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4大领域、63个项目、总投资455.3亿元…… 大足寻找高质量发展“合伙人”
近日,大足区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发布了《2025年大足区投资机会清单》(以下简称《机会清单》),共汇聚63个项目,涉及制造业、文化旅游、城市开发建设、农业等4大领域,总投资规模超过455.3亿元。
《机会清单》显示,制造业涉及12个细分产业,总投资228亿元;文旅产业涉及项目25个,总投资30.81亿元;城市开发建设涉及项目19个,总投资192.758亿元;农业涉及项目7个,总投资3.778亿元。
供需双方精准匹配
为项目实施多方赋能
每条供需信息均涵盖项目名称、所属产业园区、项目内容、建设地点、项目类别、需求类别、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社会各界精准对接与高效匹配。
作为《机会清单》代表之一,以双桥经开区双桥园区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例,园区拥有较为完善的专用车及其零部件配套体系,形成了“9+100”(9家改装车、100余家零部件)的专用车产业格局,其中规上企业37家、工信部“小巨人”企业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年产值近百亿元,获评重庆专用车特色产业基地、重庆市汽车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载重轮胎、车桥总成和机加件等均可实现本地配套,本地配套率超过70%。目前,有500余亩工业用地可供企业新建厂房。
园区拥有年产7万辆各类专用车辆改装能力,为长安、赛力斯、长城和吉利等企业配套,自卸车、半挂车、厢式运输车、环卫车、军用特种车等专用车产能优势明显,正着力打造西部专用车之都。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下线全国首台无人驾驶、换电矿卡“电牛Ebull”,凯瑞公司首款高端型自行式房车即将面世,菜德成功改装首辆氢能挂车,企业可利用凯瑞的180多款特种专用车公告资质、中汽研汽车测试基地就近检测优势促进项目快速落户。近年来,外出旅居的市场需求快速发展,新兴房车产业拥有巨大市场。产业拟投资规模达8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万元。
该产业拟招引项目为市政、工程、物流配送、冷藏等领域新能源专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大三电”,电空调、电转向、电制动等“小三电”,智能驾驶、车身、电驱桥、高压电控等总成,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发动机控制、车身电子控制、底盘电子控制等系统,新能源电池及组件,氢能汽车组件研产等。
这份清单还凸显了大足区谋划经济工作的另一层深意,推动形成城市平台引领、园区支撑、领域突破的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投资清单以项目化、清单化、机会化的形式集中呈现,让更多的投资机会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展现公开、透明的投资环境,展示投资项目和各类资源要素,实现双向奔赴,共创美好未来。
无论是一座厂房、一条道路,还是一座公园,一批事关“两重”“两新”“投资于人”的重大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涉及园区、资金、人才、市场等多要素保障,《机会清单》的集中发布,正是通过供需双方的精准匹配,为项目实施多方赋能。
打出“组合拳”
助力重大项目“加速跑”
发布《机会清单》,大足区主动向市场主体“搭场景”“给机会”,以市场化手段助力重大项目建设运营。供需两方实现精准对接后,如何保障重大项目“加速跑”?大足区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在服务保障全区重大项目推进实施过程中,大足着力发挥项目引领示范作用,由市管领导牵头,实行专班推进。同时,大足区还优化招引促建流程管理,推动建立“前端招引、中端促建、后端问效”的全流程、全链条服务架构。
政策保障也成为“关键一招”。近段时间,大足区聚焦项目用地、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招商投资促进工作的意见》《大足区组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专班工作方案》《大足区投资促进政策指引》等1+5系列改革创新文件,促进资源要素、优惠扶持政策向重点项目聚集。
大足区还创新招商,赋能产业发展。24个产业培育专班精准绘制“招商图谱”,建立行业龙头企业库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库,“按图索骥”强力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商。推进场景招商,开展数字招商,探索“园中园”招商。用好西洽会、五金博览会、《天下大足》巡演等重大展会平台开展专项招商,举办集中签约、行业论坛、项目路演、招商沙龙等活动12次。
记者 陈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