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堂】传统文化如何“破圈”
李美坤
1月10日是大足万古鲤鱼灯民间艺术团成立20周年的日子。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万古鲤鱼灯舞,目前拥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鲤鱼灯舞队员近100名,近三年开展各类表演活动120余场,服务群众1.2亿人次。舞剧《天下大足》用舞蹈“讲”故事、让文物“活”活起来,呈现“破圈”长尾效益。无论是在北京的首演,还是即将在首站重庆开启的全国巡演,都一票难求。
无独有偶。自贡灯会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天下第一灯”的美誉。将于1月17日盛装启幕的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巧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匠心打造AI机械恐龙灯组,以科技赋能。此外,“第二届自贡彩灯全球少儿创意征集活动”也为灯会注入了纯真活力。专设的“创想美灯”板块,将来自世界26个国家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化作一盏盏立体生动的彩灯。
还有一位甘肃的秦腔演员值得一提。2024年底,天生一张“烂花脸”的秦腔演员、46岁的甘肃省会宁县人安万,带领着由158人组成的民营秦腔剧团大胆闯陕西省城西安。巡演8天,不仅观众场场爆满,而且引爆全网。同步直播在快手上备受瞩目,累计直播与短视频观看量超1.4亿,截至2025年1月8日,粉丝量达到127.3万。
传统文化如何现代表达,“破圈”传播?大足鲤鱼灯舞、《天下大足》舞剧、自贡灯会以及秦腔演员安万和他的民营秦腔剧团,至少能给我们两个方面的思考与启迪:一是需要匠心不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情况,都需要我们怀揣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保持工匠之心,将每一次创作视为与古人对话的机会,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二是需要年轻态。虽然文化本体是历史的、传统的,但表达要是现代的、青春的。要融入创意和技术,利用年轻时尚的表达手段,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彰显当代文化视野和审美理念。
当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但是,“变”中不变。守正不渝,创新不止,一定是我们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底色。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