小兵、美术家陈代廷、扎根文保一线的彭柳升、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粟未希等,从丹青笔墨到镜头光影,从文物修复到艺术创新,他们用不同方式为世界文化遗产注入鲜活生命力,让大足石刻的东方之美跨越千年时光,绽放新的光彩。
用舞蹈把石刻文化
传达给观众
“大足石刻造型精美、文化博大精深,站在石壁下面仿佛在与古人对话,感受到了精神洗礼;修复后的千手观音令人震撼,也感到很亲切。”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该团10多名青年舞蹈演员,参观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后,震撼地说道。
舞蹈家邰丽华为大众熟知,始于她在2005年央视春晚上领舞演出舞蹈《千手观音》。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文物是现存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千手观音。因为这个特殊的缘分,邰丽华和她的团员们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来到宝顶山石刻景区,兴致勃勃地观看8K《大足石刻》球幕电影,参观大足石刻博物馆,走进大佛湾欣赏千手观音、圆觉洞、牧牛图、父母恩重经变相等经典石刻造像,领略高超的艺术造诣,感知大足石刻所体现的“慈、善、孝、义、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邰丽华称赞数字化作品把大足石刻文化进行了重新阐释,希望更多的大足石刻造像能像千手观音一样,通过新媒体让更多各地观众所认识。
“很荣幸成为大足石刻守护人,我们要把大足石刻蕴含的慈爱理念融入舞蹈《千手观音》,向观众传达大足石刻文化。”邰丽华表示,作为一名舞蹈工作者,她将尽己所能弘扬大足石刻文化,让大足石刻站在世界更高的舞台上。
彭柳升
以匠心守护石刻
以恒心传承文化
“我手中接过的不只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9月27日,接过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誉证书,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职员彭柳升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说起和大足石刻的缘分,还得追溯到1994年。当年,彭柳升退伍成为了大足石刻景区的保安员。在守护石刻的17年间,他尽职尽责,协助抓获盗窃文物嫌疑人。因为热爱石刻艺术,闲暇时,他勤学苦练,潜心研习石雕技艺。2008年,彭柳升通过考核,入选千手观音修复团队,2011年正式成为文物修复师。彭柳升和组员们在狭窄局促的空间里长时间工作,忍受蚊虫叮咬,经历酷暑寒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千手观音修复工程于2015年顺利完成。之后,彭柳升还参与了敦煌壁画及多地濒危文物修复工作,独立修复千手观音60多只手。因卓越贡献,彭柳升先后获评“重庆好人”“中国好人”及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
“我对大足石刻的喜爱源于它的艺术造诣,以及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当面对那些石刻造像,我的指尖能够感受到匠人留下的温热,耳边能听到历史的深处一锤一锤的回响,这份工作让我从职业变成了志业,从敬畏升华为热爱。”彭柳升坦言,他的工作虽然很枯燥,只是对着石头修修补补而已,不过他乐在其中,因为他正在将已经存世千年的大足石刻交付给下一个千年,他将用匠心去守护,用恒心去传承,用真心去传播,讲好大足石刻故事,让全世界读懂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戴小兵
用镜头留存
跨越千年的文明印记
“我是一名职业摄影师,其实我和古人有更多相似的地方,古人留下了千年的永恒,而我每次按下快门的时候,也留下了千年的永恒。”9月27日,大足石刻守护人戴小兵说。
戴小兵是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90年代开始摄影创作,早期主要拍摄藏地题材作品。2000年后采用传统大画幅胶片机为主要拍摄工具进行观念性纪实创作。2010年开始关注城市及乡村变迁的社会现状,并以此作为重点创作题材带领创作团队深入跟踪西北农村、四川农村、西南三线企业以及重庆老城区,以城市及乡村的历史变迁为思考方向进行档案现实主义当代艺术创作。
2009年前后,戴小兵多次受大足石刻研究院邀请在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进行大画幅拍摄,其作品随大足石刻展到各地进行文化交流展示,现有部分作品在大足石刻博物馆长期展陈。2022年,受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基金会邀请,戴小兵作为志愿者参与大足石刻保护与传播公益行动,走访了散落在川渝地区近百处未向公众开放的石窟,并拍摄和记录了石窟守护人的故事,潜心创作了《芥子山》《须弥园》等系列作品,目前仍在持续创作中。
“作为大足石刻守护人,我感到无限的荣光和肩负更大的责任,我将用我的镜头定格石窟的当下面貌,把我们此时此刻的石窟真实、完整地传递给未来,留存跨越千年的文明印记,承担起文明接续的使命。”戴小兵表示。
推动大足剪纸
大足石刻“双遗”共传
“我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大足石刻的守梦人。”9月27日,怀揣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誉证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足石刻研究会会员、大足区第三届文联委员、大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粟未希说。
粟未希从小拜师于大足剪纸第二代传承人、原大足县文化馆退休干部庞书麟门下,潜心学习国画、油画、剪纸。他废寝忘食,每天在自己的画室坐10多个小时,一张接着一张练习,画过的图稿可以堆满整个房间。他还时常走进大足石刻,与描绘对象“对话”,把握对象的动作、神态,将其绘制下来。从制作样稿到剪纸完成,常常需要近1个月才能完成。通过长时间的严苛训练,他的作品日益精进、崭露头角,被更多人看见。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大足剪纸,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开发剪纸文创,将大足剪纸和大足石刻文化相结合,创新性地开发出用金箔进行剪纸创作、剪纸移植容器、家居装饰性剪纸等新型剪纸艺术形式,渐渐打开了大足剪纸的市场,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喜欢上了剪纸商品。
