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结出“柑橘富裕果”
在大足区中敖镇明月村,农家书屋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场所,而是一把打开乡村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书屋管理员刘峰钻在农家书屋的滋养下,从一名农业专业“门外汉”变身柑橘种植专家,不仅让自己的果园结出丰硕果实,还带动周边农户走出了一条“柑橘富裕路”。
书屋寻方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2017年,从未接触过农业的刘峰钻返乡创业种植柑橘。起初,因技术匮乏,他的柑橘园问题频出:果子个头小、早衰现象频发。面对困境,刘峰钻疯狂上网搜索种植知识,但网络信息繁杂、真伪难辨,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解决办法时而奏效、时而无效。
转机出现在2019年。中敖镇政府得知刘峰钻的难题,推荐他去农家书屋看看。“没想到农家书屋有这么多和柑橘种植相关的好书籍好刊物。”来到农家书屋,刘峰钻仿佛“沙漠里找到绿洲”,一头扎进书海,如饥似渴地学习柑橘栽培、绿色种植技术等专业书籍。
白天蹲果园记录数据,晚上在书屋研读至深夜,一有空便四处“求医”,参观走访其他种植园。过程中,刘峰钻摸索出“以草治草”生态种植法:在果园播种蒲公英等良性草种,既能抑制恶性杂草生长,又能固氮保墒。这种以草治草模式,在全国都是首创。通过试验数据,种植蒲公英后,土壤里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5%,土壤变得疏松的同时,透气性也更好。
如今的果园,一棵棵长势良好的柑橘树下,种着一片片生机盎然的蒲公英。“种植蒲公英不仅节约了人工除草成本,高温天草层还能为土壤‘盖被子’,减少水分蒸发。”刘峰钻算着账,眼里闪着光。现在,果园柑橘果实商品率达到95%以上、优果率达到85%以上,柑橘产品还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凭借这股钻研劲,刘峰钻突破技术瓶颈,还当起了书屋管理员,踏上乡村阅读推广之路。
打破空间壁垒
从“农家书屋”到“田间课堂”
成为管理员后,刘峰钻发现因受条件限制,到农家书屋学习的村民并不多,大家依旧沿用老一套种植方法。他果断将农家书屋“搬”到田间地头,成立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让知识更贴近实践。
去年6月,200余名来自川渝地区及江西等地的种植者齐聚刘峰钻的“最忆小橘”基地。一名江西种植大户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该种植户投入巨大,采用传统大棚种植,却因施肥方法不当,影响柑橘产量和品质。“施肥如同为柑橘树注入‘生长密码’,位置和方法至关重要,但是他们很多施肥位置都是在柑橘树主干附近。”刘峰钻说,“施肥应在树冠外围滴水线外,这里的根系分布密集,能够更好地吸收肥料中的养分,如果施肥位置离树主干过近,不仅会导致肥料无法被有效吸收,还可能会烧伤根系,影响柑橘树的生长。”
“农业种植技术很多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需要有人点一下。”刘峰钻不仅在田间传授,更将技术搬到网络空间,通过抖音分享种植经验,让更多人受益。刘峰钻运营的“最忆小橘和朋友们”抖音账号,目前有粉丝7.2万,视频累计播放超700万次,积累了500余个销售渠道,此外,他还首创了“云端党课+技术接龙”,让1200名新农人云端接力学技术。
辐射带动
从“一人富”到“全村兴”
如今,“最忆小橘”品牌已成大足的特色农产品标杆,年销售额破百万元,吸纳数百人就近就业。刘峰钻更是依托农家书屋,组织柑橘疏花、疏果、剪枝、施肥等专项培训41次,培训5500余人次。
中敖镇明月村村民很多也在果园内务工。“叔叔阿姨们种橘子树几十年,把他们吸引进来,不仅解决了我们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为他们创造了额外的经济收入。”果园创立之初,“最忆小橘”就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平均每月为加福社区提供150个劳动岗位,除了直接获得的工资,村民们还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社区每年可参与分红。
而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最忆小橘”累计带动812户农民增收,常年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此外,刘峰钻还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帮助大足区的种植户宣传销售五星枇杷、火龙果、蜂糖李、水蜜桃等水果。
从个人技术突围到带动乡邻致富,刘峰钻以农家书屋为起点,让知识浸润乡土,用智慧点亮田垄。这间小小的农家书屋,连接着知识与实践,孕育着希望与财富,让“柑橘富裕果”不仅甜了舌尖,更富了口袋,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风景。
记者 陈安林 余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