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村支书“玩泥巴” 大足区季家镇村小娃娃有“新课”
在大足区季家镇龙塘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有一堂“玩泥巴”课程,学习制作泥塑作品。授课老师不是学校专职的美术老师,而是龙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其斌。利用业余时间,彭其斌来学校推动传承泥塑这项非遗,让村里的少年儿童多掌握一门艺术技能。
彭其斌是龙塘小学乡村少年宫的校外辅导员,他能教给孩子们的艺术技能包括纸扎、摄影、泥塑、根雕、盆景、油画、烙画。54岁的他自幼喜欢接触和钻研各类民间艺术。“我目前是大足区摄影家协会会员,拍摄的扑灭山火的摄影作品还在大足区获了奖。”彭其斌自豪地说。
这个学期,他正式接过龙塘小学的校外辅导员聘书,首先教高年级学生做泥塑。这主要是考虑到乡村儿童从小跟泥土打交道,普遍都玩过泥巴,学习做泥塑有基础。他教同学们在头脑中分解物体结构,逐一用湿泥捏搓成各种形状的物体,最后组装成大熊猫等动物。
“我觉得泥塑很有趣,我会坚持学习,希望今后也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动物。”五年级学生赵雨菡说道。
彭其斌本身的工作很忙,他在龙塘小学讲授的非遗传承课开课不定时。不过,龙塘村村委会每周六下午会开设“四点半课堂”,村里的孩童可以去找他学艺。“我在村委会待着,到四点半课堂想学泥塑技艺和其他技艺的,都可以来找我。”他告诉同学们。
在他看来,学习做泥塑,不光能培养乡村儿童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掌握美学基础知识,等待今后他们技艺精进后,也有机会靠泥塑手艺吃饭,成为泥塑艺术工作者。“艺多不压身嘛,农村娃娃多掌握一门技能,总是好的。”彭其斌说。
彭其斌还认为,让村里的孩子学习泥塑等非遗艺术技能,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大自然和生活当中,能够避免他们成为只会玩手机游戏的网瘾少年。
“教完泥塑技艺后,接下来准备教根雕技艺,也非常有趣,希望孩子们能喜欢,能上道。”彭其斌透露他的教学计划。
记者 邓小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