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大足新篇章 ——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摘登)
一年来,大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年工作主线,在区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和区委三届历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忠实履职、勤勉尽责,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
2024
过去一年主要工作
1强化思想引领,以更高站位的学思践悟把握工作新要求
坚持科学理论统揽人大工作。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人大工作融会贯通,分专题、多形式开展学习、宣讲等20余场。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功能,严格执行常委会会议重要议题党组事先讨论决定机制,全年召开党组会议32次,研究人事任免、重大决定等81项。完善向区委请示报告事项的工作清单,向区委请示重大事项、重要工作等26次。
始终紧跟区委中心工作部署。以党委中心所在、全区大局所需、群众所思所盼为履职重点,制定实施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细化监督工作计划。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37人次,对36名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两院”负责人开展任后监督并进行履职测评,测评结果第一时间向区委报告。
2坚持守正创新,以更加丰富的民主实践展现改革新成效
基层人大会议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出台关于区、镇两级改革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南,健全完善全区人大会议制度体系。全面推行区人大年中会议制度,立足区委重点工作选题开展专项监督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全覆盖实施镇人大“季会制”、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深化民情联络“七步工作法”,完善民情民意收集—交办—办理—反馈闭环工作机制。一年来,436名议事代表共收集民意1019条,办理反馈883件。
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持续深化。迭代修订《票决制工作办法》,建立项目征集与初选、论证与初定、审议与票决、实施与管理、监督与评估等五大环节工作体系,实现工作流程、政府实施管理和人大常态监督全闭环。2024年,票决产生区级民生实事项目10个、镇街民生实事项目167个。
备案审查工作亮点纷呈。深入推进全市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出台指导区镇两级的系列制度规范和工作规程。依托全市“规范性文件融e查”应用系统,构建调动区镇两级审查力量、协同人大政府审查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人大在线审查覆盖率、镇街电子报备和集中入库展示率均达100%。试点以来,审查规范性文件70件,指导镇街清查发文目录1057条、核查规范性文件23件。
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开篇布局。成功申报全市唯一以工商联为主体的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持续扩大代表、群众和经营主体对立法工作参与,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意见征询,收集意见建议32条。
3围绕中心大局,以更高质量的履职尽责彰显工作新作为
助力重大战略重大任务推进。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综合报告+专项报告+专题调研”形式开展专项监督。聚焦成渝腹地对外贸易合作集聚区建设,深入部门、园区、市场等调研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情况,重点督办相关代表建议。跟踪督促大足石刻文创园建设,密切关注大足石刻文化城建设进展,专题调研资大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情况,助推“五山”全面开放、宝顶山至北山快速通道等项目加快推进。
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聚焦“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紧盯阶段性工作任务,强化全过程介入,开展专题调研。聚焦政府债务管理,深化审查监督。聚焦计划预算管理,深化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聚焦国资管理,督促政府进一步摸清家底,完善管理制度机制,提升管理使用效能。
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人大助推营商环境质效提升三年行动,构建监督支持全方位矩阵,促进相关部门提能力、转作风、优服务。开展进园区、进商圈(市场)、进商会、进企业、进部门“五进”活动,走访调研32次,面向全区民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全面摸排全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推动解决企业实际需求24项;组织代表参加“五进”活动28次,开展政策释疑、安全提醒等253场,提出24条相关代表建议。探索建立营商环境人大代表监测点,收集涉企民意63条,推动解决工业、商贸、物流等领域问题106个。
4聚焦重点领域,以更高水平的精准监督探索支持新路径
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监督。听取关于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大足段)建设等工作情况的报告,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政策协同、资金投入。助力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摸排全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家底”,赴甘肃、安徽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形成专题调研成果。
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强化监督。听取审议相关工作情况报告,持续监督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住房保障等工作情况,督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常态化跟进监督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农村污水处理、城区管网整改等工作,助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开展《重庆市停车管理条例(草案)》意见征集,专题调研全区停车管理工作,推进停车管理更加贴合群众呼声期盼。
聚焦全面依法治区强化监督。听取审议相关工作情况报告,督促政府完善执法事项下放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充实基层执法力量,落实“综合查一次”执法模式;督促强化综合保护、源头治理,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助推形成“四大检察”协同履职、一体发力的生态检察保护新格局。配合市人大开展有关立法调研及意见建议征集工作。
