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有“文脉”才能通“心脉”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5-09-05 09:26:13 浏览次数: 【字体:

陈龙

  到2027年形成3—5个具有标志性旅游演艺项目,年观演人次突破50万,构建“白天游景区、夜晚看演艺”的全时旅游消费格局……大足区发布的这项旅游演艺三年行动计划,是加快建设国际文旅名城的新引擎,更是以文化为魂激活旅游生命力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升级,人们在游山玩水的同时,也想要细品文化。而文化味十足的旅游演艺,恰恰满足了这一需要。旅游演艺项目从“在景区”逐渐成为“是景区”,甚至与所在山水自然、城市场景、文化展演等融为一体,以沉浸式、互动式文化创意丰富了文化内涵,增强了游客的具身感和情感认同。有的游客为了看一台演出,甚至不远千里专门奔赴这座城市。归根结底,沉浸式、互动式的演出直击“心脉”,令人向往。
  在新疆、广西、云南等地,旅游演艺项目都采用“纯天然”的表演方式,山水为舞台,不插电、不喧嚣,只用灯光营造氛围,让观众静心观看和聆听,沉浸在音乐和舞蹈中,收获人生中的独特体验。他们的成功充分说明:旅游演艺的场面不一定要多么宏大,只要主题鲜明、“文脉”突出、故事精彩、演绎精湛,哪怕是一场小型的演出,也会让游客深深沉醉、念念不忘。
  对大足而言,发展旅游演艺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基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所在地,这里沉淀着千年的石刻文化、海棠文化、五金文化,每一尊造像、每一处题刻、每一次捶打,都是鲜活的“文脉密码”。
  当精通互联网的Z世代出现,在文化感知上如果还靠着符号的堆砌、歌舞的铺排、复制粘贴同质化表演,或是过于追求“科技与狠活”,那就是“把路走窄了”。大足要发展旅游演艺事业,除了应具备“好听好看好玩好懂”的文化体验感,还应该具有打动人心的效果,不光“养眼”,还要“养心”。那就是将沉淀千年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不仅能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海棠香国”的文化魅力,还能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
  试想,当游客在夜幕下,伴着悠扬的古乐,在古色古香的昌州古城,观看以大足石刻故事为蓝本的沉浸式演出,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代工匠对话,这种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正是“文脉”连通“心脉”的最佳体现。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