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建言献计助发展协商资政聚合力 委员联组协商“直面”发展痛点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5-01-16 11:00:36 浏览次数: 【字体:

676aeabdc03e4fe18d2c8f7bec0d5712.jpg

积极发言。  

  1月15日下午,在大足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联组协商会上,委员们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从助力文旅发展、壮大乡村集体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会上,“助力大足文旅再上新台阶”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委员陈沙从2024年大足承办全市文旅发展大会这一经验中总结出增加来足“过夜游客”的启示,她建议,强化全域统筹联动,谋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常态化打造一批沉浸式夜间游览、餐饮、演艺、非遗展示等消费场景,把“头会客”变成“回头客”“流量”变成“留量”。
  “目前,全区没有一家接待能力在600人以上的大型高端酒店,如星空酒店、露营帐篷等新兴特色产品还十分匮乏,相比较哈尔滨、淄博等城市,我区‘宠客’氛围不够浓厚。”针对大足旅游住宿业发展问题,委员彭勇提出要结合当前新兴旅游产业,创新“住宿+微演艺”“住宿+研学”“住宿+康养”等新业态,布局建设1-2家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高端酒店。此外,他建议在全区营造良好的“宠客”氛围,推出切实可及的消费优惠政策,让城市更具亲和力与包容性。
  “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寺中唯一地处长江流域的大型石窟,是长江流域极具中华文明辨识度的世界级文化标识之一。”委员陈驰建议,加快将大足石刻打造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特色名片。坚持保护为根,全力守护石刻文化、历史文脉;坚持研究为魂,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时代价值;坚持利用为要,让文物活在时代、服务当代。
  “大足美食遍地,但是品牌集聚地几乎没有。”委员李洁聚焦“外地游客来足找不到一个特色美食集中区域”这一痛点,建议加强全区美食布局规划和市场化运营。她提出,要学习乐山经验,“串珠成链”打造至少一处特色美食地标,并利用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网络青年群体“口碑”效益,长期、集中、有效地宣传大足美食品牌,实现从“游客来了大足应该吃什么”到“游客为了吃什么而去大足、而在大足多留一夜”的现实转变。
  “建议在五彩田园景区引入‘稻+荷花’创新共生模式,在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能彰显景区的稻、荷农耕文化特色。”委员陶麟聚焦稻荷共生模式的优势,提出在五彩田园景区内选择合适的区域,增加水稻和荷花的种植规模,形成连片的稻田和荷花景观,进一步丰富五彩水稻画,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同时,还建议推动农产品加工,将水稻和荷花加工成稻荷米、荷叶面、荷花茶等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
  近期,大足白芷成功入选“渝十味”及2024年重庆市道地药材目录。委员谢惠提出,应顺势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推进白芷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提升产品加工水平、强化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
  “从历年来看,全区绿色贷款总额占比不高,可以看出区域内支持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金融供给还不够充分,金融模式还未完善。”委员谢凌建议,针对绿色产业链上的关键项目,设计专项贷款产品,并由政府引导,联合区内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出资设立大足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同时通过建立绿色风险补偿基金、强化担保体系建设、引入保险保障机制等途径不断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2024年以来,中央和市里先后出台‘两新’政策,为我区大力发展循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我们得紧紧抓住政策红利,推动全区循环产业发展。”九三学社社员朱洪永建议,健全回收网络、强化科技攻关,并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静脉产业园区联盟等平台,增加资源供给,释放循环企业过剩产能。同时,建议在不增加财政预算的情况下,整合现有支持循环产业发展政策,利用超长期国债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领军企业参与专业孵化器有助于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是区域打造产业聚集区的重要路径之一。”委员孟豹针对孵化企业难以聚焦本土优势产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建议政府应鼓励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专业孵化器,鼓励国有创投基金与领军企业设立围绕产业生态链的多层次、多模式的基金体系,并对领军企业设立的孵化器予以中试熟化和概念验证专项资金支持。
  2024年8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民进会员李方年就此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大足区新型工业化的建议。她建议,迭代“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全面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同时,依托全市“产业大脑”,面向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数字化转型、企业精准服务等打造一批具有大足特色的重大应用和场景。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合同纠纷、物权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民商事纠纷问题,委员杨志华提出,构建民商事纠纷化解体系,以保护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他建议,要把民商事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建设纳入全区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搭建社会民商事纠纷调解平台,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支持在人民调解的框架下,形成以公益性+收费性相组合的方式,保障调解组织可持续化规范化发展。

记者 余佳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