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宣传部 2025年第一季度“大足好人”候选人公示启事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5-05-14 10:00:10 浏览次数: 【字体:

广大市民:

  为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助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区委宣传部常态化开展了“大足好人”评选活动。经群众推荐、资格审核、综合评定,已评出“木兰姐姐”社区警务团队、李国坤、陈古容、荣贵德、邓丽、段顶华、曾光辉、杨武彪、裴小、李秋甫等2025年第一季度“大足好人”候选人8名(组)。现通过《新渝报》、掌上大足等媒体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各界群众若有认为候选人存在违德违纪违法或事迹“失实”等情况的,欢迎通过以下渠道向我部反映,我部将予以认真核实处理。公示期为2025年5月14日起至2025年5月21日。
  联系电话:18996296186;
  电子邮箱:43769316@163.com;
  联系地址:大足区棠香街道三环北路东段1号(区委宣传部收)。

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宣传部
  2025年5月


2025年第一季度“大足好人”候选人名单及事迹简介

  1.大足区公安局“木兰姐姐”社区警务团队——执法有温度的“好警务团队”(“敬业奉献”类别)
  大足区公安局“木兰姐姐”社区警务团队,成立于2023年12月,以区公安局民警、辅警为核心,吸纳司法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社会人员共28人。
  团队成立以来,针对单纯的警务执法有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一些家庭纠纷的问题,将心理疏导、法制教育、困难帮扶等工作融入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执法效果和社会效应。曾获评集体二等功等荣誉,工作经验被公安部《派出所工作》刊载推广。
  2025年1月,大足区公安局“木兰姐姐”社区警务团队荣获重庆市2024年度“最美渝警楷模集体”称号。在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她们以有温度的警务工作赋能基层治理实践取得的明显成效。团队成立的初衷,是她们在工作中感受到,由于处理家庭纠纷类警务问题往往会涉及个人情感、老年人赡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多个方面,单靠警务执法并不能取得“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于是她们决定“抱团发展”,吸纳相关专业人员组建团队,并取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名称之意命名为“木兰姐姐”。团队成立以来,以处理辖区警情为切入点,积极融合专业心理咨询团队等优势资源,对每起涉家庭纠纷类警情都快速响应、综合协调、多管齐下,累计处理家庭暴力、情感纠纷、儿童帮扶等难题80余件,家庭纠纷化解率达到100%。工作事迹被国际在线、央广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10余次。

  (推荐单位:区公安局)

  2.李国坤——让瘫痪“前儿媳”重燃生命希望的“好婆婆”(“孝老爱亲”类别)

李国坤

李国坤

  李国坤,女,1957年8月生,大足区中敖镇天台村村民。
  2023年3月李国坤的前儿媳贺美华突发脑干出血全身瘫痪以来,李国坤对其持续精心陪护600余天,倾注全部心力书写了超越固有家庭亲情的“大爱”答卷。
  自2023年3月以来,李国坤已经贴身照顾其前儿媳贺美华600余天了。每天她的手机上都会有十余个闹钟会准时响起:每隔2小时提醒她为贺美华擦拭身体,扶她坐立活动手脚;每隔3小时为其更换尿不湿;每隔4小时喂流食;每隔5小时为其按摩各个关节。见她几乎把每天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这位“前儿媳”的身上,许多邻居曾悄悄问她:“贺美华跟你儿子离婚都快十年了,你何必还整天这么辛苦地照顾她呢?”对此李国坤总是回答:“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啊!”原来在2017年李国坤的丈夫患食道癌后,早在2015年就已与其儿子离婚的贺美华就对这位前公公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直至其于2021年去世后才外出打工,这让李国坤非常感动。所以当2023年3月她得知在广东省江门市务工的贺美华突发重病后,就立即赶去医院,连续照顾其20余天。在其转回大足治疗及回家疗养后,李国坤仍一直给予其持续的精心照顾。迄今贺美华的身上没有发生一处褥疮,病情也有了好转迹象,这让李国坤的辛苦付出得到了令她欣慰的回报。

(推荐单位:中敖镇)

  3.陈古容——用31年辛劳付出撑起家庭一片天的“好儿媳”“好妻子”(“孝老爱亲”类别)

