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从“石刻之乡 ”到“国际文旅名城 ”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5-03-18 11:14:36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大足影响力指数
4月 首届低空经济嘉年华举行,低空飞行体验催热文旅新业态。
5月 国际旅行商踩线团走进大足,共赏大足风、国际范。 
6月 川渝两地龙舟队竞速龙水湖,非遗民俗精彩纷呈。 
7月 “与辉同行”大足专场直播,全网曝光超8亿人次;大足石刻五山同开,全面展现世界文化遗产魅力。
8月 《黑神话·悟空》取景大足石刻,惊艳3亿名全球玩家。  
9月 《非遗里的中国》(重庆篇)开播,大足13项非遗尽显风采。 
10月 大足石刻“守护人”荣誉时刻。  
11月 重庆市文旅发展大会召开,在大足见证重庆文旅盛世;数字人“小笛”首次亮相,大足智慧旅游建设“大步走”。 
12月 2024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交流活动,惊叹世界文化遗产之美;舞剧《天下大足》北京首演。 


  2024年,大足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消费实现双增长,全年接待游客3872万人次,旅游收入260.6亿元,境外游客激增183%达7.1万人次,过夜游客90.2万人次,其中大足石刻购票游客同比增长20.9%,创门票收入超1亿元。特别是2025年农历春节除夕夜,大足石刻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后,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消费更是双双刷新纪录。随着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等国家级项目的推进,千年石刻之城正书写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新范式,从“石刻之乡”向“国际文旅名城”跃升。

数智焕活千年石刻

  2024年,大足石刻通过数字技术“出圈”。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及“云游·宝顶”项目的全面上线,标志着全球首个石刻类全场景数字化平台诞生。通过3D扫描、AI修复技术,游客可在线观赏5.6万尊造像的毫米级复刻,覆盖率达98%。配套的“无面之神”VR体验项目,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南宋匠人雕刻场景,入选国家级智慧旅游沉浸式试点。
  数字人“小笛”闪亮登场,让人眼前一亮。这位以石刻“养鸡女”为原型的虚拟导游,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系统为游客提供多语种讲解服务。而《黑神话:悟空》游戏中的千手观音1:1数字建模,使大足石刻在年轻群体中引发现象级传播,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2亿次,实现了传统文化与“Z世代”的有效对话。
  数字赋能不仅提升游客体验,更推动文化遗产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交互”跨越,为文旅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大足智慧”。

“文创+”、低空多维推进

  在“文创+”战略驱动下,大足构建起全链条文化产业生态。大足石刻文创园开园即引爆市场,联合故宫、敦煌等团队开发石刻IP珠宝、手办盲盒等产品,斩获“中国好礼”等多项大奖,成功创建重庆市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石刻旅行家盲盒上线不到2个月,成功售出3万余个,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方兴未艾。作为重庆首批低空经济试验区,大足在龙水湖度假区打造“立体文旅”新场景,湖畔通航露营地引入动力三角翼观光项目,供不应求,首届低空经济嘉年华轰动全城。
  “首届低空经济嘉年华是我们以赛事为媒介赋能文旅新发展的缩影。”大足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大足成功承办第十四届中韩青少年交流活动、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教育竞赛(重庆大足站)等一系列国际级、国家级、市级赛事活动,成功举办2024重庆·大足龙水湖马拉松旅游文化节以及16场“大足石刻杯”系列赛事活动,吸引3万余人次来足参赛旅游,形成“文体旅”消费闭环。
  据了解,2024年前三季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9%至19.3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3.5%;旅游产业增加值12.2亿元,其中新业态贡献较高。这种“传统IP+现代业态”的融合模式,使大足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川渝携手共建巴蜀文旅圈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支持资阳与大足等探索一体规划、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模式”。自此,资阳、大足正式成为官方认证的“搭子”。
  去年,大足与资阳推出全国首条跨省石窟石刻文物游径,开创跨省文旅协作新范式。该游径串联两地717处石窟石刻资源,推出“石刻神话”5条精品线路,实现门票互认、客源共享,正申报国家文物主题游径典范。两地共建“资足常乐”文旅品牌,联合推出多种文创产品,举办非遗购物节、艺术展演等活动超百场。这种“政策共商、品牌共塑、利益共享”的协作机制,“资足常乐”文旅IP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文化资源共享层面,大足区图书馆“川渝阅读一卡通”接入92家图书馆,共享图书资源3000万册。
合作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去年,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大足文旅招商签约49个项目,总额185.44亿元,多数涉及川渝合作领域。这些合作新抓手不仅催生了大足文旅发展的新机遇,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大足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大足区将继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文旅合作,全力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国际文旅名城。

记者 陈安林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