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研究院:坚持守正创新让大足石刻火“出圈”
编者按:干字当头、唯实争先,是大足过硬的作风,是大足不变的遵循,是大足奋发的英姿。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大足以铿锵坚定的步伐,争分夺秒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让现代化新大足发出耀眼的光芒。
入选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游戏《黑神话:悟空》背景取景、舞剧《天下大足》在北京成功首演、春晚在大足石刻景区录制……过去一年,大足石刻一次次“破圈”。
过去一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始终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重要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注重活化利用,不仅推动了大足石刻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迈上新台阶,还让大足石刻活起来、兴起来。
大足石刻研究院深化党建引领,提升重点工作质效。全面落实《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组织党员业务骨干牵头,编制完成大足石刻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大足石刻整体保护利用提升工作方案。实施本体修缮、岩体加固、水害治理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1项、中小石窟保护利用示范项目27项。完成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建成石窟寺岩体裂隙灌浆材料产学研一体化基地,整体性保护全面加强。学术研究方面,大足石刻研究院创办发行全市首份石窟寺专业学术期刊《大足石刻研究》,《大足学刊》入选中国知网“高影响力学术辑刊”;开展科研课题37项、出版图书5部、发表论文40篇;成功举办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有“好故事”更要“讲好故事”。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深挖,其学术价值值得深研。如何让大足石刻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走出国门实现文化出海?过去一年,大足深化线下、线上宣传,强化数字赋能,在大足石刻的活化利用历史上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线下,编制完成《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推动发布资大石窟寺文物主题游径;“五山”石刻景区首次全面开放,全年接待游客140.96万人、门票收入10044.78万元,创历史新高;举办“渝悦荟·大足石刻艺术展”等专题展览4场,开展社教活动230余场;8K数字球幕《大足石刻》入选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线上,与《黑神话:悟空》游戏官方合作加大宣传引流,相关视频升至抖音热榜全国榜第2名;舞剧《天下大足》在北京成功首演,完成“大足石刻守护人”全球招募首批200人,发起“大足石刻守护人·美丽家乡代言人”倡议成效明显;建成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云游·宝顶”元宇宙景区;建立大足石刻国际传播实验室,“大足石刻”海外社交账号粉丝量达20万。
下一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继续围绕“保护研究利用好大足石刻”这一目标,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高质量办好《大足石刻研究》学术期刊,举办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加快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持续开展“大足石刻守护人”全球招募,实施《天下大足》全国巡演的配套展览、学术讲座和宣传推广,让千年石刻走下崖壁,“活”起来、“走”出去。
记者 刘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