陈古容

陈古容

  陈古容,女,1976年5月生,大足区季家镇石桥村7组村民。
  陈古容自1994年与其丈夫结婚以来,就一直每天精心照料其患有二级重症精神病的婆婆。在2019年其丈夫因车祸瘫痪后,她更是以一人之力扛起照顾瘫痪丈夫、年迈公婆、上学儿子以及务工养家的四重责任,用31年的辛苦付出诠释了孝老爱亲的质朴情怀。
  几乎每一天,陈古容都是在忙碌中度过:她每天早上6点就要起床,先为瘫痪丈夫洗漱、做饭,做2小时的康复训练;再去照顾患二级重症精神病的婆婆,为其洗漱、喂饭、喂药;然后到7公里外镇上的广告公司上班,傍晚下班后回家继续照顾家人,或者赶去农田浇水施肥……这样“连轴转”的日子,陈古容已整整坚持了31年。自1994年结婚以来,因丈夫外出打工,陈古容便每天和公公一起照料患有二级重症精神病的婆婆。婆婆经常病情反复,常暴力砸物甚至自残,陈古容总是对她进行耐心安抚。孰料2019年丈夫遇车祸瘫痪,陈古容又毅然承担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为缓解丈夫的消沉情绪,她每晚将白天发生的趣事耐心讲给丈夫听,使其逐渐振作起来,目前已能借助支架完成10分钟坐立。在陈古容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儿子勤学上进,已参加工作并积极帮助母亲减轻负担。陈古容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为全家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推荐单位:季家镇)

  4.荣贵德——传承弘扬家乡红色文化的“好讲解员”(“助人为乐”类别)

荣贵德

荣贵德

  荣贵德,男,1956年1月生,大足区石马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唐赤英故居义务讲解员。
  自2005年以来,荣贵德便长期宣传弘扬本地革命先烈唐赤英的英雄事迹,历时8年写出报告文学《唐赤英传奇》;于2012年到其故居担任义务讲解员后,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有力推动了唐赤英英雄精神的传承弘扬。曾荣获“大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大足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荣贵德已经担任唐赤英故居义务讲解员13年了。每次讲解前,他都会骑着摩托车提前半小时到达现场,做好布置展板等准备工作;在讲解中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唐赤英这位红军将领的英雄事迹进行栩栩如生的介绍,耐心回答听众的提问;讲解结束后,再打扫故居的环境卫生,查看是否有设施需要维修添置。荣贵德之所以热爱并能够胜任讲解员的工作,除了对英雄的崇敬外,还得益于他自2005年以来对唐赤英事迹的潜心研究。他曾先后到重庆、湖北等唐赤英的多个求学、工作地现场踏访,走访其亲属近邻数十人,查阅史料数十万字,三易其稿写出报告文学《唐赤英传奇》。该书于2014年出版后,让唐赤英的英雄事迹得到了更广范围的传播。13年来荣贵德已累计开展义务讲解1200余场,覆盖机关干部、在校师生、外地游客等群众8万余人次。如今,68岁的荣贵德仍在坚持开展丰富烈士事迹、编排微电影、主编红色读本、开展专题讲座等工作,持续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推广。

(推荐单位:石马镇)

  5.邓丽——用诚信擦亮老字号品牌的“好传承人”(“诚实守信”类别)

邓丽

邓丽

  邓丽,女,1985年8月生,重庆邓家耀和刀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水“邓家刀”第五代传承人。
  邓丽自2011年接手“邓家刀”以来,视“诚信经营”为做大做强这家“老字号”企业的重要法宝,将“诚信”注入产品生产、经销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让传统五金技艺在数字经济时代焕发了新的光彩。个人和企业曾荣获“大足区2023年青年创业先锋”“重庆市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市场质量诚信双优企业”等荣誉称号。
  “邓家刀”作为龙水五金的典型代表,一直以其精湛锻打技艺和诚信经营品格闻名遐迩。自2011年接手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以来,邓丽更加注重企业的“诚信为本”。她从钢材选料源头严把质量关,引入刀具锋利度测试仪等检测设备,建立“产品零容忍缺陷召回机制”,用十余万元召回不合格产品。她坚持“老字号不做快销品”,推出“透明工厂”行动,开放生产流程,邀请主播举办线上直播,现场展示邓家刀锻打的古法工序,在产品包装中附上质量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刀具的钢材来源及质检报告,以真材实料和透明价格提升了消费者的认可度。她组建售后团队每年开展“服务进万家”活动,免费维修老旧刀具1200余把,并借此了解用户需求、优化制造工艺。作为市级非遗“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的传承人,她在企业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将诚信品质与锻造技艺同步传授,目前已培养青年工匠名师10余名。如今“邓家刀”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海外10余个国家,推动了“千年五金”在诚信经营中行稳致远。

(推荐单位:龙水镇)

  6.段顶华、曾光辉、杨武彪——合力勇救落水者的“好市民”(“见义勇为”类别)

