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大足植物染:用植物染出传统“中国色”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4-11-07 15:07:45 浏览次数: 【字体:

5fb04787b79f47ed9bb8fc06193a0282.jpg

植物染绣作品。

b9ac9a4b56c94e63aa41444a225fc284.jpg

刘萍教授小女儿织布技艺。

古朴的乡村小院,各种颜色的棉线成排垂挂在木架上,随风轻舞。桃夭、盈盈、柔蓝、石蜜……每种色彩都有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
  位于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的刘萍植物染绣非遗文化家庭博物馆,不仅陈列着各种珍贵的植物染绣作品,还有各式用作染料的植物以及多台手工织布机。刘萍是大足植物染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她用植物染还原传统“中国色”,并将染出的棉线和布料做成织、绣作品。
  刘萍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5岁起便跟随外婆、母亲系统地学习染、织、绣,是家族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她的作品运用中国画小写意技法构图,通过远近、浓淡、疏密的对比,采用老绣技法刺绣出图案。而要创作出好的织绣作品,植物染的织物是关键。
  “我们的染料都是从植物萃取而来,无毒、无害。”刘萍说,“植物染”是使用天然植物进行织物染色的手工制作技艺,染出的织物色泽虽不及化学染料艳丽丰富,但胜在典雅柔和,具有自然的灵动之美。
  很长一段时间,刘萍从事的工作与家族技艺毫无关系。大学毕业后,她和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到大城市奋力打拼,但她从没忘记外婆临终时的嘱托:“家传手艺不能丢,一定要把它传承发扬下去。”
  2016年,有了一定物质基础的刘萍和丈夫冯英相决定放弃大城市的事业,回到丈夫的家乡大足,并在石马镇、拾万镇种植用作染料的植物,由此开启了植物染技艺的传承。
  然而,种植染料植物并非易事。虽然可用于染色的植物很多,但是要寻找到能在当地旺盛生长,可以与野草共生粗放式管理,并且能适用当地水资源条件,形成理想色泽的染材并不容易。
  刘萍和丈夫前后进行了近百种植物的种植尝试,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植物耐受不住酷暑烈日是主要原因,一些植物好不容易熬过盛夏又被疯长的杂草捂死。刘萍最沮丧的一次是从云南空运过来的三万株墨红玫瑰,种下没多久便“全军覆没”。
  即便如此,刘萍没有放弃。她将祖上流传下来的染液配方进行归纳和整理,通过8年的探索和试验,得出了119个中国传统色染液配方,提取出20余种中国传统色的复合染液,并同步完成了工艺的优化。制作的色布、色线全部达到国家优级品标准。2023年,大足植物染成为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大足植物染制作流程需要经过提取染料、染色、固色处理、晾晒等步骤。”刘萍说,一种植物染料并不是只能染出一种颜色。通过改变染色方法,可以得到许多种不同的色相。例如直接染色、媒染、复染、套染等不同的染色工艺会使织物发生神奇的色彩改变。正是基于此,植物染才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色彩。
  与此同时,刘萍用植物染的织物绣出多件精美作品。其中《石马山溪》便是她的得意之作。这件作品是她参照《中国传统色:故宫色彩美学》这本书里的色卡,通过植物作色、萃取染制而成的,色彩丰富、自然,总共运用了100余种中国传统色。
  这几年,刘萍创作的染绣作品越来越多,并多次获奖。在去年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作为众多的参展人之一,刘萍的作品还受到了一家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的青睐。
  如今,作为大足植物染第五代传人,刘萍已将植物染、绣技艺传授给了还在上小学的小女儿冯子桐,未来她希望通过家庭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让更多的孩子认识和体验植物染、绣技艺,将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记者 毛双 实习生 宾振宇
 

终审:罗怀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