5强化服务保障,以更大力度的投入推动代表工作取得新进展
“零距离”联系代表和群众。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190名代表,通过线上互联、线下互动等形式,保持经常性交流。邀请市人大代表90人次、区人大代表300余人次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持续推动代表之家迭代升级,组织代表进家入站接待联系群众2732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579条,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2286件。
“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细化量化代表建议办理考核细则,实施“重点督办+专题督办+常态督办+‘回头看’”组合监督,全面落实“两次评价”制度。对23件重点督办建议、25件上年度计划解决建议和3件连续三年“反复提”的建议形成三项清单,推动办理成果切实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的实际举措。督促承办单位建立责任落实、专班推进等工作机制,293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代表满意率达100%。
“全方位”优化服务保障。结合常委会工作重点,分领域组织代表开展法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财经监督等专题学习,切实提升代表专业能力和法制理论水平。围绕区委中心工作选题,组织27个代表联系组分专题开展调研,积极提出意见建议。认真做好在足市人大代表服务保障工作,承办市人大代表联系组联合视察活动。
6紧扣“四个机关”,以更高标准的工作要求塑造人大新形象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内容,深入基层讲党课12场次。机关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读书班、警示教育等21次。建立党纪学习教育常态长效机制。
稳步推进数字人大建设。系统梳理区、镇两级人大工作核心业务,依托市人大应用平台,构建核心业务数字体系,开展特色子跑道和体征指标梳理、数据编目归集等工作。
加强制度研究和新闻宣传。深入开展制度理论研究,形成调研报告、谏言、理论文章等80余篇,成功申报市人大决策咨询A类课题,荣获市人大理论研究主题征文二等奖。加强与院校和媒体的对接合作,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文章、信息240余篇。
深化上下联动和区域协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及相关委室来足开展执法检查、主任接待日、视察调研等26次。深化与内江、资阳等毗邻地区人大交流合作。加强与镇街人大的工作联动和业务指导。
2025
新的一年工作任务
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大局、紧跟时代发展、顺应人民期待,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全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1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原原本本学思想促践行。
2始终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历史使命,推动民主法制改革全面深化。
3始终把围绕中心大局作为履职重心,助力高质量发展和改革攻坚。
4始终把正确、有效、依法作为监督基本准则,寓支持于监督、寓服务于监督。
5始终把尊重代表主体地位作为根本保障,打造代表双岗建功区域品牌。
6始终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永恒追求,锻造新时代可堪大任的干部队伍。
大足区2024年度人大代表票决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2024年,大足区聚焦“交通出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安居保障、环境整治”等多个领域,积极投身于群众所望所需所盼的民生项目建设,用心用情用力书写高质量民生答卷。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确定的1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投资5.4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0.4%,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高质高效兑现了民生承诺。
1、新(改)建“四好农村路”: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00公里,全区农村公路总 里 程 达3457公里,实现群众出行“走得好”,农村物流“运得畅”。
2、农村公路水毁重建和安防工程:完成中敖镇干岩脚、高龙路赵家坡等水毁修复治理,完成宝顶、石马、季家等镇农村公路护栏安装80公里,全力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3、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工程:完成24个镇街的堤防、水库、塘坝、提水设施、灌渠5类水利水毁修复406处,保障6万余居民的防洪安全。恢复山坪塘、石河堰蓄水250余万立方米,惠及10万余亩耕地及产业发展。
4、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完成16个镇街供水管网铺设122.7公里,新增加压、取水、消毒等设备13套,新增沉砂池、过滤池、清水池等5组,新建闸阀井、排气阀、排 污 阀 等415个,解决和改善5.06万人供水保障问题。
5、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程:完成燃气老旧管网改造228公里,完成率103.5%。351个居民小区立管实际入户34910户,超出目标任务2756户,立管入户率107%。改造完成后保障了3.5万余户居民用气安全。
6、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完成排水管网建设32.9公里,包括城市内涝点排水管网3.78公里,涵洞排水管网5.5公里,道路排水管道8.12公里,排水箱涵截流、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及增补雨污管网等15.5公里。完成泵站整治11处。
7、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完成污水管 网 建 设11.6公里,清淤3.6万立方米,生态修复3300余平方米,攻坚清零23个镇街60个行政村农村黑臭水体77条、6.5万平方米。整治后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受益群众近10万人。
8、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44个小区全面开工,实施房屋外墙面瓷砖脱落整治、楼道修缮、消防、绿化、停车场建设、休闲健身设施等室外环境综合改造,完工小区13个,完工面积16万平方米。改造完成后提升了老旧小区居住品质,补齐了功能短板。
9、龙岗一小南校区人行天桥:完成1座工字型三跨人行天桥,全长112米;1座跨河道桥梁,长约22米;设6个梯道和3部电梯。建成投用后实现了人车分流,消除了过街安全隐患。
10、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103个。通过从外观改造、功能完善,到设施设备配置、内涵制度建设等措施,进一步筑牢了基层卫生健康“网底”,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记者 黄小倩 整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