段顶华

段顶华

曾光辉

曾光辉

杨武彪

杨武彪

  段顶华(左),男,1985年8月生,重庆邓鼎计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曾光辉(中),男,1973年7月生,国网重庆电力公司大足供电分公司输变电中心变电检修班员工;杨武彪(右),男,1988年12月生,城西佳苑科腾汽修店业主。
  2025年3月9日上午,一辆轿车因操作失控撞断护栏冲入濑溪河中,闻讯的段顶华、曾光辉、杨武彪三人立即挺身而出,跳入河中救出了被困车中的2人。
  2025年3月9日上午10时许,一辆轿车行驶至一环西路中天名居小区附近时突然失控,撞断一旁的河道护栏冲进濑溪河中。正在附近工作或路过的段顶华、曾光辉、杨武彪三人听到响声传来,立即跑到河边查看,只见黑色轿车正倒扣于河中,正在被河水逐渐淹没。“赶快拨打救援电话!”段顶华嘱咐妻子后,顾不上自己不会游泳便纵身跃下3米多高的河坎;曾光辉和杨武彪也随即跳下了河。三人在齐腰深的河水中艰难走近车辆。段顶华拽开驾驶室车门后,发现其主、副驶座位上各有一名女子和一名男子,二人倒立着浸泡在水中,似乎已经失去意识。段顶华去拉主驾位的女子,却发现安全带卡死抽不出来。杨武彪立即上前帮忙打开安全扣,两人合力将其拖出车辆扶到旁边河滩上。另一边的曾光辉见副驾门变形无法开启,果断拉开后座门,确认车上只剩副驾驶座的这位男子。随后,段顶华扶着女子防止其呛水,曾光辉则从主驾驶位钻进去,和车外的杨武彪合力将副驾驶位上满脸淤泥的男子拖出水面转移到浅滩上。杨武彪用手指抠出男子口中污泥直至其恢复呼吸。不一会儿消防队员赶到,已冻得浑身发抖的三人帮助消防队员将二人抬上担架。待其安全送医后,他们才穿着湿透的衣服默默离开。

(推荐单位:龙岗街道)

  7.裴小——不畏残疾勇夺金牌的“好学生”(“自强不息”类别)

裴小

裴小

  裴小,女,2003年6月生,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大足区宝兴镇瓦窑村村民。
  裴小积极克服先天右手残疾的不足,坚持参加羽毛球训练和比赛,先后获得西南政法大学“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重庆市第七届残运会羽毛球冠军等10余项荣誉。
  2024年5月,在重庆市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羽毛球赛场上,先天右手残疾(三级肢体残疾)的裴小获得了肢体残疾组女子单打冠军。这份荣誉对于她来说可谓来之不易。裴小因为先天右手残疾,从小便比正常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就多了许多不便。但她总是牢记父母的教诲:“我们的身体虽然残疾了,但我们的心灵并不残疾。我们一样要过出精彩的人生!”由此她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积极上进、严格自律。自8岁时喜欢上羽毛球运动后,她总是在训练中细心钻研、刻苦努力。她每天用健康的左手练习挥拍,手腕常因过度负荷而肿胀。由于缺乏右手的平衡,她常在运动中摔倒,即使浑身是伤也不言放弃。经过刻苦训练的裴小水平不断提升,于2024年代表大足区勇夺重庆市残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同年还获得了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院级女双、混双冠军(与正常学生比赛)。在体育运动中顽强不屈的裴小,在学习和生活中同样自立自强,曾获得多项国家级作文奖项、中高考优异成绩及竞赛荣誉,还参与了10余项志愿服务。她目前正在为代表重庆征战全国残运会而积极准备,并希望毕业后成立羽毛球公益培训班,帮助更多残疾孩子通过体育运动焕发光彩。

  (推荐单位:区残联)

  8.李秋甫——不惧残疾拄拐行医的“好医生”(“自强不息”类别)

李秋甫

李秋甫

  李秋甫,男,1993年4月生,国梁镇卫生院医生。
  李秋甫虽然身患残疾、只能拄拐缓慢行走,但他从不因此而降低工作标准,长期兢兢业业地做好行医工作,树立了“自强不息、医者仁心”的良好形象。于2020年获评“大足区优秀医师”,2021年、2024年两度获评“大足好医生”。
  到今年李秋甫已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成为国梁镇卫生院医生6年了,在当地已小有名气。许多病人都爱找他看病,不仅是由于他医术高、态度好,更是被他身上所焕发出来的不向残疾低头的坚强精神所感染。在2010年读高中时,他不幸患上截瘫丧失了正常行走能力(被评为二级残疾),由此只能终日拄拐弯腰行走。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奋进斗志,总是积极乐观、勤学上进,于2011年考入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2018年入职国梁镇卫生院。成为一名医生后,他并不因为行走不便而寻求特殊照顾,主动请缨同其他正常医生一样开展工作。2019年至今,他针对农村常见病制定经济便捷诊疗方案,帮助村民“花小钱治大病”,共计接诊3.5万人次,成为了卫生院的医疗骨干。他组织开展健康讲座20余场、义诊100余次,让失能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专业医疗服务,他的足迹遍布全镇各个村落,累计服务群众超2000人。他还不时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医药费,累计帮助300余人,垫付金额5000余元。

(推荐单位:国梁镇)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