从业以来,粟未希创作了600余件优秀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展览与比赛,赢得各级荣誉30余项,多件作品被欧美各国驻华使节以及众多机构、社会名流收藏。近年来,他获得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工匠、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重庆市青年五四奖章、重庆市市级乡村工匠等荣誉称号。
能够成为大足石刻守护人,粟未希深感荣幸。对于如何继续传承好大足石刻、大足剪纸,当好大足石刻守护人,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剪纸创作和传承中,我会充分结合大足石刻元素,计划和大足石刻研究院进行一些合作,将大足石刻题材的剪纸作品融入大足石刻展览当中,推动大足剪纸、大足石刻‘双遗产’共传,为大足石刻的宣传推广贡献一份力量。”
每一次起舞
都是对大足石刻的再雕琢
“我是一名舞者,也是一名工匠,在舞剧《天下大足》里,我们的每一次起舞,都是对大足石刻的再雕琢,都在传承大足石刻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工匠精神。”9月27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演员、大足石刻守护人郝雪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郝雪瑞来自重庆渝北,在舞剧《天下大足》里饰演男主角“小福”。剧中,他用肢体语言演活石刻造像,践行工匠精神,复刻石刻的千年神韵。此外,他担任领舞的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上演出。
站在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誉时刻的舞台上,郝雪瑞感到非常激动,“从来自各行各业守护人的身上,我看到了非常浓厚的工匠精神,也深受感染。在舞剧里面扮演‘小福’我非常有信念感,对我来说是血脉传承,我希望通过我们舞者的肢体表演,弘扬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同时也是向工匠精神致敬。”
今年8月,舞剧《天下大足》入围了第十八届文华奖。目前,升级版《天下大足》正抓紧复排中,将于10月18日至19日亮相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展演现场。
“在备赛和未来的演出当中,我们都会不停地打磨和精进,让细节更加丰富,更好地向观众呈现这台舞剧。”对于演好《天下大足》,郝雪瑞充满信心。
陈代廷
笔墨传情赤城守护
“我生长在大足这片福地,从小对大足石刻耳濡目染,大足石刻是凝聚匠心的艺术瑰宝,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传承千年文脉,讲好大足故事,我将继续用手中的画笔虔心守护与丈量。”9月27日晚,在家乡获得大足石刻守护人殊荣,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足石刻研究会会员、大足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大足民进开明画院副院长陈代廷(笔名陈鹏程)满是激动与感慨。
早在数年前,陈代廷便以宝顶山石刻为蓝本,精心绘制出一幅长达53米的国画长卷,作品深受好评。2022年,他将创作重心转向北山石刻,着手绘制《大足北山石刻》百米国画长卷。陈代廷坦言,创作《大足北山石刻》百米国画长卷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北山石刻中蕴含着无数精美的细节,如何在宏观上完整呈现其全貌,同时让观众能够深入发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这都成为了创作过程中的难题。为此,他经过4年多的构思与筹备才动笔。目前,这幅宏大的作品已完成过半,预计明年最终完成。
从宝顶山到北山,从53米长卷到百米丹青,每一笔都是陈代廷对匠心的朝圣,每一卷皆是与历史的共舞。未来,他计划完成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以及其他散落在乡间的石刻的创作,把大足石刻形成系列组画在全国巡展。
“大足石刻是不可移动的立体画卷,我用画笔讲述石刻的故事,将它再度创作与展现,让文化之美在宣纸上延续,让石刻艺术在笔墨中神奇。”他期待着,通过笔墨艺术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坚定守护,同时,通过他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大足石刻的精妙与魅力,进而走进这片世界文化遗产的瑰丽世界,深爱上它。
郑源
用歌声守护中华文脉
传递家国情怀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来到重庆大足,亲身感受大足的历史文化,共同守护大足石刻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在9月27日晚举行的“石刻绽放·家国情怀”2025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誉时刻暨明星演唱会上,歌手郑源向他的歌迷发出邀请。
1982年出生的郑源,是华语流行乐男歌手、词曲创作者、音乐人、北京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青联第十一届副主席。2005年,郑源推出首张专辑《真的用心良苦》,成名曲《一万个理由》无线彩铃下载量约超1.2亿次,成为无线彩铃金曲销量总冠军。后继发行了《不要在我寂寞的时候说爱我》《包容》《爱情码头》《寒江雪》等多首华语歌曲。2010年11月,郑源获得国家金号奖“全国最受欢迎男歌手”音乐大奖。
在当晚的演唱会上,郑源带来了《不要在我寂寞的时候说爱我》《一万个理由》《幸福恋人》《包容》等经典曲目,当他的歌声响起,不少观众纷纷表示“我的青春回来了”,现场高潮迭起,欢呼声不断。
接过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誉证书,郑源深感荣幸和使命光荣。他表示,大足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尤其值得被更多人了解与珍视。现场,他诚挚邀请广大歌迷来到大足,切身感受这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郑源还表示,自己非常愿意成为大足的文化传播者,希望用歌声守护中华文脉、传递家国情怀,与众人一起,为大足石刻的保护、传承与推广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 谢凤 张琦 邓小强 何美林 特约通讯员 曾蕊 采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