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季家镇脱贫户冯远长: 鱼羊瓜果“造血”有方
8月21日下午,一场大雨洗尽了燥热。大足区季家镇石桥村的脱贫户冯远长正在自家的百香果林架下仔细察看,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马上又可以摘一批百香果去卖了。”
说话间,他低下头看了看百香果林里种植的西瓜,发现西瓜也已经成熟,可以摘下来卖了。
10米外的池塘里,鱼儿扑腾跃出水面。院坝那头,几十头黑山羊“咩咩”叫着冲出栏门,奔向后山。“它们也晓得雨后草最嫩。”冯远长笑着说。
如今的他,是村民羡慕的“产业多面手”——养鱼、养羊、种百香果、种西瓜,样样在行。
而在几年前,这个家还深陷“因病致贫、因学致困”的双重压力中。
“那几年,真的难。”冯远长回忆道。他的妻子因为糖尿病、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大儿子也因为在2岁时脑神经受损需要定期服药,另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在上学。为了养活一家人,他不得不外出打工,每天拼死拼活地干活。后来,为了照顾家人,他回到家乡找出路,但仅靠几亩地和打零工,哪怕冯远长每天起早贪黑,整个家庭依然入不敷出。
转机,来自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大足区纪委的对口帮扶干部和镇村干部一次次上门,同他坐在一条板凳上聊出路、想对策。渐渐地,房屋改建了、妻子的医药费降下来……一家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要‘输血’,更要‘造血’,关键是要有持续稳定的收入。”这是帮扶干部们和冯远长的共识。为此,结合当地气候与市场,他们最终敲定了“长短结合”的产业路:养黑山羊、种西瓜、发展生态鱼。
通过产业到户补助和3年无息小额信贷,冯远长家建起了羊舍,养起了黑山羊,并逐步把养殖规模扩大至50余头。
2020年,冯远长家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脱贫后,由于他的家庭情况特殊,季家镇将他家纳入风险监测户,持续跟踪帮扶。去年,冯远长家彻底消除返贫风险。
去年,季家镇大力发展黄金百香果种植产业。种植百香果难度低、当年见效、不愁销售,村民在房前屋后就能种植。基于这些优势和一年种植经验,季家镇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百香果增收。
冯远长也大胆尝试了这一新项目——种了2亩多黄金百香果。“果苗是企业提供的,还包技术、保底收购,我怕啥?”4月中旬种下,7月底开始挂果,到现在已经卖了50多公斤。“大果一斤能卖到17元!”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这果子一年收两季,好存又好卖。”明年,他打算把规模扩大到10余亩。
如今,冯远长每天“管羊、看果、喂鱼、摘西瓜”,从早忙到晚,却越忙越有劲。他掰着手指算增收账:“今年百香果第二季收成好的话可以赚一些,黑山羊年底也能卖出好价钱,鱼和西瓜也都有些收入,我再打点零工……”
“政策好,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我没有理由不努力。”望着颗颗诱人的百香果,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冯远长语气里满是笃定。
记者 谢凤 邓小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