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生态环境局: 向绿色生态“要”未来
龙水湖畔游人如织,濑溪河岸碧波荡漾,玉滩水库白鹭翩跹……在渝西丘陵与嘉陵江水系交织的生态版图上,大足区生态环境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交出了一季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亮眼答卷:PM2.5浓度同比下降3.1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达73天,位列渝西前三;玉滩水库总磷浓度持续下降,实现达标。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全区上下构建的“制度+项目+整改”三维治理体系,更是迈向“美丽重庆大足样板”的坚定步伐。
在美丽重庆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大足区生态环境局创新机制,织密生态治理网络。全区建成4套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形成“收集—转运—处置”闭环管控体系;三级农村污水治理台账的建立,让每个村社的排污数据可追溯、可管理。资金保障方面,6个入库项目总投资达4.21亿元,5109万元上级资金已落地转化为4个项目的施工动力。蓝天保卫战中,“科技+网格”监管模式成效显著。通过严控重点污染源,PM2.5年均值持续下降,截至5月29日,PM2.5年均浓度降至43.2微克/立方米,位列渝西并列第一。碧水治理方面,玉滩水库21项问题清单中9项已整改完成,总磷浓度下降与生态补水工程协同推进。土壤固废领域,66家企业电磁辐射设备规范登记,128个“巴渝治废”预警问题闭环处置,构建起从源头到末端的防护网。
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发展势能。强化生态空间全域管控,大足区为6个市级重点项目、8个区级工程提供“专班专员”环保服务,既守牢环境底线,又释放发展活力。“无废城市”建设中,10部门协同机制下的季度通报制度推动固危废管理提质增效,绿色基因深度融入区域发展脉络。
面对艰巨的PM2.5浓度控制目标以及干旱少水、河流生态基流严重不足等挑战,区生态环境局跳起摸高、精准发力。老旧小区油烟整治获专项财政支持,施工扬尘与露天焚烧问题加速解决;玉滩水库通过“控源+生态修复”双轨机制,推进管网排查与生态浮岛建设,确保水质长效达标。督察整改领域,“回头看”机制与全链条管控体系让每项任务经得起检验。
展望下一阶段,大足区将深入打好“三大保卫战”。蓝天保卫战瞄准PM2.5年度浓度目标,实施餐饮油烟整治、露天焚烧、扬尘管控等六大专项行动;碧水保卫战推进濑溪河5条支流生态修复,玉滩水库总磷控制方案纳入市级重点课题;净土保卫战依托数字治理平台,计划年内完成29个村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绿色转型持续提速。“双碳”目标下,2家绿色工厂培育与“近零碳公共机构”创建形成政策合力;“无废城市”建设将打造30个示范点,推动绿色理念从机关向社区、学校、医院延伸,构建全民参与的大生态格局。
从制度创新到科技赋能,从精准治污到全民共治,大足区生态环境保护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座千年石刻之城,以每微克污染的削减、每项整改的落实,为子孙后代积蓄绿色财富,向着“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稳步前行。
记者 张艳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