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细节可能引发汽车火灾
6月3日22时01分,大足区某路段一辆停放的汽车突然起火。大足区消防救援局接到警报后,迅速调派南环路消防救援站队员赶赴现场,联合当地群众将火势扑灭,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起火原因仍在调查中。
一场突如其来的汽车火灾,不仅可能导致车主多年的积蓄付诸东流,还可能波及周边车辆和人员,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深入了解汽车火灾的成因并掌握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每一位车主和热爱生活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容易引发汽车火灾?如何预防汽车火灾?对此,记者采访了大足区消防救援局防火监督科副科长、火灾事故调查员李寿林。
火灾隐患切莫大意
李寿林结合大足区近年来发生的汽车火灾,总结原因主要有车内物品隐患、车周围环境因素、行驶过程中烟头引燃、小孩玩火、改装汽车风险、车辆运输风险、车载货物起火等。
“车内物品隐患就像身边的‘定时炸弹’”。李寿林说,许多车主习惯在车内放置各类物品,却没有意识到这些物品可能暗藏危险。例如,打火机是常见的点烟工具,但在阳光炙烤下,其内部的丁烷或丙烷气体受热膨胀,极易爆炸。实验表明,在夏日车内高温环境下,打火机仅需数分钟就会剧烈爆炸,飞溅的碎片与喷出的火焰瞬间就能引燃车内装饰物。
同时,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气雾剂产品同样存在危险。它们的喷嘴处含有易燃液体成分,在高温与静电的作用下可能自燃。香水瓶、矿泉水瓶、老花镜等物品在阳光直射时会像放大镜一样聚焦光线,长时间蓄热后,足以点燃皮革座椅、地毯等可燃物。此外,花露水、含酒精成分的消毒喷雾等,由于酒精浓度高,极易挥发,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气体,一个小小的电火花就可能引发灾难。
不安全的停车环境如同一个隐藏的火药桶。李寿林说,在一些城乡接合部,部分车主为图方便,将车辆停放在杂草丛生的荒地,干枯的杂草堆在车身周围。一旦有人在附近燃烧垃圾、秸秆,火星借助风力飘向车辆,或者车辆发动机舱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杂草堆,极易引发火灾。此外,附近存在烟花爆竹残屑的区域也危险重重,未熄灭的烟花残屑可能被风吹向车辆,引燃车辆的塑料部件、轮胎等。
紧邻化粪池的停车位也暗藏危机。化粪池中产生的甲烷等可燃气体,若通过土壤缝隙、停车场的通风口等渗入车辆底盘下方,一旦遇到车辆运行时产生的电火花、发动机高温部件等,便可能引发爆炸与火灾。在一些老旧社区,垃圾堆放不规范,车辆停靠在垃圾焚烧区附近,刺鼻的烟雾中夹杂着火星,随时可能威胁车辆安全。
此外,对于有吸烟习惯的车主来说,在行驶途中随意丢弃烟头是一个极易被忽视的危险行为。当车主将未完全熄灭的烟头丢出窗外时,气流可能会将烟头吹回车内,落在车内杂物堆积的角落,如脚垫下方、座椅缝隙等处。这些杂物通常由纤维、皮革碎屑等易燃物组成,烟头提供的热量可能在短时间内点燃它们。此外,高速行驶的车辆气流还可能将烟头吹向后方的车辆、行人,飘入后车车底,引燃后车的油箱、电路系统等关键部位,从而引发连环事故。
“汽车的外壳、保险杠等部位虽然看似坚固,但如果用打火机连续对准一个地方烧上10秒钟,持续的热量输入会使材料达到燃点,进而引发火灾。”李寿林说,曾发生过因小孩玩火引发汽车火灾的案例,一旦火灾发生,孩子惊慌失措,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导致火势迅速蔓延,危及周边车辆与居民安全。
汽车改装也是火灾的一大隐患。部分车主为了彰显个性,对爱车进行改装,如安装绚丽灯光、强劲音响、高清视频设备等。在改装过程中,原有的电线被剥开,重新连接新的线路。李寿林表示,非专业的改装操作可能导致线路连接不牢固,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或者电线绝缘层被破坏,在电流通过时发热发烫。一位车主曾在越野车顶上增加大功率灯具,未对电路进行合理升级,而是在原来的电线上剥离搭接,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电线过载发热,引燃周边的内饰材料,引发火灾。
此外,在车辆发生故障、事故或因其他原因无法正常行驶而需要拖车拖移时,一定要对被拖车辆进行断电处理,否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曾发生过一起类似的火情,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发生故障,拖移过程中因未断电而发生燃烧,险些将拖车和被拖车辆一起烧毁。
李寿林还提醒,车载货物存在燃烧的风险,具体风险程度取决于货物的性质、运输条件、外部环境及管理措施等。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油漆稀释剂等,闪点低,易挥发,遇明火或高温极易燃烧。易燃固体如硫磺、硝化棉等,在摩擦、撞击或高温下可能自燃。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物等,与有机物接触可能引发剧烈燃烧。此类货物需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包装、贴标,并使用专用车辆。普通货物也存在风险,比如锂电池会出现短路、挤压或高温导致热失控,引发火灾。纸制品、纺织品、木材等货物如遇高温或者火点也非常容易引发火情。
内外兼顾预防汽车火灾
