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钱景”:土地流转+产业种植
近日,在中敖镇转洞村扁豆种植基地里,负责人杨兰正忙着指导工人们采收成熟的扁豆。或长或短的扁豆挂满藤蔓,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将一根根饱满的扁豆摘下放入袋中。正在干活的刘大姐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村民把土地流转给村干部种植蔬菜,不仅年底能分红,还能就近务工。杨兰回来这几年,我的额外收入都增加了不少。”
刘大姐口中的“杨兰”不仅是该基地的负责人之一,还是该村的村干部。2021年,在外务工回乡的80后杨兰,通过选举成为村上的村干部。
“村上没什么产业,很多地也荒废着。”杨兰在岗谋其职,本着为乡亲父老办实事、谋幸福的想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先自己流转了10亩土地种起了辣椒。“种辣椒的时候没有亏损,我就大着胆子又流转了100亩土地来种。”2022年,她经过几季的试种,基地基本形成每年上半年种植扁豆、下半年种植抱子芥(儿菜)的自产自销模式。
目前,该基地可年产8万余斤扁豆、24万余斤抱子芥,销路遍布川渝地区,每年的总收入达40余万元。
基地的稳定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土地分红与就近务工的“双丰收”。杨兰介绍,在基地务工的40余名村民皆是附近的“父老乡亲”,大多是不能再就业的低龄老人,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低保户、脱贫户……“每人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
杨兰时常忙着村上的民政工作,抽闲还要去基地查看情况。“我的初心就是为自己的乡亲做点事,现在基地确实也没有挣到多少钱,但是尽力而为,看到村民有了收益,自己幸福感也很强。”下一步,杨兰希望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机械化作业,让基地搭上“发展快车”,更好地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 何美林 实习生 彭茜 通讯员 杨树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