李寿林表示,预防汽车火灾,要从汽车内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打造安全的车内环境。李寿林建议,车主应养成定期清理车内杂物的好习惯,尤其在换季时进行彻底清理。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如打火机、香水、老花镜、瓶装矿泉水等,可准备一个小收纳盒,将其妥善存放于车内隐蔽且不易被阳光直射的储物格中,如中央扶手箱、车门储物槽等,并在下车时养成检查的习惯,随身携带贵重或易燃物品。在选择汽车香水时,可优先考虑香薰式、固体香膏式产品,这些产品不含酒精成分或酒精含量极低,大大降低了火灾风险。
在日常停车时,车主应仔细观察周围环境。选择正规的停车场或停车位,避开烟花爆竹纸屑堆积地、垃圾焚烧区和化粪池等危险源。在乡村地区,要检查停车地点周边是否有干草堆、树木枯枝等易燃物,尽量将车辆停放在水泥地面、空旷地带。对于陌生的停车区域,可向附近居民咨询是否存在潜在的火灾风险因素,如地下有无燃气管道泄漏等情况。
吸烟的车主应在车内配备专业的车载烟灰缸,材质坚固且不易倾倒,烟灰缸内可添加少量水或沙土,确保烟头能被彻底熄灭。在吸烟过程中,应注意烟灰的落点安全,将烟头掐灭后放入烟灰缸,待烟头完全冷却后再妥善处理。同行人员也应相互提醒,尤其是在车内有儿童时,更要以身作则,避免孩子模仿随意丢弃烟头的行为。出车前,可在车内张贴温馨的提示贴纸,提醒自己和他人注意烟头处理。
要加强对小孩的消防安全教育。家长应从孩子幼年时期开始进行消防安全教育,通过生动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孩子讲解火的危害。告诫孩子不要在停车场、车内玩火,将打火机、火柴等火源物品放置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并告知孩子这些物品的危险性。在带孩子乘坐汽车出行时,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不要让孩子在车内随意触摸电器设备、摆弄可能产生热量的物件。可以组织孩子参加社区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安全意识。
李寿林表示,若车主有改装需求,应选择具有专业资质、良好口碑的正规改装厂。在改装前,与改装厂技术人员详细沟通,了解改装项目可能对车辆电路、安全系统产生的影响。在改装过程中,要求改装厂严格按照车辆的电气线路图进行施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线、保险丝等配件。改装完成后,定期前往专业维修店检查车辆的电路系统,重点检查改装部位的线路连接是否松动、绝缘层是否磨损等,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电路安全可靠。
此外,车主应在车内配备合适类型的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或水基型灭火器,并将其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如驾驶座下方、副驾驶座手套箱旁等。定期检查灭火器的压力值、有效期,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同时,车主应学习掌握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参加消防部门组织的灭火培训课程。在火灾初期,若火势较小且处于可控范围,可迅速取出灭火器,按照“提拔握压扫”的口诀进行灭火:拔掉保险销,握住喷管最前端,对准火焰根部,压下把手喷射灭火剂,并不断左右扫射,直至火焰熄灭。
加强社区与社会的协同共治
除了车主要增强预防火灾的安全意识,李寿林呼吁,相关部门和社会应该加强协作,大力宣传,避免汽车火灾的发生。
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海报、举办讲座、组织火灾演练等形式,向居民普及汽车火灾预防知识。在社区内设置专门的消防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展示汽车火灾的真实案例、预防方法等。同时,加强对社区内停车秩序的监管,禁止车辆在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禁止停车区域停放,对违规停放的车辆进行劝阻和处罚。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与汽车销售企业、维修企业、保险公司等的合作。汽车销售企业在售车时,向车主免费发放汽车消防安全手册,详细介绍车辆的安全使用知识、火灾预防要点。维修企业可在日常保养维修中,为车主提供免费的电路系统检测服务,及时发现并告知车主存在的火灾隐患。保险公司可将车辆的消防安全状况纳入保险费率评估体系,对采取有效防火措施的车主给予保费优惠,激励车主积极预防火灾。此外,作为公民,若路遇汽车着火,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使用灭火器前去帮助灭火。
汽车火灾如同一颗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了解其成因,做好预防措施,是我们每一位车主、每一个社区、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从日常的车内物品管理、停车环境选择,到改装规范、小孩教育等细节入手,汇聚各方力量,共同筑牢汽车消防安全防线。让我们携手努力,让汽车火灾远离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出行安全、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保驾护航,让每一次驾车出行都充满平安与快乐,不再有火灾的阴霾笼罩。
记者 毛双 通讯员 李川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